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师
繁体版

第十三章:拜师学厨艺

    净了净手,赵宗楷走出厨房来到堂中。正要坐下,这时黄世荣一个箭步冲过,倒头就跪在赵宗楷的面前,高声道:“小侯爷,请收我为徒吧”

    黄世荣这些年斗鸡走狗的也不傻,作为皇族子嗣委身与你合作,明显就是有些顾虑不方便出面。本来这个酒楼就快经营不下去了,现在突然有神技出现,而且菜做的香那是闻所未闻。以后在东京肯定会大火,祖宗店面不但能够保住,还能更进一步。但是如果仅仅是合伙人,保不准以后王府仗着身份,把酒楼的份子夺了去。现在如果拜小侯爷为师,首先占着个师徒名分,那就是亲如父子的自家人,作为老子你好意思去争儿子的东西吗,再者说了,背靠王府甚至皇室这座大山,以后东京城里还有哪个不长眼的官差或者泼皮前来闹事。

    赵宗楷一转念就想通了其中的弯弯绕,道一句“你倒是挺贼的”,转念又一想,如果凭着师生关系,将来倒是会免去一些麻烦,这样子酒楼就基本上不用管。

    “我年龄如此之小,你拜我为师不怕笑话吗”赵宗楷有意问到。

    “徒儿拜见老师,说着咣咣咣的磕仨响头”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宗楷看他如此真诚,倒也有些感动。放缓了语气说道:“既然我们已是师生关系,那我就不占你便宜,我和你五五分成吧。铺子就先关门整顿一周,你每日午时以后,到小御街平阳郡王府找我,我教你做菜和经营之法,另外这个铺子我也要重新布置一番,我要让这铺子一开业就火爆整个东京”

    黄世荣没想到今天竟然遇到贵人,而且还是恩人。想到自己冲动之下拜师,并不觉得后悔。晚上回家对着他爹的画像一阵哭诉,至后半夜方睡。

    晚上回去,赵宗楷给王妃请过安后,回到书房。掌上灯,把一些铁锅、铁铲、灶台、风箱,后来想到既然开个酒楼,没有酒怎么成。所以还自己思索一番,简单的画出一个蒸馏装置的图。待到夜深人静,画完方熄了灯火,上床睡觉。

    第二天清早,吃完早饭后把铁锅铁铲和蒸馏装置的图纸交给小婵,让他找王府里的铁匠照着样子和尺寸打出几副来,然后把风箱的图纸找木匠做出来几个。随后就去书房,先看了会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及论语释义,随后开始在空白的书本中写一些自己还记得的数理化内容。

    学习的快乐总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一转眼午时了。

    吃罢饭就听到有人通禀说一个叫黄世荣的来找小侯爷,说是小侯爷的学生。门房还以为是骗子,可是他一直说昨儿个小侯爷收下的,所以门房派人来问。

    “让他进来吧,他的确是我收的学生,以后他来找我直接带进来”赵宗楷回到

    话说黄世荣昨夜跟他爹用意念絮叨了大半夜,实在是太困了,结果睡到巳时才醒。胡乱的洗了把脸,去街边吃了个早餐,便步行去了小御街。待到午时已过,方才上前通报,说是小侯爷的学生,特地来小侯爷跟前学习。

    听到这话的门房以为是个骗子,就要把他轰出去。这人却口口声声说道,昨儿个下午才拜的小侯爷为师,想到昨天小侯爷出门,天黑方回,门房才派人去询问一番有没有这事。

    待黄世荣步入王府,顿时大为震惊。只见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亭台楼阁,池馆水榭,青松翠柏,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交相辉映,五步一景,十步一观。真真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丫鬟小斯皆是清秀佳人,二八年华。绫罗绸缎,针织软底。低声细语,彬彬有礼,不亏是王公贵族,连下人都颇具风范。

    及至赵宗楷的小院,起手行了个师礼。赵宗楷在院子里摆了张桌子,随后两人相对而坐,小蝉上了两副茶,便退在一旁守着。

    赵宗楷说道:其实炒菜无外乎就是热锅滚油,控制火候。而且还要注意翻炒,今天专门翻炒的厨具已经打好了,一会开始每日练习一个时辰翻炒,然后一个时辰劈柴,作为厨师,体力也很重要。

    随着铁匠把带着把的铁锅和铁铲送了过来,赵宗楷让木匠钉制了一个大致的架子暂时用着。然后示范给黄世荣看,如何颠勺翻炒“就这样,你先掂一个时辰,沙子不要洒出来了”

    只见赵宗楷在铁锅里放了半锅沙子,让他去当菜来颠。

    颠勺是厨师的基本功,能够让菜肴在锅内娴熟、准确、及时、恰到好处地翻动,从而使菜肴受热成熟、入味、着色、着芡、造型。通过颠勺可使菜肴不断移动变位,能在高温条件下和短暂的时间内,防止粘锅煳底,使菜肴受热均匀,成熟一致,调味全面,色泽相同,避免生熟不匀,老嫩不一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原料不易破碎,确保菜肴形态美观。

    赵宗楷在旁边看着黄世荣有些笨拙的掂着沙子,偶尔示范几下,指点一二,一边说道。随着颠勺的熟练,黄世荣的沙子也能够基本上下翻转。

    在他颠勺的时间,赵宗楷已经指挥王府的厨房,送过来一些没有劈开的木头,等黄世荣休息片刻后,就被指去劈柴,练习气力。

    待劈了一个时辰的柴,赵宗楷便带着黄世荣还有一幅铁锅及几个风箱,去往南边马道街的店铺。

    来到店铺,赵宗楷查看了一二三楼的情况,然后让黄世荣和准备留下来长干的小厮叫六子的找了些泥瓦匠和木匠,要把厨房里的灶台全拆了重新制造,给几个灶台装上风箱,然后一二三楼也要重新的装饰布置一番。

    按照设想,一楼是大厅,进门是账房结账的地方,前面一个柜台,后边一个大大的放酒的架子,然后其他地方一次摆放十几张桌子。楼梯在中间,二楼三楼成回字形。所以,二楼分割出九个雅间。至于三楼,宗楷设想的是集会的地方,空间要大,干脆直接不隔了,只把二楼通往三楼的楼梯间隙用板子隔挡,这样整个三楼就是一个大集会的地方,赵宗楷都想好了,搞个类似自助拼盘类的趴体,给大宋的文人骚客交流切磋。想一想,四周的窗子大开之后,西边能够对着江水吟诗做赋,东边能够看着东京的街道感慨,一静一动一隐世一繁闹,相得益彰,完美。

    就这样一边让六子看着酒楼的改装,另一边在王府教黄世荣做菜的基本功。大致这样,上午看书学习,荀二六两日的武备照常去宫里学习,过了大概三四天,这日下午。

    黄世荣经过几天的颠勺练习,已经差不多能够翻而不撒,每日的劈柴也把气力和腕力逐日练上来。赵宗楷开始调整黄世荣的训练,每日颠半个时辰的勺子,然后劈半个时辰的柴,毕竟颠勺练技,劈柴练力,基本功不能丢,而且也给黄世荣说了,有时间就要多练习,看他掌握的这么快,估计在家的时间也练了不少,看来是个肯下功夫的人,赵宗楷就是喜欢这种质朴的人。

    现在每天除了要颠勺劈柴,也开始切萝卜丝、黄瓜丝、豆腐丝、鸡鸭鱼肉等软硬皆有的刀工。横切,侧切、推切、拉切,改刀、花刀等不同食材不同形状运用的刀工,至于更高深的雕工之类的,赵宗楷也不会,毕竟他是老师而不是厨师,只能大致的等以后黄世荣自己学艺精深后,理论上教教让他自己琢磨去吧,不是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