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不惊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看待格局

    看谁都不顺眼,是你格局太小。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东汉有位名士,叫郭泰。有一次,他和子许、文生两人去集市逛街。

    文生见什么买什么,贪婪无度;而子许什么也不买,过于抠门。

    旁人看不下去,问郭泰的看法,郭泰说:“子许少欲,而文生多情。”

    可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也不同。

    格局大的人,总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而层次低的人,总是盯着他人的是非。

    常言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个人看不惯得越多,往往是因为格局太小。

    01

    看谁都不顺眼,是你格局太小。

    一位作家曾说:“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

    深以为然。

    人活一世,难免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

    若是心胸豁达,即使狂风暴雨,也如过往云烟;若是心胸狭隘,哪怕鸡毛蒜皮,也会锱铢必较。

    《史记》上有一则故事:

    李广被汉武帝闲置在家时,曾违反宵禁外出打猎。半夜过城门时,管城门的亭尉拦下李广,不让进城。

    李广自称:“我曾是大将军。”

    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半夜也不能通行,何况你是之前的。”就这样,李广在城外待了一宿。

    后来,匈奴入侵,李广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

    出城门时,他看见了那名让他受辱的亭尉,便向汉武帝陈请,要求亭尉与他一同出征。

    路上,李广就把这名无辜的亭尉给杀了。

    堂堂大将军,身份显赫,却因自己的过错,而杀掉尽职的亭尉。

    其胸襟可见一斑,终究是格局太小,容不下他人的只言片语。

    这也使他得罪许多文官武将,征战失利时,几乎没人替他说话,一生未被封侯,最终落了个自尽的下场。

    杜甫曾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泰山的顶峰向下俯瞰,会发现群山都渺小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

    站得低了,总能听见他人在背后窃窃私语,心中难免生气;而站得高了,看不清也听不见,曾经的痛苦自然也就没了。

    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高度。

    格局越大的人,站得也越高,看什么都顺眼。

    而格局小的人,只囿于眼前的一切,看什么都是问题。

    02

    格局大的人,看谁都顺眼。

    《菜根谭》里曾说:“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

    人活一世,不过天地之微尘。

    争论长短,计较对错,不过是电光火石间的一瞬。与其费力分辨,不如宽容以待。

    上世纪80年代,莫言在文坛初显锋芒。

    评论家王干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批判莫言的文章,言辞之犀利,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不久,王干在鲁迅文学院偶遇了莫言,想着曾经写的文章,他有些想回避。

    然而,莫言主动开口说:

    “你的那篇文章我看过了,写得挺好。朋友都说我被批评了,但在我看来,是以表扬为主。”

    后来,中国作协受邀在扬州举办一次笔会,莫言也在受邀之列。

    当时正值茅盾文学奖评选,莫言的作品落选了,他也就拒绝了笔会的邀请。

    凑巧的是,王干是扬州人,当地政府想通过他来动员莫言,可王干心里没底。

    面对曾公开让自己难堪,且没有过多接触的王干,莫言答应了他的邀请。

    不得不说,莫言后来与王干成为朋友,得益于他的格局。

    格局大的人,胸怀广阔,对个人恩怨毫不在意;格局小的人,心胸狭隘,无关痛痒的事情,也会斤斤计较。

    苏轼曾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有格局的人,抬眼看见的是辽阔无垠的天地。

    他们心中不止有自己,也装着他人。

    人这一生,难免与他人产生摩擦。

    有的人擦伤了,还能谈笑风生。有的人只是撞了一下,却一直揪着不放。

    谈笑风生的,能理解他人的心情,很少有事情看不顺眼。

    揪着不放的,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很少对他人包容体谅。

    其实,格局大了,心也就打开了,看什么都顺眼。

    03

    你的格局,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个人能成多大的事,往往由他的格局所决定。

    张士诚,元朝末年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与朱元璋分庭抗礼。

    在他占据吴地之后,便开始贪图享乐,不务正事,手下的将领也随之沉迷,最终被朱元璋所灭。

    《明史》上曾这样评价他:“士诚为人,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

    张士诚本有推翻元朝,建立伟业的可能,却因为自己的格局而止步。

    一个人若难成大事,不是才华不够,也不是时运不佳,终因格局太小。

    “坐拥云起处,心容大江流”,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有所成。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起义灭秦。

    项羽的目标是当楚霸王,恢复昔日的荣耀。而刘邦认为大丈夫应该心怀天下,他想做皇帝。

    后来,刘邦攻入咸阳,没有骄奢淫逸,而是把秦王宫封禁起来,向关内百姓约法三章。而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阿房宫,抢夺金银财宝,随后定都彭城,光宗耀祖。

    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屡战屡败,几次差点全军覆没。

    为了寻找合作打天下的人,他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让出来。

    而项羽的实力是刘邦的数倍,却只将目光局限于一场场战役的输赢,最终因无法接受垓下兵败,选择在乌江边自刎。

    曾经的楚国贵族,在生命的最后,惦记的是自己的颜面。而往日的沛县亭长,始终放眼天下,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格局上的差异,使得两人的人生有着天壤之别。

    古语说:审格局,决一世之荣枯。

    看一个人的格局,就能判断他一生的兴衰荣辱。

    成大事的人,格局也大,一城一池的得失左右不了他心中的志向。

    而格局小的人,过于执着眼前的成败。

    成功了,便不可一世,失败了,就万念俱灰,永远成不了大器。

    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宋朝事实类苑》中讲:“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一个人若胸襟宽广,则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包容的。

    真正优秀的人,往往能接纳万物。

    人生苦短,与其对他人挑三拣四,不如提升自己的格局。

    格局大了,看什么都顺眼,自然少了许多烦恼,心境愈加平和,也更容易成就大事。

    要知道,人至中年,不论追求什么,格局大了,许多事情也就顺了。

    愿你我修成大格局,远离烦心事,自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