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境
繁体版

第十八章:内求诸己

    早上陈明起来做饺子,远处已经能隐约的听出各个人家传来的爆竹响声了。

    陈明就将自家准备好的爆竹拿出来,放了一些,剩余的先放在那里。等等父亲和青瑶或许也会放。

    等到吃完饺子,一家四口按昨天说好的又开始玩红桃四。

    另一边,张云不知道怎么就熬过去了一晚上,桌子上的菜也没吃几口,于是张云就把桌子上的菜吃着当做早饭,也不管习俗是要吃饺子了。

    韩诚军起了床,穿好衣服看了看天色,做好饺子吃了之后也不再盖住就准备出门,不过想了想,现在还不是坦白的时候,就又把饺子盖好才转身出门。

    出了门,外面天寒地冻,不过在韩诚军心里还是身后这所大房子里更不好呆一些,韩诚军知道刘琴那里正是家庭温馨的时候,即便不是也不能去。

    韩诚军突然很后悔之前邀请刘琴来自己家过年,自己都受不了更别说人家了,考虑的还是太不周到。

    就这样开着车漫无目的的在市区游荡了好长时间,像是一个穿越城市漫无目的的幽灵。

    走了好长时间,快到中午了,街上其他的店面都是关闭的,韩诚军突然发现一个图书室还在开放,只不过有摄像头,于是韩诚军走进去看了看,想了想,拿出了一本和自己行业相关的专业书开始看起来。

    两个多小时后,韩诚军看得有些累,毕竟专业书要动脑子,所以他就将书放回原地,靠在书架上沉默了一会,随意扫了一眼书架,他发现了一本名为《与人斗,还是与天斗》的书。

    觉得名字不错韩诚军就打开稍微浏览了这本书的大纲,韩诚军突然就有了些兴趣,开始认真读。

    这本书中一段话写着:与人斗即是在人情社会中遍尝人情世故,体会喜怒哀乐,主修人之道,即以人之道为本源修行在世上生存;与天斗则是探索自然规则、世间理论以为人之所用,主修天之道,即以天之道为本源修行在世上生存。

    韩诚军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人情世故要去处理,力不从心的时候也就必然不会觉得人情世故是乐趣。

    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在这本书中的解释就是人之道修行不足,这本书中商业交易也属于人之道,毕竟交易离不开人的七情。

    而天之道笔墨较少,只是说元始宫的研究员和灵宝宫的技术员都属于天之道。

    韩诚军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按照这本书来说怕是一个主修人之道的,同时也觉得这个观点很是新颖。

    韩诚军将书翻到扉页,看了看作者:陈明、常九。

    韩诚军突然觉得陈明这个名字很熟悉,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好兄弟陈风眠的孩子不就叫陈明吗?

    不过这个陈明才上高中,这应该不是一个人,韩诚军也就不再多想,继续看书。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对自己的修行,修人之道,天之道就是辅助,修天之道,人之道就是辅助。

    韩诚军觉得这本书对自己启发很大,对自己的人生换一个态度,把人生当做一场修行,那一生可不就是在寻乐吗?只不过乐趣各有不同罢了,至少自己的人生大目标被明确了,人生的意义就是修行提升自己以发现和体会途中的风景,不再像之前那样浑浑噩噩了。

    韩诚军看了看四周,想把这本书买下来回去好好读读,但是店铺里没人,韩诚军也没办法,就继续看,能看多少是多少,以后在书店里再买一本。

    韩诚军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对人情世故是真的讨厌,自己不是人之道那块料,所以还是找找怎么做研究员或者技术员吧。

    看了差不多一下午,韩诚军觉得按照这本书的内容,内修三清,以人之道代表道德宫,天之道代表元始宫和灵宝宫是不是有些不对称?

    道教不是讲三才吗?所以不应该是天之道代表元始宫的理论和诸果之因、代表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而地之道代表灵宝宫的落到实处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人之道代表道德宫以使各方利益和解决方案的方向等等因素达到平衡吗?

    所以这是专门设置成只有天之道和人之道让读者有自己的感悟?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韩诚军有些迷惑。

    不过无所谓,大体上韩诚军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大方向。

    根据之前的情况丰富自己的学识,至少现在的韩诚军对人生有了一点希望。

    心里有了根本的念想,在这本书中的概念就是自己定好了道心,也叫定心,这看起来跟个邪教似的,韩诚军哑然失笑,韩诚军突然想,会不会也有其他人通过这个宣传其他意义的邪教?

    算了,那不是自己该考虑的事情,韩诚军将书放回原位,走出了这间图书室。

    进图书室的时候韩诚军失魂落魄,出来时看起来变回了常人模样。

    韩诚军回了家,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没说什么,自己进了屋子做下午饭。

    韩诚军突然想到自己中午饭都没吃,转念一想今天收获不少,肉体上没吃到东西,但是精神上迟吃到了不少。

    韩诚军回想之前,自己确实有些万念俱灰的感觉,但是每个人脑海求生的欲望,再加上读了这本书的一个契机,让自己的心态转变的却这么大。

    或许之前的绝望只是人走到一定困难之前的假象,当有比自己更苦的人被自己发现,或者对困难找到了并确定好解决办法,那就不会再有什么绝望。

    确实一个人最能靠得住的是自己不假,但是也要在自然界里寻找契机,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界里。而找到契机真正要靠的还是自己。

    不求诸己而求诸人可行吗?可行,只不过疗效像像自愈和用药的区别,不会自愈了,什么药都白搭,所以药只是辅助,诸人的建议也一样,就像自己媳妇,自己孩子,就这么内耗着有什么意义吗?

    韩诚军又想到了那本书里的一句话:“百果皆有其因,决事之关键是因果循环,即寻其因,变其因,以求另外的果。”

    解决家庭矛盾也或许是这样,自己家出现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有其原因的,那么韩诚军能做到的就是找其原因,改之。

    韩诚军想着,自己的境界低,或许境界高的能给自己更好的建议,甚至这家庭矛盾方面还能商业化,专门解决其他家庭的各种问题。

    韩诚军转念又一想,个人隐私真的不好弄,甚至可能造成商业公司为利益拱火家庭矛盾,算了,反正自己没这个想法,那就不深究了,现在先把饭做好,都快饿死了。

    吃完了饭,韩诚军回到房间就开始罗列出自己妻子、自己家庭、自己人生到现在的各种因。

    现在这个现象浅层次的因是自己不再搭理那娘俩,往深一层是那娘俩做的事让自己很是失望。

    自己之前是寄希望帮忙改过的,但是没成功,夫妻之间是应当相互体谅契合的,她不体谅觉得吃定自己了,那自己也没必要给她们好脸色。

    韩诚军觉得自己现在的见识没办法改变她们,自己也没可能为自己讨厌的人去学习更多的自己不感兴趣的见识来改造她们,能做到这些的是再世道祖、圣人、佛陀,可不是自己。

    因为自己也要生活,自己可没那么多的闲工夫。

    说白了就是韩诚军没把自己现在的孩子和妻子看的有多重,毕竟本就不喜欢,这么多年或许在别人看来应该有感情了,但是自己明白,自己是越来越讨厌他们。所以那个决定是不会改的,这个决定也是在改现在结果的因。

    只是自己的母亲,自己肯定要在乎的,毕竟于自己有生养之恩,这是无价的,是不可量化的,所以能改其观念就慢慢改,不能改就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让她开心点过完余生吧。

    韩诚军觉得别人有别人的看法,自己也有自己的观点,只要不侵犯他人的应有利益,自己就是自由的。

    各种因素写完,对自己的计划稍微罗列了个大概,韩诚军出去散了散步,现在他突然感觉家里一点压抑的感觉都没了,只当那两个是死物,这说明心里的阴霾又散去了一大部分,或者说韩诚军对那两人的牵绊,基本断完了。

    看着天,突然韩诚军觉得脸上一凉,在这个新年的第一天,伴随着时有时无的爆竹声。

    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