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八章 阳谋

    马里的攻略并没有太大的波澜。

    郑和虽说这些年也和一些地方的土著偶有交流,但是不是真正的武将,之前才显得焦头烂额。

    不过得益于郑和的前期工作,徐辉祖的布置针对性十足。

    明军主力迅速向马里首都廷克巴图进军,剩余的部队主要精力则是放在保证供给稳定上。

    对付土著不能急于一时,消灭了马里的中央,自然会有一些部落想要上进,到时候就有极大的操作空间了。

    这些年在非洲、南洋、新洲等地积累了大量的和土著交流的心得,明军应对起马里的局势显得游刃有余。

    马里苏丹后知后觉般的发现自己闯了大祸,想要通过阿拉伯人作为中介和大明议和。

    但是阿拉伯战士各个都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穆斯林战士,他们只为了解救饱受马里帝国摧残的底层穆斯林,因此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马里的请求,甚至向徐辉祖进言马里只是在拖延时间,妄图通过不断地袭扰拖垮明军。

    从谏如流的徐辉祖也采纳了阿拉伯人的建言,并且让他们负责管理征服地区。

    对于百姓来说只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日子该过还是得过,甚至阿拉伯人信仰穆斯林,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可以接受,至于未来几年兴建的学堂传播儒学,学习先进思想肯定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徐辉祖也并非来者不拒,像桑海这种野心太大的部落,他就断然拒绝了对面抛出的橄榄枝,甚至已经开始计划摧毁马里以后也要通过军事手段削弱这个不安分的小弟。

    大明需要各个部落的朋友共同建设马里,但是有些野心之辈肯定是排除在外的,大家安安分分的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混吃等死,管理领地这种事情交给热心的大明朋友们,这才是正确的合作方式。

    虽说在马里顺风顺水,但是徐辉祖要梳理好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显然需要不少时间,后续也有不少中央的文官,特别是外交部和兵部的官员陆续来到马里,帮助当地酋长建设美好家园。

    此时奥斯曼的宫廷中,喜气洋洋的维齐尔正带着最新的大明使团拜见巴耶塞特一世。

    巴耶塞特在看完大明使团名单以后也采取了更高的接待规格,虽说之前的黄淮是实权派大臣,但是这次李祺率领的使团在级别上明显更高,光光李祺这个大明开国六国公之首的韩国公名头就足以让奥斯曼打起十二分的重视。更何况使团之中不仅有赵庸、曹震这样的武勋重臣,还有欧阳伦这种驸马。

    在一场盛大的欢迎宴后,李祺向巴耶塞特介绍了使团中的主要成员,巴耶塞特作为一名军人,在看到赵庸和曹震以后就是直接好感度拉满,大家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应该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巴耶塞特的性格也是直来直去,也耐不住好奇直接问道:“贵使,请问这两位是?”

    李祺对此早有预料,因此也十分自然地介绍道:“这位是南雄侯赵庸,这位是景川侯曹震。”

    之后李祺也大概介绍了一下二人:“南雄侯转战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随先开平王被追元帝,随先岐阳王克庆阳、应昌。后又坐镇福建、广东安定地方,功劳赫赫。”

    “景川侯也是南征北战之人,征四川,击北元都是大功之人。”

    巴耶塞特说道:“好,非常好。我也了解过贵国过往,这两位也都是开国功臣了,如今不远万里而来,真是让鄙国荣幸至极。”

    赵庸也回道:“苏丹的事迹我等也如雷贯耳,俺也是个粗人,不会说话,希望之后能和苏丹以及手下将军多多交流心得。维齐尔在大明说是希望加强两国的军事交流,因此陛下派我们二人带了一些武人前来学习交流。”

    巴耶塞特说道:“那太好了,到时候希望能够和诸位开诚布公的进行交流。”

    待三人寒暄完,李祺又简单介绍了使团的其他人,不过巴耶塞特对此则是公式化的应对,并没有先前对于赵庸、曹震二人的热情。

    接下来,维齐尔也向大明使团简单介绍了奥斯曼的文武大臣。

    之后就开始正式的话题。

    李祺首先说道:“苏丹陛下,我们的皇帝陛下下旨加强两国的各种交流合作,首先对于贵国购买我们军备和希望引进我国工厂的事情,朝廷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只是这些东西的到位需要时间,这次我们带来了一万把火枪,两万套制式铠甲,以及部分火炮。”

    巴耶塞特也关心道:“请问这一万把火枪都是那可以在雨天发射,不需要点火的火枪吗?”

    李祺面露难色道:“苏丹大人,这个,实在不好意思,我国的军队也没有完全列装这种先进武器,这一万把火枪中只有两千把燧发枪,后续我们会尽可能的多为贵国提供军备,并且计划在贵国境内建立三座工厂生产火枪。剩下的八千把虽说都是火绳枪,但是我相信是优于贵国目前使用的大部分火器的。”

    巴耶塞特也明白不可能一次性的拿到这么多好处,何况这次只是明朝的一个回礼,听到明朝有计划在国内建立工厂以后,也是比较满意的,不过还是问道:“贵使,请问这个工厂?”

    李祺充满诱惑的说道:“苏丹陛下,我们的计划是两国合资建立工厂,前期由大明负责工厂的运营,贵国可以派人学习。”

    巴耶塞特只觉得天上掉下了馅饼,本来已经准备大出血的他没想到条件这么宽松,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并且吩咐维齐尔亲自督办此事。具体的细节他这个武人不会关心,他只是希望工厂能够源源不断的生产军备,供他开疆拓土。

    接下去李祺和巴耶塞特又就很多合作进行了具体的交流,民间的通商协定则是重中之重。

    谈了许久,巴耶塞特感觉时机成熟,就直接说道:“贵使刚刚也说了,贵国在替金帐代管克里米亚,因此黑海的出海口至关重要,我们奥斯曼对于朋友肯定是一路通行的,只是现在拜占庭虽说是苟延残喘,但是君士坦丁堡扼住了黑海的咽喉,贵国出入黑海可不容易。若是我国能够攻下此地,贵国进出黑海自然是一片通途。”

    李祺见到巴耶塞特已经上钩,也回道:“苏丹陛下深谋远虑,在下佩服。不过君士坦丁堡十分坚固,虽说之前我们对于教宗国的军事行动中贵国也趁机占领了希腊地区的大批土地,但是我相信贵国还是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治理的,现在进攻君士坦丁堡时机还不成熟吧。”

    巴耶塞特当然清楚这一点,引诱明人加入本身就是一步闲棋,做到了他又没有多少损失,李祺说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他目前也没有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打算,见到李祺已经把话说明,他也就不再继续试探。

    不过此时李祺却是话锋一转:“我们中原有句古话,攘外必先安内。贵国东边的亚美尼亚本就该属于贵国管辖,但是现在的亚美尼亚却是倒向帖木儿,帖木儿此人野心勃勃,若是不剪除隐患,苏丹陛下怕是无法全力西进。”

    “贵使所言不假,在东边特别是重镇安卡拉我们一直都布有重兵,就是防范于此,但是如今帖木儿实力强大,贸然开战怕是捞不到好处,不过若是贵国能够帮助,我也想要除了这个后患。”

    李祺说道:“苏丹陛下应该也知道,我们一直在新疆驻军,这两年更是把驻军规模扩大到了20万,帖木儿的河中地区甚至是首都撒马尔罕始终都在我们的威胁之中。只是新疆初定,我们确实无法西进,只能与帖木儿进行对峙。埃及的情况也大差不差,大明在埃及的重心还是挖掘运河,若是能从阿拉伯半岛直入地中海,相信贵国在巴尔干的压力会急剧下降。”

    巴耶塞特也意识到大明是有备而来,他不喜欢弯弯绕绕因此直接问道:“看来贵国已经有所谋划,但说无妨。帖木儿也是我的心腹大患,若是贵国的谋划合理,我愿意出兵。毕竟帖木儿通过亚美尼亚,可是一直威胁着埃迪尔内。”

    李祺说道:“苏丹陛下何不加强对于亚美尼亚的渗透,那边部落林立,部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只要利用得当,大有可图,这方面大明有一些情报,可能可以帮到贵国,若是贵国需要,我们会知无不言。”

    “太好了,贵使的这份大礼胜过军备。”

    随后李祺不怀好意的说道:“现在坐镇亚美尼亚的是帖木儿的孙子沙勒坛,苏丹陛下不妨好好了解下此人。”

    巴耶塞特突然也有了兴趣:“我只听说他的父亲沙哈鲁很有能力,只是一直不被帖木儿所喜,难道……”

    此时二人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眼,随即大笑起来。

    巴耶塞特虽说知道大明希望他和帖木儿打起来,但是他更明白无论有没有大明,他早晚要和帖木儿一分高下,对于大明的阳谋,他根本无法拒绝,况且这一次明朝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教宗国已经被明朝打残废,欧洲诸国的注意力也被厉兵秣马的金帐和虎视眈眈的大明吸引,确实是到了解决帖木儿问题的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