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之路
繁体版

第十章 雕刻课(三)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比较有名的石雕木雕:

    曲阳石雕,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城南山石质纯净、坚韧润滑、品位绝奇,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当代华夏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

    关于石雕艺术的起源,曲阳当地有个很盛行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隐居黄山,把《雕刻天书》传给了两位曲阳弟子,从此曲阳人便学会了雕刻。

    曲阳石雕迄今为止已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历程,曲阳雕刻艺人辈出,雕刻艺术不断创造华夏乃至世界辉煌。元代雕刻艺人杨琼雕刻的“一狮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绝艺”。清末曲阳雕刻艺人的作品“仙鹤”“干支梅”在巴拿巴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自此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新中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天安门修复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纪念堂等重大工程的兴建,曲阳雕刻驰名国内外。

    易县石雕(易水砚),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汉族传统名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雕山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华夏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仆“字即“卜“,意为占卜。古时占卜用龟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于占卜用的牛叫仆牛。由此可见,有易氏之易字应源于《易经》的易字。易水河静水流深,水质清澈,与两岸之秀山合抱有情,“万年龙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风水宝地“清西陵就建于易水河北岸的云蒙山下,故知,易水砚产于易水河畔,从“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灵气,作为吉祥用品及风水镇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砚的雕刻师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砚砚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胆,对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胆,活灵活现地表现花鸟鱼虫、自然风物、亭台楼阁和历史人物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易水砚设计也就成为表达艺术灵性的重要环节,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厚重的石料以鲜活生命和灵魂的伟大创造。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省东阳县而得名。约始于北宋,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它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的构图,并且讲究布局丰满,散而不松,多而不乱,保留平面,不伤整料,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各类家具,雕刻精细,装饰部位适当,图案协调,线条流畅,刀法清晰。在木雕挂屏上,他们往往运用多情节、多层次的传统手法,构图饱满,安排恰当,装饰性强,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主要人物和情节。

    东阳县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它已被列为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制作的“释伽牟尼大佛”高19米,2吨多重的琉璃灯、香案桌及其他佛具,雄伟壮观。1958年,为华夏驻苏联大使馆制作了长80多米的建筑装饰,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为建筑增色不少。1981年又为新加坡“董宫大厦”制作了14条大型条屏、60多块挂屏以及插屏75件,富丽辉煌。新加坡总理***在“董宫大厦”的开幕典礼上,声称这是“新加坡最完美的建筑装饰”。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楼水明,早年在港台从事东阳木雕,他的作品在东南亚国家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把传统的东阳木雕和现代的西式家具完美地结合起来,设计的家具畅销国际市场。东阳木雕已有2700多个花色品种,在外贸出口方面很受欢迎。

    苏州雕刻,苏州雕刻主要包括红木小件、牙雕、黄杨木雕、竹雕、刻砚、印章兽纽等,闻名于全国。

    湖北木雕船,湖北木雕船是华夏木雕工艺中具有独特民间风格的传统工艺品,造型优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强烈的装饰趣味。湖北地处祖国的腹地,江河湖泊密布,水路四通八达,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给船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它的创作主要取材于华夏古今内河和沿海的民间木帆船,古代的漕船、画舫以及龙舟、凤舟、民间灯会上的彩船,还有游船、客货船等,种类繁多,反映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木船的不同特点。在雕刻的技法上,湖北木雕船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和精工制模。镂空锼花的技艺难度很大,花纹要求清晰、匀称而纤细。而花窗、门格、亭阁、栏杆等都无不精细雕刻,不差丝毫。制模的技艺也有它独到之处,它根据每件产品的不同造型,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结构,零部件在技术上要求方圆规矩,衔拉无缝,拆卸自如,工艺和结构都极为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