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经济学的本身就是反人性,反常识

    石广勇闻言,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他的双眼瞪得好似铜铃,愤怒的目光几乎能喷出火来。

    ‘经济学是一门邪恶的学科’?

    他的嘴唇颤抖着,显然是被卿云的话气得不轻。

    紧握的双拳青筋暴起,旁边的桃乃穆香内死命的拖住他,让他冷静。

    好吧,主要是怕他打不过,更丢脸!

    桃乃穆香内一边心里没好气的想着,一边也是无奈的望着对面那个可恶的小屁孩。

    好家伙!

    这是要把她家老石吃饭的学科给贬低到一无是处?

    石广勇想过卿云会说经济学无用,毕竟……

    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学真的无用,经济学家也真的是在放屁。

    但没想到他会用‘邪恶’这个词!

    “你这小子,说什么胡话!”他怒吼道,声音在客厅中回荡,

    “经济学怎么就邪恶了?!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你这是对所有经济学者和学科的不敬!”

    他的斥责声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显然卿云的言论触动了他的底线,他甚至认为这无疑是对他信仰的挑战。

    经济学要是真的一点儿用都没有,哪来的灭国计亡国术?!

    做个屁的师兄弟!

    卿云要是能在经济学院顺利毕业,除非他死!

    曾慧娴见状,却出人意料地哈哈大笑起来,她起身拍了拍石广勇的肩膀,示意他冷静下来。

    “老三,别激动,听听他怎么说。”

    卿云面对石广勇的怒火,并没有表现出恐惧或退缩,他的眼神中反而闪过一丝坚定和执着。

    他知道,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议,但他依然选择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换句话说,要想为谋,必须志同道合。

    一个干瘪瘪的记名弟子名分,可不是他想要的。

    变成了去重复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以宏观调控之手加强华国产业链的建链强链。

    熟知后世特别提倡‘顺势’的云帝,怎么可能逆时代潮流而动?

    有曾慧娴为代表的这个学派站在他的身后,会给他省却无数的麻烦,也能为他在政策上的‘顺势’提供充足的转型时间。

    但是,此刻,他得先让曾慧娴对他重视起来。

    开门进门的曾慧娴看似和解意味的举动,本质原因是因为唐芊影的存在。

    她把唐芊影当做女儿一般的疼,爱屋及乌的高看自己一眼。

    从别人那里传导过来的支持,其实是最不可靠的。

    要想真正获得曾慧娴的支持,卿云觉得……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成为曾慧娴真正的关门弟子。

    真正的关门弟子,特别是放在现代,并不是特指导师所收的最后一个弟子。

    在现代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一个弟子……

    ‘我什么时候能退休,得看这孽徒什么时候能毕业!’

    在现代,关门弟子往往是师父选定的未来学术接班人,在师门中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卿云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俏目里满是忧心的唐芊影笑了笑,而后开口说着,

    “我这段时间也在看经济学的书,也就是曾妈妈给我开出来的书单。而后结合着我自己经营公司的实践……”

    石广勇闻言冷哼了一声,不过就在他想要说什么时候,卿云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打断。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学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学科。

    虽然,如我刚刚所言,所有的经济学家几乎从来没有预测准过经济危机,哪怕有几个预测准过,看准确率跟瞎猜差不多。

    而且面对同样的数据,同样的条件,不同的经济学专家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甚至会有多个不同的结果,互相拆台打架。

    如果按照理工科的思维,这就是结果不唯一,根本不科学。

    但是,我又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政府,他们智库中的学者都是以经济学者为主,其他专业学科的专家更多只是在决策的时候充当背景知识的角色。

    而与之相反,经济学的传教者经济学专家,却经常被普罗大众所唾弃。

    比如某些经济学专家说‘建议房贷年限延迟至50年,一代还不完就下一代还’、‘年轻人要多进厂打工,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增加收入’,这种看似找骂的言论,网上挺多的,被骂成什么样子,我就不再多说了。

    这些人里,完全不乏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

    那么,我的问题是,经济学作为显学里的王者,现实的状况是,一边这门学科深度参与着治国理政,一边却又被万人唾骂。

    为什么这么割裂?”

    卿云的问题,让众人都皱起了眉头,不自觉的开始了思索。

    这么说来,倒确实让人感觉挺割裂的。

    经济学一边是被人们奉为圭臬,一边又是被人们唾弃到恨不得踏上一只脚后还使劲儿碾一碾。

    这个问题,没人回答。

    或者说是,除了曾慧娴以外,没人能回答。

    气氛有点尴尬。

    此时,曾慧娴却咧开嘴笑眯眯的给他捧了一句,“小卿,没关系的,继续说你的想法。”

    没有哪个学科,能和经济学比整个群体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学派之多,可以用浩如烟淼来形容,且不会像其他学科一般存在什么一统江湖的情况。

    所以,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学科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学学者专家安身立命的那张嘴。

    曾慧娴觉得,至少眼前这个少年,具备了这样的素质。

    卿云也笑了,“我很困惑,其实我想民众也很困惑,这种看似胡说八道,冷血的言论是怎么从经济学专家的口中说出来的呢?

    很多人归责于立场,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个言论,‘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那什么是经济学专家的立场问题?

    绝大部分的经济学专家都是处在社会的中上阶层,客观上来说他们也很难跟底层人民的经济情况形成共情。

    另外大部分的经济学专家必然与企业有利益往来,毕竟企业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可以实践其理论的地方。

    所以经济学专家,往往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话,他如果不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话,99%是因为没企业愿意供奉他。”

    一边的郭伟听罢,想了想,没有鼓掌。

    要有眼色。

    毕竟,论亲疏远近,不能鼓掌。

    他想说,确实如此。

    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的。

    曾慧娴闻言却点了点头,“挺有道理的。伱继续。”

    卿云此时却摇了摇头,“这是我以前的看法。当我看了一些曾妈妈您要求我看的书后,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在哪?”不知不觉间,石广勇的嘴角翘了起来,脸上再无怒气。

    卿云平静的说着,“在于经济学的基石,理性人假设。

    假设理性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所以,我觉得所有学习经济学的人,都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容易把理性人的假设带入生活,视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利己的,甚至是自私自利的。

    我自己在一段时间里,就犯过这样的迷惑。

    我仿佛开了一个上帝视角,在这个视角里,我视世界上芸芸众生皆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包括芊影,所有人那几天的行为,在我的眼里,都是如此,毫无例外。”

    芊影大人顿时一双漫画眼瞪得溜圆。

    好你个小云儿!

    居然敢这么想姐姐!

    今晚弄不死你!

    曾慧娴闻言,却轻轻的为他鼓了鼓掌,饶有兴趣的看向了石广勇,“老三,当年你走到这一步识障是多少岁?”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似乎明白了什么。

    石广勇闻言一脸便秘,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说着,“博三那年。”

    而后,他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卿云竖起了大拇指,“小卿,了不起!

    我走到这个关口的时候,是27岁,走出这个关口的时候,是33岁,花了六年。”

    卿云笑了笑,继续说着,“所以,经济学专家在做出观点时,往往就会以理性人的角度出发。

    比如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人口红利真的是红利,毕竟社会可以利用劳动力的供给多,价格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所以也就有了那些奇葩的言论。

    但毕竟理性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个假设。

    比如在人口红利中面临的就业压力、年龄压力、学历压力,基于对于理性人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有感情的动物,必然会产生非理性的行为。

    事实上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不是基于理性,这导致经济学的结论都往往是反常识的。

    那么这个时候,经济学家就会分化。

    要么,国士无双,要么,非蠢既坏。

    蠢,就是还没迈过曾妈妈和石院你们所说的‘识障’的。

    坏,这个世界上95%的经济学家都是这样。”

    郭伟嘶了一声,“这个‘坏’你怎么定义?”

    他觉得卿云这个话,太绝对了,“小卿,我觉得,你是不是太偏颇了?

    还是有不少经济学家是站在民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

    卿云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老郭,你还是没懂。

    经济学结论的本身就应该是反常识的!否则,商业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见郭伟不明白,他淡淡的说着,“老郭,理论换到实践上你就懂了。

    市场上,永远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

    也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另一个解读。

    更是巴菲特所说的,‘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经济学的本身就是反人性,反常识。”

    他啪嗒了一下嘴,忍了又忍没掏出烟来。

    毕竟,这里雌场力量雄厚不说,还有两个貌似在备孕的准孕妇。

    卿云扭头看向了石广勇,“石院,这点你总得承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