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寻宝系统
繁体版

第55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王蒙兄,公望兄,不如由你们先来出画作,再由我们几人来提诗如何?”宋濂建议道。

    王蒙是四元家之一,独创“水晕墨章”,画艺超然。

    “那我就献丑了,这幅《青卞隐居图》跟琅琊阁主避世隐居心境契合,我倒以为他老人家会喜欢。”

    王蒙掏出一卷画,缓缓展开,只见峰峦盘桓,山径迂回,飞瀑高悬。

    山脚下有茅庐数间,山外有一老者策杖,领略山林逸趣。

    众人皆奇,数年未见,此人画技更加娴熟,独特风格,元气磅礴,尽显大家风采。

    “风大师,你可懂画么,看的如此入神?”

    王蒙语气中带几分戏谑,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易欣赏他的画作,那么他就太过掉价了些。

    宋濂看不过去了,直言不讳道:“王兄,你的画作高超,我等能看懂十之一二就是极有慧根的,寻常人怎能轻易领略你的风采呢。”

    黄公望也说:“此子方才对儒学有独到之见,已属非常难得,哪能懂老哥画作中的玄妙。”

    他将“玄妙”两字咬的极重。

    显然同样身为元四家的他,在画艺上造诣远超他人。

    黄公望论名气比王蒙更大,更是元末画师宗师级人物。

    风华记得他的一副画还曾由德华领衔拍过一部电影...

    有度娘在手,不装一下笔,怎么制造爽点呢...风华觉得自己一向有夸父逐日的勇气...

    “咳咳,在下不才,倒是有说二句。”风华轻声道。

    一众文坛画坛大家不禁莞尔,一般这种聚会,但凡是当世名家拿出的作品,只有同等地位的名家才有资格发言点评几句,其余诸人只有点头称赞的份。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人心道。

    年轻轻的不讲文德,不讲尊卑...有人心说。

    宋濂倒笑着摸胡须道:“文无第一,大家每次聚会跟上朝似的,只听我们几位老朽发言,不要以言为讳嘛...”

    黄公望默默点头,觉得方才自己说话未免有几分偏颇。

    王蒙倒起了几分不悦,心道:“宋老头糊涂了不是,居然要外行点评内行......”

    风华对诸位行礼,面对《青卞隐居图》说:“此副画面为“上留天,下留水”的布局,高远分布,层层推***出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宛如一条游龙飞腾冲破山谷直达青云。”

    能看出我的游龙之势,有些眼力...王蒙不由颔首,觉得风华是懂画的。

    而下一句话,则令他震惊不已。

    “可惜,画中老人老矣,在战乱时避祸于荒山野岭,可他依旧处于恐慌心态,有成蛟龙平步青云之志,却迫于无奈,不得不在山水间取乐。”

    风华点评完毕,转头问王蒙:“王大师,贫道说的可对?”

    王蒙在张士诚那边不得志,正考虑要不要隐居黄鹤山,犹豫之时,作了此画,没想到风华小小年纪,居然能看透他内心思量。

    王蒙甩动长袖,弯腰作揖,低头轻语:“在下愚昧,阁下不仅懂画,更懂人心。”

    诸人皆惊得瞠目结舌,这位是谁啊,当世除黄公望之下第二人,竟然当着大家面对一小子恭敬行礼!

    这还不够,满足不了我的滑点,欺老不欺少,要让他们涨涨见识。

    “宋公,您方才说要在画上提诗,我斗胆吟诗一首,您看可应景?”

    宋濂哪有不应的,连连称是,手拿毛笔,准备记录。

    “何来人间惊鸿客...”风华边走边吟。

    他仿佛在问在场所有人:哪里有那么多才情惊艳的过客,匆匆来到人世间。

    “只是尘世一俗人。”风华言语缥缈。

    王蒙有感而发:“无论我们画技如何了得,诗文如何华美,只不过也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罢了,依旧逃脱不了道法规律,生老病死,人聚人散,自己哭着来,由人哭着去...”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风华转身观雪,只留给老头们后脑勺。

    “此句转的好,联系上句,尽管身为凡人,但见到“万马齐喑”,思想禁锢,人才凋零的元朝,依旧渴望有“风雷”将世人唤醒...”王蒙喃喃自语道,他眼神澄清,仿佛此句诗带给了他一丝希望。

    “天上风雷,地下死寂,描写如此压抑昏沉,却依旧给人无限联想,但愿狂风暴雨能尽扫一切庸俗愚昧。”黄公望解读。

    风华猛地转身,双臂齐展,大声吟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文一句,震惊四座。

    每人都在咀嚼其中滋味。

    “此诗闻所未闻,是否是风大师你所作?”刘基不可思议问道。

    风华故作高深,笑而不语。

    你要问是不是抄袭...有本事,拿出证据来...风华心说...

    前二句来自网络大神。

    后二句来自清代诗人龚自珍。

    你们要知道才算是见鬼了。

    宋濂说:“好个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坚定了我办新学的想法,风大师,这诗题目是?”

    风华摇头:“即兴之作,没有想好诗题。”

    宋濂喜不自禁道:“不如叫《醉翁亭拜宋龙门为师》,如何?”

    风华装比的心顿时不香了...

    趁热搜就算了...你还打算要收我当徒弟啊,你先背个九九乘法......

    王蒙顿时不爽了,吹胡子瞪眼,指着他的画道:“这是风大师赠我的诗文...老头,你有本事自己写一首,自己随意取诗名都行...”

    黄公望不慌不忙,手中取出一卷画,悠悠道:“老夫的拙作《富春山居图》,更适合于此诗作配.......”

    这次不光众人惊讶,连风华也楞了,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今日要署我风华的名字。

    这个可以有,想想自己名字能出现博物馆内,受世人瞩目,是多大的幸事。

    风华却不敢触摸他们的画卷,万一系统爸爸跟班主任一样没收了咋办?

    想要系统将吃进去的吐出来,怕不是要请家长吧...

    宋濂、王蒙、黄公望三人年岁最大,脸皮也最厚,他们开抢诗题,其余诸人也不好意思在插嘴了,谁叫他们名气不如他们大呢。

    风华趁三位老顽童嬉闹之际,偷看了一眼《富春山居图》。

    只瞧此画只有一张,用他独特“长披麻皴”笔法,毛笔中锋有力,向下披刷,自由无拘之意尽显,充分突出江南山水的润色。

    “黄先生,你这幅画尚未完成,我看要画六张才好。”风华提醒道。

    黄公望看了看画,有看了看风华,颔首:“风大师,说的有道理。”

    宋濂则借机说:“是啊,黄老头,哪有送人未完作品的说法,你这画回家慢慢画,哪天画完整了再求风大师提诗也不迟。”

    黄公望唏嘘短叹,只得作罢。

    刘基最为圆滑,出来打圆场:“今日王蒙大师的画本就是给琅琊阁主献寿礼的,不如由宋龙门提诗于上,署风华大师之名,又可以署你的名,岂不是两全其美,诗名嘛,就叫《醉翁亭献阁主寿辰》。”

    三人一听,对望一眼,似乎也只能如此,纷纷点头。

    宋濂将风华的诗重写在画上,便叫小厮送上琅琊阁。

    几个老小子则旁敲侧击,想让风华再做几首佳作。

    好马配好鞍,好画配好诗句,佳作不能留白啊...

    “为此诗,当浮一大白...”朱元璋也是高兴,刚收一名谋士李善长,狂饮三杯。

    “当浮一大白...”众人皆喜,皆举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为诗为之疯狂的年代,这是一个视民为之草芥的年代。

    风华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