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青年
繁体版

第十章 开始小火

    和刘超大叔聊了一会,主要是大叔催促他尽快成家,他在转移话题,大叔也没有被他所说的打鸟老法师所吸引,毕竟这年头不能想的太美,不然残酷的现实会击破美梦

    电量耗尽,相机关机,打鸟结束,拎着相机回家

    到家之后,依旧是导原片,修片,调色,加滤镜,亮度,暗光,加水印,加上沿着水渠向上游行走之前与大叔聊天中关于鸟的片段,上传至平台,这条视频他并没有再去购买流量,他想看看这样的风格是否受市场欢迎

    以及他在没有钞能力加持下的话,流量大概什么状况。来为自己选取一个主做的平台,方便以后进行资源集中

    上传完成,他打开各个平台的创作者中心。查看自己的数据流量

    动音:粉丝量,160W+,累计播放量、6100W+,,点赞数390W+,评论34W+,收藏40w+,分享60w+,

    而昨天发布的那条大热视频的播放量高达3100W+,点赞量230W+,评论量27W+,收藏20W+,转发40W+,连带着把其他作品也带了一波流量

    慢脚:粉丝量,110W+,累计播放量5300W+,点赞数320W+,评量12W+,收藏20W+,分享4W+

    c站:粉丝量,16W+,累计播放量500W+,点赞量110W+,评论5W+,收藏8W+,分享2W+

    大紫薯:粉丝量,3W+,累计播放量150W+,点赞量16W+,评论13W+

    很多平台街溜子,已经发现了他在其他平台的账号,并且发现了每个平台版本背景音乐的不同

    也发现了李唐阿这货的逗逼本质,作品是作品,作者是作者,两者有关系,但又不绝对,例如董其昌,齐白石,钱谦益等

    他的头三脚已经踢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要维持住当前得热度,再抓住机会,努力发展

    既然开局已经这么好了,那他也不能浪费这宝贵的机会,每天两更走起,如果发展好了,以后能摆脱标签,也可以像李建群老先生一样,当朋友圈来发

    虽然涨粉的感觉非常上头,评论区的夸奖让他心理也禁不住的有些飘飘然,但是从小因为贫穷而遭到的白眼,参加工作后的世态炎凉,人情世故也让他明白,这些人今天可以把他捧到天上去,也可以将他贬低的一文不值,夸他的文案很大可能是复制的,夸过他,也夸过别人

    所以他还是要淡然点处置这些东西,只有使自己保持冷静,才能不迷失自我,不会被社会淘汰

    水稻今天也栽种完了,开播啥的暂时不必了,他现在也没啥可播的,总不能守着个稻地直播吧,给大家科普水稻?他也没那么多学识

    还是回山上去吧,上午种树,下午拍鸟,晚上拍天空

    山村的天空太干净了,夜幕降临,蛐蛐声,蛙鸣声一片一片的,此起彼伏,抬头看,星星真的会眨眼

    他将手头的除哈苏之外的四台相机换上了微距镜头,假电池,接上户外电源,将镜头分别对准

    蒲公英,刺老牙,蕨菜,以及一个红色蚂蚁窝,以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着他们的成长,与忙碌的一天

    前些日子种地的时候,昨天栽种水稻插秧时,他都有用延时记录下来的素材

    接下来,他准备做几期山野菜的锦集,将几种常见的山野菜都记录下来,看看能不能做出舌尖式的作品

    傍晚,李唐阿吃过了晚饭,和爸妈说了一声,带了点吃的,以及一床被子,一件军大衣,就又开车上了山上

    植物在夜里的生长速度远胜白天,夜里月光照进林间,洒下一片银色纱衣,又被林中树枝划的支离破碎

    林间的点点翠绿与月光交相呼应

    随着月光的洒下,林间的生命仿佛被按下了一个开关,白天安安静静的,几乎看不出来生长变化的几种山菜,开启了快进模式

    大底相机大光圈在这一刻被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丝月光下映衬出的线条都被记录

    李唐阿每隔一段时间,挨个检查一遍相机,防止因为其他意外,对成片造成影响

    只是耳中的蛙鸣,让他产生疑惑,因为那片声音离他越来越近

    心中略一思考。一个可能就出现在他的心头,拿出运动相机,架好三脚架,他开始对着自己录其视频

    “今天晚上我在家里山上的林子里打算记录一下山野菜在夜间的生长过程,一直都很顺利,在后期的视频中应该能够看到,我今晚记录的视频。所以我就不赘述了,可是我在拍摄的过程中听到了许多蛙鸣声

    本来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这种有山有水的山村,有蛙鸣也很正常,可我听到的蛙鸣却是离我越来越近的,让我很疑惑,想了很久,我才想到一个可能,接下来我就带着你们验证一下,是不是我猜到的那种情况

    我猜是林蛙上山,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林蛙,很多东北人也管它叫蛤士蟆,这是东北的一大宝藏生物”

    说着拿着强光手电,将驾着运动相机的三角架拿起来,往挎包中装上相机,以及两个便携LED灯沿着声音的方向找寻过去,大概走了五六十米,强光手电扫在林间的地上,林中不止存在红松,还有着比照红松没少多少的杂木林带,用来间隔着一片片的松林

    在这片宽度大概六七米宽的杂木林带中,密密麻麻的,一个个小手指大的小东西在前赴后继的向着山上跳跃着,这座山后面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应该是太们此行的目的地

    将三脚架放在旁边,运动相机记录着这群山间精灵们的足迹,两个便携式LED灯挂在两侧的树上,打开柔光,映出林间的祥和

    对着运动相机,李唐阿说道:

    “我猜对了,真是林蛙上山”

    林蛙又称雪蛤,广泛分布于我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林蛙与蛤蟆和田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林蛙头部扁平,四肢较细长,体长70~80毫米;鼓膜圆,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的斑点;背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弯曲。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息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多。林蛙行动敏捷,跳跃力强,主要以多种昆虫为食,例如苍蝇、蚊子

    “每年春天,与其他大多在洞里冬眠不同的林蛙,结束了在水中的冬眠,开始如同其他青蛙,蛤蟆一样,在水中进行产卵,五月时,孵化出的小林蛙,就会纷纷离开水域,开始进入山林开始了他们的蛙生

    在每年国庆,中秋,前后的时节,在林中吃了五个月,攒够能量的林蛙,又会开始他们的下山,从新进入水中,开始准备冬眠,直至第二年春天苏醒,四五月份在上山

    林蛙的名字也是这样来的,最重要的是,这是我国的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不能抓,不能伤害,真会犯法”

    拿起他的那台宝贝相机,只能拍照的那台大宝贝儿,映着两只LED照射出的柔光,开始了它无声的咔嚓,中画幅传感器带来的强大记录能力,完美的记录了这些小精灵的身影

    拍了大约半个小时,一张160G的CFE-B内存卡已经拍满,运动相机到是可以坚持一阵,但是意义也不是那么大了,看着没怎么变化的小林蛙群,依旧没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