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师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第一炉钢水

    经过几天的整改,整个利国监大体已经呈现,这时候官家的旨意也到了,大致意思就是以赵宗楷这个钢铁发明者的意见为准,包括三司那边也同意了工匠技术职称和对应的薪资标准,但是特别指出了要限制高级职称的人数,这个没问题,毕竟顶尖的人才肯定是少数,而且考核标准他也在组织着专业的人进行制定。

    就这么整个利国监的近千人投入整改,大半个月的时间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棚子下的各个蒸锅灶台,都已经凝结而且烤干,是时候经过一遍流程出一次钢铁了,也让大家看看期待已久的钢制品到底是多么的恐怖。因为曹牷和王咸融的唐刀,被利国监的一些铁匠拿去研究一番,不知道砍断了他们现在手里和库存里的多少刀剑,最终依依不舍的归还给二人。现在虽然这些钢铁并没有这么恐怖的能力,但是有一半也比现在这些要好的多啊。

    康定元年六月一号,没有儿童节,也没有小学生放假。大清早的利国监就聚集满了匠人,他们都是即将编入各个区域的匠人,而监内的几个官员,也同时出现参加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趁着早晨的朝霞,一个监里颇有威望的匠人大喊:开炉啦,紧跟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足足万响,也预示着大家万事如意之意,特别是听说官家那边已经同意了薪资的改革,真真是干劲十足啊,因为按照目前的职称标准,大家的薪资都会翻好几倍,更不用说大匠,那个咱不想,那些一级二级的铁匠薪资也很高的。

    按照昨晚上的预设程序,各监推举出的总领事,开始负责人员的调配,今日选的煤都是好煤,黝黑发亮块又大,先从洗煤开始,几个洗煤工开始用水去洗,水是从旁边的建设的水塔上,用铁管子连过来的,而水是用压水机压出来,水塔也没多高,直接让压水机的口对着水塔的箱子压进去,没法子现在又不能研制电机和蒸汽机,先用人工来吧。不过压水机可是难到了赵宗楷,他是物理教师,知道些理论知识,以前农村家里的压水井,他大致还是了解的,但是没有橡胶,这个没关系,好像用牛皮猪皮的也可以,因为理论上是用来封住提起时的向下的水,结果打制好之后,用起来确实不错。

    洗好的煤经过鼓风机吹风,进行通风干燥,然后进入到碎煤的环节,碎煤是在一个个砌好的坑里,上头吊起来一个大石墩,这里想要提起这么重的大石墩,可难不倒物理教师,他想到了利用滑轮组的原理,同时也做了个架子可以进行转向,如此可以这边清理,这边继续锤。看着两个壮汉就能拉起一个巨大的石墩,众人对整个装置也是佩服的紧,谁能想到大官的脑子里这么一转,就能让六七个大汉才能搬起来的石墩,就这么被两人就轻松的拽了起来。

    站在旁边看着两人拽起石墩,一松手嘭的一声巨响,重重的石墩砸了下去,只感觉地面一震,坑内溅起来的碎块,四溅飞舞有的打到人生疼。如此反复几次,煤块基本上就粉碎的差不多,然后用架子转了个方向,去锤另一个坑内的大煤块,而这边仍然有几人拿着铁锤继续粉碎,随后把碎煤铲出来,用细筛筛除大块继续锤碎,而筛出来的细煤开始送入蒸锅,现在的蒸锅被整改的可以开的口子大,而且砌了个台子,在上边装料,然后从旁边可以取料。随后用可以移动的门关上,然后用泥封住,这次的蒸锅比在王咸融家演武场做的要大得多,而且是平底的,在锅底四个方位开有灶口,几人分别朝里边加入煤块点燃蒸煤,是的用煤蒸煤,旁边的鼓风机摇起来之后,整个炉子内的炉火旺盛极了。

    大致过了两个时辰左右,也就是现在的四个小时,不值钱用小锅多了些时间,因为赵宗楷也不确定量大的话需要多久,这个都需要他们进行验证,搞出一个标准时间表和装料的重量。众人也不焦急,就在旁边看着,然后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意见,再做出一些改变。

    等炉子冷却一下,即可开炉,从下方取出已经成型的焦炭,然后送到冷却的地方进行喷洒水进行冷却,喷头是用薄铁皮扎出来的孔,然后连着管子,因为水压不大,所以出水慢,这个没关系又不是冲洗。焦炭冷却之后,众人拿起来观察,赵宗楷对总领事说:“质量越好的焦炭,形状呈现规则的长条形或者方块形,断面也比较工整。而如果质量较差,呈现的就是不规则的,表面也会弯曲,焦头焦尾的就是呈现出开花状、尖角状或佛手状。而且要注意,就是好的焦炭成大块,孔小且少,用手掂着瓷实,表面致密裂纹少。从高处落下不易破碎,且有金属之声。成熟的焦炭呈银灰色或者银白色,如果含有水分较高时会呈现黑灰色,水分越高,颜色就越深。

    旁边的总领事和几位料工都重复着,暗暗记下。这一次焦炭还不错,整个颜色偏灰,形状也是规则的长条状,用手掰断看到断面也比较平整,赞叹道:“咱们运气不错,第一锅焦炭出品的品质就比较高,这是一个好兆头,大家继续努力研制,一定要记录好各种数据进行比对,而且数据要建立档案,留存到研究署的档案库,到一定的期限在进行集中销毁,而比较重要的档案不得销毁,你们听明白了?这也是为了研究保留数据,也是为了以后找出更好的炼制,更高效的炼制提供有力的证据。”

    焦炭出来之后,直接运往下一个棚区,这个棚区高高的炼炉已经耸立了好多座,而在矿石区,同样有碎矿石的机械,和煤区的粉碎差不多,但是铁矿毕竟比较硬,所以相较煤来说颗粒也不会搞的太细。同样的筛选,然后装料,把焦炭和铁矿粉均匀分布放置,而后在下边留有出口。因为之前提到过,焦炭经过鼓风之后炉内的温度极高,铁可以直接化成铁水,根据铁匠们的经验,前期流出来的铜铝之类的,也要收集起来留作他用,而后出来的铁水,在通过另一个管道导到磨具里边去。

    众人围着炉子观察着,只见旁边的鼓风机就像吸气呼气一样,炉内的火苗也像有了生命,呼吸般的明灭,有人在炉子的侧壁试了试温度,为了保证炉内温度,特别了上边,而通风口是通过一条长通道和其他炉子一起,最终汇聚到一个高高的烟囱通道棚子外面。感觉到炉膛内因为焦炭的原因确实高了很多,众人大喜,因为炉温高了,铁都能直接化成水,直接注模子里,稍作修饰即可,省时省力而且据说钢铁质量很高。

    不一会儿功夫有金属液体流出,大家都是懂行的,看着这些杂质,通过一个管道流到一边被收集起来。等到杂质不再流出,即可用挡板挡住这边的出口,然后另一边的挡板取下来,不一会儿功夫,化成了铁水也流了出来,众人看到白炙的铁水注入磨具,开始期待它的到来。

    很快铁水注满了第一个磨具,用挡板稍作抵挡就换下另一个磨具。此时磨具内的刀具是赵宗楷设计的唐刀,细窄的刀身,不一会儿就在磨具中冷却成型,趁着还有些热度,铁匠夹着取出,按照赵宗楷的指示,开始打制刀身固定形状,当然了中间可能需要再次加热一下以便继续塑性。随着最后一步淬火,嗤的一声唐刀成型,铁匠握着刀柄,向大家展示一番。细长的刀身,宽厚的刀背,通体雪白,似美人凝脂般丝滑,随后便缠了刀柄开了刀刃和刃尖,铁匠拿着开了刃的唐刀,手指弹了弹刀身,清脆的钢铁声音传出,刀身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众人跟在后面看着铁匠和另一个铁匠对刀,结果唐刀轻而易举的砍断了宽厚的武器。

    场面一下子就激动起来,大家都是专业人士,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很明显可以看到,如此直接制出的钢刀,既可以大批量的生产,而且速度惊人,以前的钢材甚至十炼钢百炼刚是工人们,一锤子一锤子的敲打出来的,现在这个材质直接出来就是几十炼的钢材,听说如果操作好了,直接可以出来百炼钢,这是什么概念,直接就是批量生产神器了。

    众人看着这一炉流出的钢水,就像这初夏的太阳,火热的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