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逆余党

    武英殿中,老朱刚刚打发走了前来问安的以徐达为首的武勋近臣。

    这会看着正准备离开的朱标说道:“老大,你留下。”

    接着又对旁边的孙狗儿说道:“你们几个都退下。”

    片刻后,偌大的武英殿中只剩下了父子二人。

    老朱对着朱标说道:“老大,俺看允熥这次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

    朱标听到父亲这么说,也知道他们两个想到一块去了,说道:“暴秦无道,若是真要给秦始皇正名怕是阻力重重啊,而且儒家恐怕掀起波澜,这些年好不容易稳定的朝堂,孩儿怕……”

    “老大,你还不了解允熥吗?就算这次俺们给他摁下去了,以后俺们都走了,谁又能摁得住他。这些年他做的这些个事,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怕是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了。”

    朱标也叹了口气说道:“俺也有所耳闻,现在的国子监学生有辱孔圣的言论都是层出不穷,说起孔府更是有了世修降表这种声音,俺前些年还没当回事,现在细想起来,允熥怕是一早就在谋划了。俺这几年也一直在担心,允熥做得好了将来就是唐宗汉武,但是,但是稍有差错就怕是……”

    说到这里,老朱的目光倒是冷了下来,直接说道:“俺还没死,在俺去地下见祖宗之前,也该带走些人了。”

    朱标也罕见的阴冷了下来,说道:“允熥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处理有些事情心不够狠,毕竟没经历过乱世,有些事情看来只有爹和俺给他做完了,让他将来也能当个盛世天子。”

    老朱说道:“老大,这些事情你也别参与了,有些骂名俺一个人背着就行了。”

    父子二人毕竟都是从乱世走过来,该狠的时候可不是小朱可以比拟的,只见朱标这时竟从袖口掏出了一份名单,对着老朱说道:“爹,这是老四在倭国收集到的胡逆通倭证据,而且朝中还有不少胡逆余党。”

    老朱看到儿子早有准备,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父子间长期的默契就是如此,很多事情虽说在外时两个人截然相反,但是这只是做点场面功夫而已,多年的默契配合才有了朱标稳如泰山的太子地位。

    老朱接过朱标的名单看了起来,并且时不时用朱批圈圈写写,朱标则是完全没有避讳,探着头看着父亲的部署。

    看到最后,老朱加了几个名字——方孝孺、黄子澄、齐泰、马全……

    应天城的事情哪能逃得过老朱的眼睛,虽说这些人密谋得当,老朱第一时间没有察觉,但是后面回过味来的老朱早就盯上了这批人,小朱自作聪明的不报,老朱也就配合着看看孙儿如何应对。

    朱标看到这些名字,也叹了口气道:“允炆这孩子体弱多病,让他去凤阳养病吧,文奎这孩子俺们得好好教育了。”

    老朱也叹道:“都是俺朱重八的孙子,虽说俺看重嫡脉,但是这些哪个不是俺的心头肉。就连文正和守谦俺也不舍得罚重了,哎……就让他去凤阳吧,让梅殷替俺好好照顾吧。”

    二人沉默了片刻,老朱又缓缓开口道:“孔府那边怎么样了?”

    朱标说道:“所有的孔氏后人都找到了,衢州孔氏很多都已是乡野之民……”

    老朱坚定道:“就当俺们老朱家对不起他们吧,这件事情上允熥这孩子的思路是对的,只是不够狠辣。蒋瓛不是想要外放了吗?让他办完这件事情以后,新洲、南洲、埃及随他去。”

    “爹,这种事情,知道的人?”

    “路上船出事就不是俺能控制的了。”

    说完这些老朱又对朱标说道:“今年开始俺就觉得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以前带着阳儿跑一天俺都不觉得累的,现在没半个时辰俺就得坐下歇歇了,这江山的重担以后就交给你和允熥了。俺已经下旨让他结束西京之行后去太原、北京巡视,他回来之前俺得把一些事做完了。”

    接着父子二人根据这份名单指指点点,开始了一些具体的部署。

    片刻后,蒋瓛被传了进来,一番见礼以后,老朱对着蒋瓛交代起了孔府之事。

    蒋瓛也不愧是老油条了,知道这件事情做完自己绝无活命可能,为了延续香火,蒋瓛说道:“陛下,这件事情卑职怕是十死无生,卑职为了陛下鞠躬尽瘁,死不足惜,只是卑职家中的幼子,卑职实在放心不下,恳请陛下看在卑职这些年的尽心当差的份上……”

    蒋瓛说到这里也不知道是真情流露还是戏精上身,哭的稀里哗啦。

    老朱倒也不是完全冷血,只是孔府之事太大,不敢有半点大意,叹了口气道:“俺知道你这些年有功劳,俺答应你,给你家一个世袭的千户官,你挑几个绝对可靠的弟兄,这次是天家对不起他们了,他们家中的妻儿老小朝廷都会照顾到位。”

    蒋瓛明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因此也是一个劲的磕头谢恩。

    在“咚咚咚”的磕了一会以后,蒋瓛的额头已经有了明显的印记,老朱也让他停下了磕头的动作,拿着朱标的名单说道:“这里有一份胡逆残党名单,锦衣卫中何人可堪大用?”

    蒋瓛说道:“锦衣卫中千户官纪纲之才在臣之上,假以时日怕是能超过毛都督。之前的哭庙案纪纲处理的十分漂亮,为首者都因罪行累累而身败名裂,甚至不少人家都是被当地百姓活活打死的,百姓感谢陛下天恩,为地方除去祸害。”

    老朱这段时间倒是也听说过这个锦衣卫的后起之秀,说道:“你下午把纪纲带来给太子瞧瞧。”

    交待完这一切后,老朱说道:“俺累了,胡逆的案子就由太子全权处理吧。”

    说完,老朱就起驾回了后宫,随着年龄的增大,老朱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老朱的性格也注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会掀起一些大案,虽说之前在小朱的影响下,胡惟庸案扩大化、蓝玉案都没有到来,对于武勋的清洗也仅限于胡惟庸案中那些妄图文武勾结之人,但是历史总有修正性,老朱从现在开始要对朝野有大的动作了。

    朱标深知自己父亲的性格,有些事情再怎么劝也是无用的,只能在自己权力范围内保下一些人。

    纪纲整个人都是兴奋的,一路上不断地向蒋瓛表着忠心,并且询问着太子的喜恶。

    当蒋瓛领着纪纲拜见完朱标后,由于过于兴奋,这会的纪纲还在不断地发抖。

    朱标打量了纪纲半天说道:“孤早就听过你的名字,是个有本事的年轻人,说说这些年在锦衣卫当差的体会吧。”

    纪纲强行让自己平静了下来,镇定情绪并且思虑片刻后说道:“俺做锦衣卫只知道好好执行天家的命令,执行指挥使给俺下达的任务,俺没有别的想法,天家的意志就是俺的想法,但凡和天家作对的人都是俺的死敌。”

    朱标阅人无数,通过纪纲的回答和他的神态也对他有了大概的了解,沉默许久后开口道:“好,孤也听闻了你的本事,江南的哭庙案你处理的很好,蒋瓛,一会传孤的教令,擢升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纪纲闻言跪下来重重的磕了三个头说道:“卑职谢殿下栽培,卑职就是天家之剑。”

    朱标说道:“孤知道你这个人有野心,你也不用怕,人有野心才会想着进步,在锦衣卫好好当差,孤不会亏待汝,现在燕王在倭国发现了不少胡逆通倭的证据,并且顺着这条线发现了很多胡逆余党,孤把这件事交给汝,切莫让孤失望。”

    蒋瓛闻言也把胡逆余党名单交给了纪纲,纪纲接过名单以后仔细地看了起来,片刻后,纪纲开口道:“殿下,之前的胡逆案牵涉文武官员颇多,臣认为当以这份名单为基础详细彻查,其中可能还有不少漏网之鱼。”

    朱标闻言倒是眼前一亮,说道:“说说你的看法,如此大事不要有所顾忌,但说无妨。”

    纪纲见到表现机会到来,也没有藏着掖着说道:“殿下,胡逆能够通倭,说明军中有将领涉案,但是胡逆余党这些年销声匿迹,那么说明胡逆对于军队的渗透并不严重,只需要细细排查,找出那几条漏网之鱼即可。”

    朱标听罢也觉得纪纲的想法很好,无论是为了文武平衡也好,还是说警告骄兵悍将也罢,在军队中不伤筋动骨的杀鸡儆猴也是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也开始更加重视眼前这个年轻人。

    纪纲看到太子并没有反对,也知道自己抓到了问题的要点,接着继续说道:“至于地方上,沿海之地需要严查,特别是私自出海者要重点排查,胡逆余党可以通倭,那么胡逆余党也能私通其他海外诸国,因此要顺着这条线索一查到底。”

    纪纲稍微顿了顿,见到朱标没有任何表示,想了下还是继续开口道:“士林乃是胡逆余党重点渗透之地,之前的哭庙案据查证也是胡逆余党的手笔,包括之前的抗税事件这些都是胡逆余党在对抗朝廷。”

    听到这里朱标倒是非常满意,纪纲能够把这些大案串联起来,并且统统扔进胡惟庸这个大坑里埋了。让他对纪纲此人更为认可,纪纲之后又说了数条建议,朱标或是默认,或是点头。

    最后朱标对纪纲说道:“胡逆余党勾结西方诸国,特别是金帐以西的国家,汝等当好好查查。”

    纪纲闻言也是暗骂自己怎么忽略了这一条,并且迅速地躬身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