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繁体版

第一百零六章 婚前琐事

    小朱想起了历史上沐英死后,云南的乱局,提醒老朱注意云南可能发生的叛乱,老朱当然也有所预料。

    派人叮嘱邓镇和沐春小心应付。

    越州水城

    此时的越州知州阿资也得知沐英病逝的消息。

    阿资此前就多次反复,更是因为其父龙海病死辽东因而怨恨朝廷。

    此时阿资正在和心腹密谋中。

    阿资兴奋地说道:“沐英那厮终于死了,沐春、邓镇都是武勋二代,不足为虑。”

    此时把事博易劝道:“土目三思,明军强大,之前思伦法更是大败,我等难以抵挡大明,现应遣使入昆明吊唁。”

    阿资早就对于“带路党”博易多有不满,直接下令:“来人,把这早已投降了明人的叛徒拖出去砍了。”

    博易还坚持劝道:“小臣死不足惜,只是龙海大人对小臣恩重如山,土目三思啊,明军火炮强大,三思啊。”

    无论博易如何忠言逆耳,最终还是被阿资所杀,之后阿资对心腹吩咐道:“去联系维摩十一寨的头目、宁远刀拜烂、广南侬贞佑等,我等共同起事。这沐英的改土归流让我等活不下去了,苍天终于收走了这个祸害。”

    不同于历史,由于西南推进的改土归流,沐英因为定边大捷,生前这些地方土司、土目因为畏惧而不敢起兵反叛。

    如今病逝土司们开始相互勾连,准备一起反叛。

    因为改土归流侵犯他们的利益,叛乱规模远超历史。

    锦衣卫肯定得知了这些土司的密谋,邓镇和沐春根据情报做着应对。

    几日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司叛乱,邓镇、沐英、冯诚、寗正、何福等人四处平叛,西南的叛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甚至有朝臣上书放弃云南,小朱亲自出面,严肃处理了这批官员,朝中的思想也终于得到了统一。

    后续命熟悉丛林作战的占城军入云南,协助平叛。

    捞到表现机会的制蓬峨积极无比,更是令罗皑率军两万入云南,协助平叛。罗皑更是拼命,每战必定冲锋陷阵,完全无惧一死。

    未来几年内,西南的叛乱此起彼伏,小朱当然明白其中有麓川豪族刀干孟的身影,自从思伦法大败之后,刀干孟的势力超过了思伦法,这几年更是大肆扩张,逐步蚕食思伦法的地盘。元气大伤的思伦法也不得不向朝廷求助,刀干孟则是通过此次沐英去世的契机,和一些土司一起煽动西南叛乱,用来分散明朝的注意力。

    小朱肯定不会去帮助思伦法稳定局势,更是谋划着后续趁着刀干孟的反叛彻底征服麓川。因此对于麓川之事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刀干孟扩大势力。

    小朱也绝对不会学好圣孙,主动放弃对三宣六慰的控制。这些年在小朱的授意下,甚至有大量的倭兵加入占城军,准备着后续在中南半岛的大战。

    今天内阁的议题就是西南问题的规划,小朱算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主导内阁廷议。

    老朱和朱标觉得现在国力强盛,北方在小朱的操作下也暂时安定,因此也没有反对小朱的雄心壮志。

    此时小朱已经开始了具体的布置:“第一,腾冲的筑城非但不能停止,而且需要加快进度,加固城墙,后续腾冲将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第二,孟养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煽动西南土司叛乱,命沐春、何福征孟养,邓镇、寗正征车里,冯诚坐镇昆明,时刻注意其他土司动向。第三,命忠义王制蓬峨率军征讨老挝。”

    在这个基调下,西南开始用兵。

    孟养地区,情报局这几年在孟养的渗透比较成功,沐春的进军十分顺利,孟养宣慰使刀木旦并未抵抗,直接投降。陈述自己对于西南叛乱一无所知。

    锦衣卫会同情报局进行详细调查,后来发现乃是缅甸宣慰使那罗塔谋划,收买了刀木旦身边之人,诬陷刀木旦。

    此时西南并未安定,因此朝廷选择了隐忍不发,也安慰了刀木旦,虽说夺了他的宣慰使之职,但是将其迁往昆明,担任汉官。

    沐春在孟养清理已经被缅甸拉拢的地方土司。

    车里那的情况也大差不差,得益于之前所筑西双版纳城,土司们也并未抵抗,只是解释了情况。不同于孟养,车里背后则有麓川的挑唆。

    小朱也就是想趁着西南叛乱的契机,扩大西南地区的版图,推进改土归流,对于麓川和缅甸,小朱知道后续还会有其他故事,暂时选择隐忍不发,不过通过筑城的方法,进一步压缩土司们的生存空间。

    同一时期,新疆地区也是叛乱不断,其中有帖木儿帝国的影子,小朱自然明白。不过由于河中是帖木儿的核心地区,大明煽动叛乱的效果比较一般。作为反制,王景弘的索马里海盗以及村上家的也门海盗在接下去几年疯狂洗劫波斯湾沿岸。使得帖木儿也不得不分散精力,应付海盗之事。

    整个大明朝今年的基调就是内部维稳。

    中央在消化西南和新疆的领土,燕王在消化羽奥的土地,晋王在镇压印度国内的起义,宁王的爪哇也迎来了很多起义,唯一比较空闲的秦王也是面对着九州地区偶尔发生的暴乱。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太孙的婚礼日期被正式定为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各地则是开始准备太孙婚礼的贺礼。

    秦王、晋王、燕王等就藩诸王被允许返京,他们还未出发,此时正在准备太孙大婚的贺礼。

    魏国公徐达和徐辉祖也被召回京城,徐达更是直言自己年事已高,乞骸骨。

    老朱明显的有所意动,但是表示太孙大婚之后再说,聪明人徐达也明白其中的含义。

    太孙大婚肯定不同寻常,志在恢复汉家礼法的老朱把此次大婚办的极为庄重。至于说后面合不合礼法,那肯定是符合的,皇帝的意志就是礼法。

    经过内阁、礼部、宗人府等相关衙署的商议,决定复周礼婚俗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迎亲。

    老朱和马皇后自然没有任何意见,要求将每一步办的极为隆重。

    作为男主角的小朱此时却是无所事事,不过朝廷的事务还是需要他劳心费力,特别是老朱这段时间忙着筹办孙儿的大婚,根本没空理政。

    今天当小朱回到坤宁宫的时候发现气氛有点不太对,老朱和朱标此时都沉默不语,马皇后则是满脸怨气。

    听完马皇后的叙述以后,小朱也明白了过来,原来是马皇后舍不得孙儿,大婚之后孙儿肯定是不能住在坤宁宫了,老朱和朱标则是成了被埋怨的对象。

    小朱也没什么办法,只能一个劲的说着好话:“祖母,以后俺有孩子了就让祖母带着,俺自己也不会带。”

    马皇后心里早就这么决定了,不过还是假装生气道:“怎么,俺就成了你们朱家的老妈子了?俺这辈子真是欠你们朱家的,老的要俺照顾,生了五个儿子也没一个来给俺尽孝的,老大还要俺给他做饭,现在好了,本想着孙儿养大了俺可以享福了,结果等有了曾孙还要俺带着,俺这是什么命啊。”

    小朱当然明白祖母是在说反话,对于马皇后来说照顾一家人才是她最大的乐趣,这几年的马皇后甚至把后宫的部分事务交给了郭宁妃处理,但是照顾儿子、孙子的只能是她。

    小朱肯定拍起了马屁:“祖母可是一代贤后,祖母带大的叔叔都有本事,济熺也是祖母从小养大,现在在印度也是威风八面,坐镇一方令行禁止。上半年更是平定了南部的叛乱,是俺们天家第三代的栋梁之材。俺有了儿子只有祖母养出来俺才放心,那汉代国祚400载也是因为起初几代都是明君,俺们大明想要国祚长久这继承人可不能长歪了,只有祖母从小带着俺才放心。”

    马皇后听到小朱这么说肯定是开心的,也说道:“俺可没你说的那么好,不过俺都带大那么多娃了,肯定比你们年轻人要懂,你可给俺听好了,俺明年就等着抱大胖曾孙,你要是生不出儿子,俺可要打你屁股。”

    小朱瞬间觉得他从坤宁宫小霸王已经下降到了猫嫌狗厌的地位,小朱更不敢说出太小了生孩子不好这种话。

    小朱可是清楚的记得上个月他说出这种话的时候,被扔去奉先殿跪了一炷香的时间,现在的小朱果断选择从心。

    此时老朱也开口道:“妹子,俺想好了,俺们曾孙就叫文圭,以后这大圭就是传给他的。”

    马皇后此时突然想起了早逝的朱雄英,直接责备道:“朱重八,你知不知道孩子的名字太重不好,文圭这名字俺不同意。”

    老朱此时则是胸有成竹:“妹子,俺想好了,俺们给他取个小名,长大前俺们就叫他小名。”

    马皇后赞同道:“这个法子好,俺们就叫他小名,文圭这名字俺也觉得挺好的。”

    此时的小朱完全没有任何发言权,虽然小朱嫌弃这个名字不吉利,奈何祖父心意已决,他也只能接受了这个名字,并且把文圭当成对于自己的一种鞭策。

    老朱接着说道:“俺们就叫他阳儿,要是允熥有了嫡长女,俺们叫她月儿。”

    马皇后也表示同意:“好,阳者日也,日月者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