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师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莱芜监

    众人自利国监出,转道向西去往微山湖上的馆驿,以漕运之船沿泗水北上,一天即可到达充州。

    莱芜监亘古至今,都是冶铁储备重地。历史悠久,始于春秋,成于秦汉,延续魏晋,发于隋唐,盛于北宋。

    现在的莱芜监,由充州知府梁适辖治。梁适此人家世了得,其父梁颢太宗雍熙二年乙酉科状元、兄长梁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科状元,世称父子双状元。因其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梁适以父荫为官。授秘书省正字,为开封工曹,再知昆山县,徙梧州任知州。景佑元年中进士,主管淮阳军。

    宝元二年梁适任兖州知府,因莱芜监铁治强制百姓服役,有些百姓被搞的倾家荡产,怨声载道。梁适到任后改轮流服役为招募制,然后定制官府收税“二八抽分“,进而减轻矿工负担,极大的刺激了矿冶的积极性,冶铁发展到千余户,产量大增到年产一百多万斤。由于梁适实行了宽松的政策,使莱芜的钢铁冶炼业达到空前发达时期。

    曹牷还别说,消息挺灵通的,毕竟皇城司下面有个情报机构。听闻梁适的手段,感觉就是一个不迂腐的守旧派,而是个大胆改革的改革派。这点正和赵宗楷心意,他还考虑该怎么和莱芜监的官员打交道呢。

    沿着泗水北上是逆水行舟,众人紧赶慢赶的,天黑才跑到充州城下,无奈城门已关,众人只得在城外驿馆歇息。驿馆外面也有一些客商,赶不及进城的,只得来到驿馆外一并扎营,为啥呢,怕劫匪被,驿馆不是官员肯定进不去,但是外围有官差防备总是有些用处的,不一会儿功夫,就有很多走南创北的行脚商,扎在驿站外边露营。

    当然了驿站一般不会驱赶,有时候天冷也会提供一些热水什么的,赵宗楷一行来到城外驿馆,就看到很多帐篷扎起,外边点着火在烧水做饭,一大队禁军护卫,肯定吸引一批目光,觉得是什么官员需要这么多人护送。等到驿站,众人递了官帖,馆驿的驿丞亲自出来接待,毕竟是京官,关系众多,伺候不周可就麻烦了。

    北宋的馆驿,已经和驿铺分开,专门用来接待官员的旅店,就和现在政府的招待所差不多。整个馆驿环境设备还不错,毕竟有规定,损坏要赔的,而且在驿站住的官员不得超过一个月,超了一天判一年监禁。赵宗楷等人,进入馆驿之后,收拾一番,便出来看看。

    几人在船上是睡了一天,现在睡不着,再加上正是十五的晚上,大大的月亮高悬,几人也是兴致高昂,出来溜溜顺便和驿站外的客商门天南海北的聊聊天。

    就这样三人结伴,和驿丞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出了驿馆门,来到外边客商扎堆的地方听着不同口音的人侃大山。三人基本上都是待在京都,很少出得去,所以对于客商门的神奇见闻,听着有趣,众人见他们衣着华贵,贵气逼人,也没有多少畏惧,毕竟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就围坐在火堆旁聊着天,夏进的晚上还是很清凉的,有人还递过来一些自带的吃食和喝的,也推荐了家乡的小食。

    有人说来充州奔亲戚投个依靠,有人农闲的时候出来打个短工,因为莱芜监这里招募短期工匠,还有不菲的报酬,有客商来置办些铁器转去卖的,莱芜监的铁器出了名的好。特别是大冶铁家吕氏冶坊,农爨户御,其器皆吕氏所做。听到众人对莱芜监的评价很高,赵宗楷不禁有些期待,如此人物该是有什么风采。众人聊至深夜方去休息,赵宗楷等人也是回了驿馆,与曹牷等人告了别略作休息不提。

    第二日清晨,众人跟着人群入了充州城,先去知府衙门,找知府梁适打声招呼,了解些情况,毕竟改制还需要他这个判监事的协助,然后再去莱芜监实地勘探。知府衙门就在城南,过了内城门就到了衙门口,赵宗楷递上官帖说明来意,衙门门子不敢怠慢,忙去衙门后宅通知知府大人。

    梁适此前也是京官,在中书任职右正言、直史馆,一年后加知制诰衔,下放到地方,判充州府事。这样一来,就属于高职低配,目的嘛,就是有了地方任职经验,而后调任京都中枢,加直学士或者郎中到某部任职。所以梁适到任之后,大胆改革,而且成效斐然,莱芜监是焕然一新,产量倍增,官家特地下旨表扬是忠直之士,干练之臣。

    且说梁适吃罢早饭,正要去前衙处理公务,就听衙门门子来报,说京里来人找老爷有要事。梁适急忙换了官袍,前去接待。到了门口,赵宗楷三人也是换了了官服,因为是公事,且有圣旨,所以都需穿官服见礼。这次几人从品级而定,赵宗楷的从三品紫服最高,但是没什么实权,曹牷也一样,红袍无实权,但是王咸融和知府梁适不同,两人都是从五品,但是一个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一个是知某府事,权力相当大,也就没有芝麻小官了,所以众人平级而论,赵宗楷宣读了下旨意之后,众人在知府梁适的带领下进入前衙。

    梁适是进士及第且是官宦世家,其祖上自唐绍宗至今追封三公尚书令者,就有五人。由此可见其家世之显赫,再加上其父兄双状元,梁适此人自中进士以来是畅通无阻。即便如此,梁适此人也是平易近人,让人如沐春风。都说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更何况他这种显赫家世的世家子,反而不会那么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

    听闻三人来意,而且利国监那边改制已经完成,梁适也是大喜,他是个明白人,清楚地知道刚的产量提升会对这个国家带来什么,要不然他也不会出手整治莱芜监的铁治,让整个莱芜监换发活力。如今有炼钢之法,且做出的武器威力惊人,如何不喜。当下询问冶钢细则,然后思考如何整合进莱芜监中。

    现在的莱芜监,在梁适的整合中已经颇具规模,并且不能如利国监那样推了重建,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再尽量不耽误产量的情况下整改。因为听说钢水炼制需要的是焦炭,略微思考下如果把现有的煤换成焦炭,即可产出的是钢水?说不如做,梁适便邀请几位前往莱芜监实地调研。

    话说这边几人来到城东的莱芜监,只见监的街道两旁铁匠铺冶铁作坊林立,这种民间作坊正是梁适放宽了政策而大兴而起,不仅提高了莱芜监的铁产总量,而且还带来了周边的经济,虽然都是围绕着铁治,但也是一方的特色。

    几人进入莱芜监,就看到工匠各司其职,各个方面井然有序,果然是有能力之人,整改的漂亮不说,工人也不似先前利国监那般死气沉沉。监们口的守卫,早早的就看到知府大人前来,所以监内的各个官员都前来迎接,叙礼完毕,知府遣散众人后,留下领事,让他挑几个力士和泥瓦匠前来。

    众人在监内寻了一片空地,就着工匠按照设计挖坑埋灶,砌个封闭的锅炉用来蒸煤,另一边碎煤筛煤不做赘述,填料烧火的,等到一切搞定,几人前往监内的公署等待。众人都是离京许久,聚在一起不免闲聊起来,听闻赵宗楷新开了家天然居的酒楼,美食美酒的把政事堂的相公们都灌趴下了,也是风趣极了,哈哈大笑,又听闻有神兵在手,不免好奇,就拿过曹牷的唐刀,仔细的端详,然后谴几个兵丁去库房内,取几把打制的比较好的武器过来,让几人对练试了一番,果然是神兵利器,便也愈发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