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青年
繁体版

第十二章

    虽然日常拍了这么多素材,真正能立即用到视频中的不足十分之一

    日积月累的素材只是为了可能用到的时刻不至于束手束脚

    也就是得益于当前时代信息的流通优势,让创作变得简单许多

    但那也只是普通素材,高质量高画质的素材,有技术的,有一定特殊性的素材,获取依旧需要花费不少的金钱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的很多老法师,老玩家手里都会有多个素材库,用来存放他们所购买到的好画质素材

    一份几秒十几秒的素材,从几块到几十块价格不等

    穷人孩子出身的李唐阿也知道这些,所以拥有多台相机的他,平时一有空就尽可能的多拍一些素材,以备不时之需,现在每天时间自由的他,不像那些上班族一般,没有时间去积攒素材,用到时就只能花钱了

    凌晨两点,上传完视频的他检查了一遍几台正在拍摄延时的相机运行状态,以及户外电源的电量情况后,将笔记本关机,从后备箱种找出那床被褥,铺在旁边小屋内的炕上,火炕晚上烧过,尚有余温,,由于平时有所打扫,还是很干净的,电源来自房顶的太阳能板,平时天气清朗时,每天能存不到两度电,阴天不下雨能存一度左右,蓄电器充满了能存七八度电

    房顶还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房子西面还有一口压水井

    闹铃定到5点,脱去外衣,钻入被窝,没两分钟他就进入了梦乡

    一早一晚出大片,这是最容易出大片的时刻,五月初的北方早间的露珠点缀着山野中的点点嫩绿,那是他无数次梦想的画面

    只可惜往昔工作与现实的束缚,加上他自己的懒惰,让他一直没能拍到而已

    感觉中是没过多久,就好像眼睛刚刚闭上闹铃就响了,回了回神,身体飞速窜出被窝,动作越快,醒的也就越快,这种抢时间的事情就不能拖延,这都是经验,不能多提,说多了都是眼泪

    不锈钢的洗脸盆接了一些热水,单身的男人,在洗漱方面就是一个字,快,五分钟,洗头洗脸刷牙全部搞定,没有吹风机,头发还有些潮湿,推开门,走到室外,几台正在录制延时的视频的相机位置,镜头的朝向是昨晚就参照着今天日出的轨迹方向就调整好的

    所以相机方面的镜头就不必调整了,打开无人机防爆箱,将其中的MAVIC3CINE打开,检查内存状态,调整视频格式,做好起飞前的飞行检查,是否有固件需要升级,飞行数据更新,指南针校准

    然后将飞机重新更新,穿越机同样做好准备

    李唐阿,万事具备,就等待日出了,运动相机对准了他,眼见天边的黑色在渐渐褪去,白昼正在准备接替黑夜,降临这方天地

    鱼肚白从东边的地平线渐渐显露,李唐阿开始打起精神,又掏出了手机,打开专业气象软件

    天文晨光始04:23银河升起05:02蓝色时刻开始05:28日出119°E05:56晴16°体感13°云量30%东南风3级风速4.7m/s、

    镜头打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各位神秀儿,大家好,

    我是一位北方的青年,唐阿就在今天,我终于勤奋了一把,可以将一直心心念念的日出拍了

    这里呢,是我家承包的山中树林,这旁边的这些树,就是我父母当年响应国家的植树致富政策,种下来的,当然我也有参与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就要长期定居在这里了,由于单身,所以这里只有我一个人

    镜头暂停,将无人机打开,遥控器录屏,解锁起飞,两根手指运镜是他的习惯,在这种优美的景色面前,无需什么华丽的操作,一个恰当的构图,沿着一个方向直飞就可以了,肉眼可见的太阳跃出地平线,高度230米,选取水库西山悬崖顶部的凉亭,先是一个滑动变焦,镜头中悬崖凉亭没有任何变化,短短的几秒钟,天涯咫尺,起初的太阳完全是应和了日初出大如车轮的古语,变焦后那高山上的凉亭好像是传说的羲和宫一般,镶嵌大日中心,本就在太阳上一般

    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错了,串台了

    那真是“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面红金大圆镜,经销云雾照乾坤”

    只可惜李唐阿出身乡野,非是诗书门店,文采不足,只能将满腹激动,化作一句:“卧槽。太他么美了”

    后期的只能将这段声音,处理成一段电报发送声音了

    虽然粗鄙不堪,却又人间真实

    又记录了一段几十秒钟的4K120Fps升格视频后,打开轨迹延时,开启执行任务,拍摄完成后的指令调整为自动返航

    穿越机弄上天,直接斜上插入云霄,于云霄之上观看日出,那个感觉更是奇妙,有一种倩女幽魂中梁朝伟饰演的小和尚十方飞上云端,普照大地一般得奇妙意境,于高出观看黎明驱散黑暗,还有一种上帝视角的奇妙感觉

    无人机穿过金色的云雾,于云海之上驰骋,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对天空放弃过梦想

    小到吃奶稚童,上到口中无牙,腿上无力的老人,没人能拒绝的了天空对人的吸引力

    能另他们拒绝的也就是现实中经济不允许他们去为了某种东西去花费紧缺的金钱

    李唐阿曾经结识过很多上了年纪的无人机飞友

    他们的特点就是,或许是并不是特别富裕,但也没什么负担,在忙碌了多半辈子进入老年了,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想为自己的余生添加一些色彩,所以选择了无人机这种空间式玩具

    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时间不到二十分钟,没办法,当前时代的技术就在这了,想要续航再长点,遥控距离再长点,栽种能力再强点

    可能就会有人来找你谈话了,问问你想干啥,是不是行走的功劳本+50达布妞集合体了

    拍摄延时的无人机也自动返航了,村子附近的山上,有一大特点,鹰极多,一点不比人少,由于野鸡野兔等资源极为丰富,加之他们这里没人不喜欢鹰的特殊爱好,村里几家有信仰的家庭,每天都学习割肉喂鹰,只是吧,他们也怕疼,每天都去镇里的肉铺割肉,没割自己的,久而久之,山上的鹰根本不怕人,也不进村中祸害鸡鸭等家禽

    人与鹰的关系在这座小山村异常和谐

    为了这台价值三万多的无人机的安全,他的每次飞行高度都会飞的很高,飞机返航至视距内,改为手动操控,怕的就是无人机的声音或存在打扰到那只鹰大爷的清梦,给他的无人机来一个漂亮的鹰击,那经济损失他也肉痛

    说出去也不咋好听啊

    记得他小时候那会特别穷,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肉,缺油水,整个一大脑袋孩儿,瘦瘦的身子,支着一个大脑袋

    那会每年的冬天是他最喜欢的,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早上天刚放亮就起来,怀里揣着一块奶奶做的饽饽,饿了就啃一口,穿的跟球一样,胶片乌拉,裤脚放进鞋中,鞋带从脚踝处勒紧,扎住,冬天上山最怕的就是鞋中进雪,雪在一化,鞋里的湿冷,加上冰天雪地的环境,那滋味,真是难以言表

    身上冷些都不怕,只要走起来,不停歇,热乎劲就会上来

    穿着暖暖忽忽的他,被子一个编织袋子,向村南山,村西山上走去,那里的老鹰,也就是苍鹰居多,它们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鹰巢,常年不变动,由于野鸡野兔极多,老鹰们也像人类一样调起食来

    抓到野鸡只将胸脯肉吃掉,就直接仍掉,野兔则是将上脑肉撕着吃掉,一样仍掉

    每天早上,李唐阿通过溜鹰巢的方式,在鹰巢附近十几二十米处绕圈寻找,每天都能收获到少则四五只,多则十来只得鹰剩

    也只有鹰巢附近的能剩下,如果太远的会黄皮子,老鼠等东西吃掉了,鹰巢附近它们不敢接近,才得以幸存

    这样的鹰剩,拿回家在没有解冻前,用锯子斧头直接将被鹰撕咬过的位置砍掉,砍下来的部分,直接用热水解冻,扔上两粒大粒盐,用来喂狗,狗也不嫌弃,反而很喜欢

    剩下的就是由祭奠了人的五脏庙,别说什么干净与否,那时那个条件有的吃就不错了,干净是给有条件挑选的人来选的

    现在就没人去捡鹰剩了,也是因为条件好了,北方的山村里,人们实际并不爱吃,野鸡这种野物,过去是为了填饱肚子,有啥吃啥,现在有条件了,野鸡这种肉发柴,缺少油脂的野物实际并没几人真愿意去抓去打

    去吃它,还不够麻烦的,万一被谁举报一下也算犯不上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