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狗头一身被动技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杀猪悍匠,白虹贯日

    犹父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定三眼尖,适时递上之前备好的茶水。

    “吸溜——”

    犹父喝了几口茶,歇了一口气继续教道:“刚刚让你数猪脚,便是因为存在一种五个指的猪!”

    “传说这种猪是人投胎转世的,且带着前世记忆。杀它就是杀人,要遭的报应最重。”

    “此外,还有怀胎猪不能杀。”犹父拍了拍太监猪的肚子,让定三也摸了摸。

    “杀猪前一天要让猪饿一天,一是让猪虚弱一些,杀起来不费劲;二是猪死后,肉就松了,肚中有货,就会屎尿齐流,很难收场。”

    “这猪肚空空,猪挣扎的时候也不会把内脏挤破,下水的时候也好下,猪肠子也好清洗。”

    “这规矩里都是道理。”

    犹父说到这发现一干屠户也等了半天了,便不再多言,让屠户们把猪按住。

    按屠宰场的习惯,杀这种肥猪根本不需要他出手,下面的屠户便能搞定。

    今天是为了教定三,他才亲自上手,所以也不好耽误别人太多时间。

    太监猪已经被绑结实了,所以只要两个屠户一前一后拿住猪耳朵和猪尾巴,防止猪万一挣脱后逃离屠宰笼子。

    犹父取出一根香点燃,对着猪头念念有词道:“今日杀猪,来世做人,今日遭罪,来世享福。”

    然后把香插在猪耳孔中立住,才回身拿起一钩一刀。

    只见犹父左手一送一拉,便将猪嘴勾住,带着猪头上抬,将猪下颌颈子上原本褶皱的猪皮拉绷起来。

    “这就是猪的喉管。”犹父用带鞘的杀猪刀尖点在猪脖子上的鼓起处,对着定三教道。

    “杀猪关键在放血,血放的干净,肉才好吃。不然血会积在肉里,肉会变得像坏了一样的颜色,腥气也会很重。”

    犹父让定三拿着一个放了盐的大盆,站在猪颈一旁边,等着接猪血。

    “放血干净就必须要捅到猪心紧连着的那根血管上,但不能捅到猪心,同时还要将气管痛穿,这样猪才死得快,少经历一点痛苦。”

    “猪死得越轻松,肉就越好吃,所以这一刀要快、要准,最重要的是要狠。心慈手软反而会给猪带来更多的痛苦。”

    犹父的刀鞘尖这时往旁边移了一点,说道:

    “想要一击毙命,必须从猪腿和脖子交界的这个位置斜斜的捅进去,一贯而入,刀不能偏,要捅到猪两扇排骨中间的空腔,不然就把两边的肉给糟蹋了。”

    “看好了!”

    犹父眼睛一眯,右手一抖,便将杀猪刀从鞘中抽出,正停在定三眼前。

    “锃——”

    一声刀鸣响起,定三还没看清刀刃多长,只是隐约觉得是把窄背长刃,磨得闪眼睛。

    杀猪刀在抽出的瞬间便如白虹贯日一般捅进了原本刀鞘尖点着的位置。

    此时因为刀身抽出,刀鞘失去支撑,自由下落,正好将这个位置让了出来。

    “嗤——”

    杀猪刀在太监猪的身体里只停留了半秒,刀刃一转,将豁口张大,便飞速抽了出来。

    刀身上居然没有占到一丝血迹。

    然后杀猪刀便如长蛇归洞一般,追上了下落中的刀鞘,精准的找到了鞘口,鱼贯而入。

    整个过程兔起鹘落,众人只觉得看到了一道冷冷的白光闪烁,都没看清刀是什么模样。

    “噗呲——”

    这时,一股强劲的猪血才从猪颈的伤口中喷涌而出,如水管子爆开时的水一样窜出一条弧线,准确地落在了定在手中的木盆里。

    太监猪骤然遭遇重击,痛入心肺,开始拼命挣扎起来,几个屠户赶紧按住,但它却挣扎地更厉害了。

    惨烈的哀嚎从它破裂的气管中漏气似的挤了出来,尖细异常,刺的周围众人耳膜生痛。

    而那股血泉,也随着一下下的挣扎,淌的更快了,热气腾腾冒着血沫子,一会儿就接了一盆,旁边立刻有一个屠户拿另一个准备好的盆续上。

    “犹爹,您的刀可真快呀!”犹九的眼睛里精光闪闪,仿佛刚刚出鞘的杀猪刀还在他眼前反着光。

    犹父此时却盯着定三脸上看,他从刚刚抽刀到现在,目光都没有放在太监猪身上,而是一直在观察着定三的神情变化。

    定三从头到尾除了刀刚出鞘时被刀光闪得眼睛微眯外,其他时候表情一直没什么变化。

    “前一番两次遇险后,三儿的变化太大了,我已经认不出他了。”

    犹父在心中凝重的想道,

    “但确实比以前有胆色多了,刀剑猝临而不惊,是个杀猪的好苗子。哎——也不知对他是福是祸。”

    犹父没有把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而是换了笑呵呵的表情谦虚道:“这算什么,等你入品了,也能做到。”

    这时太监猪已经停止了挣扎,软软地躺在屠宰笼中,猪血也已经流尽。

    几个屠户手脚麻利的将太监猪松绑,抬到了一旁的灶台上。

    “三儿,走。爹教你杀猪真正的技术。”犹父将手中的兵器放下,拿了一根木棍,带着定三走到灶台前。

    “拿刀捅猪不过是小道尔,真正关键的是烫猪的水温把控。”

    犹父用棍子飞速地搅拌起大锅中的水。

    这时专门用来烫猪的大灶大锅,大到放进去两只太监猪都能陈下。

    “水温低了,皮烫不好,毛刮不下来。水温高了,会把皮烫坏,皮子就没法用了。”

    犹父用手不断的蘸入水中,试探着水温。

    “三儿,你来试试,这个温度正好。”

    定三学着犹父将手放入水中感受。

    “嘶——”

    虽然不是开水,但能把住猪皮烫好的水温,人皮也能被烫好了。

    “嘿嘿,记住这个感觉,以后再被烫得这么痛,水温就对了。”

    犹父看定三被烫得缩手,笑着说道。

    定三点头称是,心里却想道:

    “在温度计发明以前,古人便是通过经验来判断温度,所以即便是技艺娴熟的老师傅,也不敢保证每次都能出好的成果,很多技艺也因此难以复刻,逐渐失传了。”

    周董青花瓷里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便是烧制青花瓷时把握外界温度、湿度的经验之谈。

    其实在南星秦朝时就已经有标准化的制作工艺了,但只能在形状、材料等方面落实标准。

    而牵扯到温度、湿度等难以测算的数据,相关的产品便无法量产了。

    古人后来聪明的想到了用鱿鱼来测水温的方法,这些经验秘诀,都蕴含了深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