大唐之我没想当皇帝
繁体版

第十二章 闭门羹?砸门,揍你儿子

    炎炎六月,蝉鸣声不绝于耳,那丝丝缕缕的魔音,总是打扰着人间的清梦。

    那筛过阳光,洒下点点斑驳的树木枝叶,郁郁葱葱,也成了那些狡猾的蝉儿,躲避人类追捕的最后堡垒。

    但这算什么?最可恨的,永远那是不经意间,叮了你一身包的蚊子。

    如果佛祖现身人间,慈悲曰:众生皆可渡。

    我必怒而起身:蚊子,必须死。

    长安城,太子东宫。

    李愔的老爹李世民,虽然已经从李愔的爷爷李渊手中,接管了大唐的一切军政。

    但他依旧选择居住在太子的东宫,毕竟,他名义上还只是太子,并没有真正的登基。

    “二郎,你给愔儿找了两个老师?”葡萄架子下,太子妃长孙氏轻捏一颗葡萄,塞进李世民的嘴里。

    长孙太子妃虽然是在询问,可语气中已经带着一种肯定。

    李世民轻轻皱了一下眉头,然后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没错,愔儿最近有些不像话,你听听他那首‘蛤蟆诗’,哼,简直成了我李唐皇室的笑话”。

    李世民一遍感慨,一只手也捻起一颗葡萄,就要送进长孙太子妃的嘴里。

    “确实有点不像话”,长孙太子妃随手接过丈夫递来的葡萄,感慨万分的点点头,说道:

    “愔儿虽然有些顽劣,但是毕竟还小,况且,这里不是还有个‘大唐第一文豪’之称的李二郎嘛”。

    长孙太子妃一边娇笑着夸赞李世民,一边伸手点了点丈夫的额头,顺手将葡萄又塞进李世民的嘴里。

    “哈哈哈哈,那是当然”,千言万语,总比不上自家妻子的一句夸赞。

    李世民自豪仰天哈哈大笑,一口咽下葡萄,说道:

    “就像承乾所说,我的‘蛙诗’,可是堂堂正正的帝王之诗,愔儿的那种小儿涂鸦,又怎么与我的诗相比较?

    他的‘蛤蟆诗’丢了皇室的面子,我这个做老子的,就帮他挣回来。”

    李世民一番豪言壮语,话音未落,就一把将妻子搂进怀里,又从盘中摘下一颗葡萄,送到长孙太子妃的嘴边。

    “二郎”,长孙太子妃似乎有话要说,抬手挡住嘴边的葡萄,“那首帝王之诗,真的是你写的吗?”

    “当然,帝王之诗,自然是出自帝王之手。谁若敢说这诗是我剽窃的,尽可让这作诗之人,站在我面前”,

    李世民不动声色的将葡萄换了一只手,再次递过去,终于将葡萄塞进妻子的口中。

    嘴里却意味深长的说道:

    “我倒要看看,他长了一幅什么帝王之像。”

    “呵呵”,长孙太子妃调皮一笑,虽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可她依旧不过二十多岁,那一笑,自然是千种风情,万般迷人。

    顿时将李世民迷得失神了片刻,猛然地,趁着丈夫失神,长孙太子妃将脸直接贴了上去,四唇相接。

    等李世民反应过来,那颗葡萄伴随着几缕甘液,又回到了自己嘴里。

    长孙太子妃趴在李世民的怀中,一脸正色道:“二郎,你让愔儿去拜冯立、魏征二人为师,我懂,你是为了安抚前太子的余党,让他们安心为大唐出力。

    冯立还好,他必然不会拒绝。可魏征?”

    长孙王妃面带忧色,左右摇头:“我之前就听说他刚正不阿,若他拒不接令,不肯成为愔儿的老师。

    那二郎你岂不是既丢了面子?又在百官前失了威信?”

    李世民废了好大劲,想将嘴里的葡萄渡回娇妻口中,最终,失败了。

    “如何拜魏征为师,这就是愔儿的难题了”,李世民摇摇头,表示他不管,反正儿子李愔必须想办法拜师成功。

    更何况,李愔可是拿着他李世民的手令,难道魏征还敢拒之门外?

    最后,李世民一口咽下葡萄,叫起了妻子的小名,声音中也带着一种幽怨:

    “观音婢,你可知道?那葡萄是酸的。”

    “咯咯”,长孙太子妃笑而不语。

    呸,真酸,一条狗骂骂咧咧的从旁边走开了,那背影,形单影只。

    ——————

    所以,我必须拜魏征和冯立当老师???

    李愔看到手令,吓得是一个哆嗦。

    夭寿啊,老爹李世民不会已经知道我打着他的旗号,去搜刮那些人的家产了吧?

    前几天刚刚把冯立和魏征家抢了,抢来的赃物,呸呸呸,是战利品们,还存在自己的手里,没来得及花出去呢。

    今天就要让自己去他们家拜师?我躲着他们还来不及呢,这不就是老鼠找猫学艺吗?

    玩我呢?李愔心中骇然,条件反射的摸了摸自己高贵的臀部,谁出的馊主意?这是奔着挨揍去的吧。

    “殿下,不至于”,杨榆在一旁冷静分析,

    “太子应该还没发觉您做的事,否则,即使不要回那些金银地契,也肯定早就揍了您了,安心。”

    “对对对”,李愔关心则乱,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那这拜师,还拜吗?”

    “殿下还是先去拜师吧”,杨榆也是一脸苦笑,“这是太子的命令,违抗不了。”

    “唉”,李愔和杨榆对视一眼,主仆二人双双叹了一口气。

    去拜师吧,万一被魏征冯立他们看出破绽,事情暴露,肯定会被老爹揍。

    不去拜师,被老爹知道了,回家肯定也会被老爹揍。

    李愔想了又想,想了半天,耗费了数十万脑细胞,终于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先拜他们当老师,然后过几天,趁他们没发现,就找个借口,解除师生关系。

    计划完美。李愔兴奋的一拍手,为自己有颗聪明的大脑,而暗中偷偷的自豪。

    至于魏征冯立会不会收自己这个学生的问题,李愔根本没有多想。

    笑话,自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聪明智慧,英明神武的小皇孙,他冯立和魏征,会不收自己?本殿下可是拿着老爹的手令,奉旨拜师的。

    至于杨榆会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哦,他不会,因为在他心中,自家殿下可是人见人爱……(省略五百字)。

    所以,杨榆也觉得,收李愔当学生,这种光宗耀祖英明一世的决定。魏征冯立他们是聪明人,应该不会不识抬举。

    “殿下,前面就是魏征家了”,杨榆架着马车缓缓停下。

    李愔起身出了马车,在杨榆的帮助下,整了整衣衫,跨步走向大门。

    守门两个仆役看到李愔,眼神诡异的对视一眼,赶紧跑进大门。

    呵,还算机灵,懂得去通报本殿下大驾光临。

    李愔心中暗想,脚下不停,准备跨门而入,去面见魏征这个“未来的老师”。

    然后,只见“吱呀”一声,咚的一下,大门关上了,不,是从内锁上了。

    李愔呆愣愣的站在关上的大门前,指着大门,嘴里呢喃道:

    “关,关上了??”

    “是,是的,殿下”,杨榆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喃喃道:“大门,关上了。”

    五秒钟后,呆呆的李愔终于反映过来,魏征这是,不想让自己进门呀。

    这一刻,李愔的只觉得热血上头,怒火瞬间占领智商高地……简而言之,就是气的暴跳如雷。

    “干,我去你奶奶的……”李愔扯着嗓门伸着手,指着大门破口大骂。

    杨榆也是一脸阴沉的守在李愔身边,这魏征,竟敢如此不给殿下面子?真是,找死。

    于是,长安城的某条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客商,就欣赏到这么一副长安特景:

    大街上,一个三尺长短、年龄六七岁的衣着华丽的帅气男童,撸起袖子,跳着脚,一脸激动的指着魏府大门,正在破口大骂。

    周围的一圈护卫们,已经面带寒霜,手握刀柄,一言不发。

    足足十分钟,李愔骂累了,气喘吁吁的坐在马扎上,小手一挥。

    “让本殿下吃闭门羹?老榆,撞门,冲进去揍他丫的。”

    “殿下,魏征年过四十,还要当您的老师,揍他,不合适”,杨榆为难的解释道,但心中对魏征也是极其不爽。

    “那就揍他儿子”,李愔毫不犹豫的说道。

    “诺”,杨榆咧嘴一笑,朝身后的武士们一挥手:

    “破门,揍魏征的儿子。”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