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繁体版

第六九章 袁绍的追求

    为镇压黄巾起义,当时的皇帝汉灵帝刘宏又在西园设立新军,作为预备役准备支援各地或者说拱卫洛阳。这支军队授命袁绍出任中军校尉,由文职转武职,校尉相当于武职六品官秩。在袁绍上面还要受到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的辖制,本来袁绍就想除掉太监,现在却又转调到太监手下听差,这袁绍心里的憋屈可不是一般的大。但是皇帝最信任的便是太监,袁绍当前对太监也只能徒呼“奈何”。

    再加上新军的另外几个校尉均不愿意听从一个太监的命令,此时他们心里都有把蹇硕除掉的心思。当时的讨虏校尉盖勋向袁绍和宗正刘虞提出诛除奸宦、提拔贤良的想法,三人不谋而合、结成同盟,后来却又因盖勋被调离而没有行动。

    在这个时候袁绍已经和刘虞认识,也为后来他准备“表奏”刘虞当天子也建立了感性的认识。

    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时候的皇帝刘宏也快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他曾经娶了一位屠夫的妹妹为后,生了长子刘辨;又纳一个美妾生了二子刘协。但是何皇后在刘协出生没多长久就把刘协的生母王美人给毒杀了,弄得刘宏非常反感何皇后,只是因为长子刘辨的关系,还是放了何皇后一马,这就叫母以子贵。

    刘宏把二儿子放到自己的生母董太后那里抚养,这董太后毕竟也不是正枝的太后,平生帮着儿子卖官鬻爵,这钱赚了不老少,根本不知道卖官鬻爵对朝廷和国家有什么危害;然后又养了个二孙子,便怂恿劝说儿子立二孙子当皇帝,至于废长立幼有什么国家危害,她也不太明白。

    但是她明白一个道理,她儿子当了皇帝,她才是太后,她养的孙子当皇帝,她才能当一个有权力的太皇太后。

    刘宏基本上同意了,并且把这项工作交付给了太监蹇硕来完成。

    按照儒家正统思想理论来讲,这就是乱。

    刘宏信任太监是乱权,百官争权是乱斗,弄一个屠户来当大将军,这也是乱政,现在却又废长立幼,这便是乱道。

    这便是朝廷的三足鼎立之势,太监、百官、外戚,搞定这三股势力,皇帝将会干得很轻松。

    可惜,刘宏并没有这个能力,甚至大汉王朝已经有四五代君王都没有这个能力了,外戚专权,宦官乱政,这些文人口中的脏水就从来没有少往他们身上泼。本来平衡两个集团就不容易,更何况是三方利益。

    蹇硕,毕竟是个太监,接受了皇帝临终前的委任,竟然不抢先发布皇命殡天的消息,直接拥立新帝,反而自认为手下有新军,军权在握,想要先杀何进,再立新帝,这个选择本身便错了。按照正常程序走,先是搞个百官进宫哭丧,哪个敢不来?数百太监把宫门一关,对付百十个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没想到在新军之中,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服从他的命令,并且都倒向了何进,尤其其中就是袁绍、曹操。这个时候曹操二十九岁,袁绍三十七岁(相差不会超过十岁)。

    于是何进在袁绍的保扶下拥立了自己的亲外甥刘辨为帝,然后又在袁绍的撺掇之下要杀太监。太监也想了很多自救的办法,先投靠太皇太后,董太后被何进直接谋害致死;然后又投靠何太后,这才发现何太后就是个没脑子的女人,在杀太监这件事情上和何进有了很大的分歧,并且是真心实意要保护太监。

    袁绍就又出了个主意,召集地方州牧进京勤王杀太监。大概这种诏书也是袁绍亲自拟定,并且也是他确定的进京人选,一位是并州刺史丁原,这个当过刺史的丁原其实并不是州牧这种级别的刺史,他当刺史的时候还是个五品官职,仅仅负责考察地方官员,后来转职了武职骑都尉,这是一个五品的武职。所以他后来能够给吕布的官位也不会太高。

    另一位就是臭名昭著的董卓。

    袁绍负责联络这两位进京负责清除太监的外放地方官,但是给丁原的策略是在河内郡伪装在“黑山贼”外劫掠百姓,然后说是太监专权才导致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要求何太后必须下令清除太监,这种错招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袁绍给出的主意。而董卓却狡猾地在前进的路途磨磨蹭蹭,根本不着急着进京。

    这就给了太监们很大的操作空间,他们假诏太后命令何进单独进入皇宫,然后杀害了何进,认为何进一死,外戚消除,太监和士人官员将平安相处。

    但是太监却低估了袁绍、曹操、袁术等人清除太监的决心,本来他们手头便有兵权,一直都听命于何进,而不敢异动,现在何进一死,无人管制,袁绍、曹操、袁术立即借口为何进报仇杀进了皇宫,凡是没胡子的都杀了便是。

    董卓便是选择在这个时刻进入洛阳。

    袁绍等百官所代表的是门阀士族,而董卓却是不折不扣的军阀兵戎,手握兵权,要打要杀妄打妄杀。此时门阀才发现,面对军阀,他们不是对手。哪怕朝廷内门阀如林,对手只有一个军阀,他们也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不甘心,也只能低下高贵的头。

    但是他们竟然不知道对手仅仅带了三千兵马驻扎在洛阳城外,并且不善战争的这群士人还中了对方夜出昼归虚增军势之计,袁绍带兵多年竟然不知兵数,这里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或者说当时被董卓采取怀柔之策给蒙蔽了过去,几天之后他后续兵马一到,便露出了恶狼的嘴脸,开始咬人。

    在短短数日之内让人采取行动,获得最有利于自己的局面,那个时候恐怕也没有什么万全之策,手快有,手慢无。而董卓就采取了最快的方式,兵马入城,把持住了朝政,然后开始了他的一系列骚操作,暂且不提。

    但说袁绍出仕为官也没多长时间,官位不过六品还是武职,对自己的前途恐怕正在做着美梦,这宦官张让等已清除,外戚何进家也灭门,基本上朝廷已经是文人士大夫的掌中之物,甚至在董卓还没有进洛阳的那几天,袁绍正在和他父亲、叔父商量着什么,和哪位大人讨价还价,和哪位高官攀亲结友,根本就没有把董卓放在眼里。不料想董卓一旦手下兵马到位,立刻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袁绍逃走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也说明他和董卓肯定是起了冲突,后世宁愿相信他确实在朝廷拔刀相向,刀指董卓。甚至曹操刺杀,也是应有之义,否则他们二人又逃跑干什么?即使逃跑,董卓又为什么海内通缉,诏告天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学荀彧,找个理由外调去地方当官?

    随着董卓兵马越来越多,朝廷文武百官已经没有人能够组织起来消灭董卓的力量了。虽然有人反对董卓,但是没有兵权,只能落得一个被董卓诛杀的下场。兵权最大的一家丁原,被义子吕布反杀,投靠了董卓,自此,朝廷更无人明目张胆反对董卓了。

    当时何进安排回山东泰山募兵的鲍信带兵回到洛阳,暗地里找到袁绍和王允,想要举兵攻打董卓,袁绍和王允不敢,鲍信最后只得带兵返回山东。

    但是袁绍的委屈求全并没有被董卓放过,直到董卓再次提出来废除刘辨,改立刘协为皇帝,还当面征求袁绍的意见的时候,袁绍忍了再忍,实在没能够忍住,向董卓拔出了自己的腰刀。

    董卓当初受到袁绍的叔父袁隗的辟除,曾经在袁隗太尉府工作过一段时间,当董卓再次回到朝廷并且以外官身份准备向朝廷伸手要权的时候,他首先想到需要一个途径,需要通过袁家来实现他的目的。因此,董卓还是向袁氏伸出橄榄枝,先问袁绍的意见。却没有想到袁绍不但极力反对,还当面拔刀相向,当场翻脸。

    当袁绍拔刀指向董卓的时候,他心头想的,恐怕就是再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报复,朝廷恐怕再也容不下自己了。因此从朝廷回到家中,立刻收拾一下,逃出了洛阳。妻子儿女、家人麾下这是都带出来一起逃跑的,手头肯定还是有一定的资源的。例如武有颜良、文丑,文有沮授、荀攸,这个时候可能都会跟着他从洛阳逃出来,寻找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

    这个时候,董卓应该对袁绍的做法还是放松了要求,在袁绍的亲爹袁隗的极力周旋之下,袁绍得以从容从洛阳逃跑到了兖州,寻求刘岱的保护。并且袁隗眼见形势不妙,还把自己的嫡子后将军五品武职的袁术也安排从洛阳跑到荆州南阳,出任了五品太守。

    这是袁氏家族对这兄弟两人的安排,另外还有很多袁氏族人在各地做官的,例如兖州的袁遗、袁叙,其实都是袁氏家族提前就安排的另外一支人烟。哪怕有了灭族之灾,他们了能够保存住一支族人香火。

    逃跑出来的袁绍并没有等待多久,袁隗就安排人在董卓面前说好话,竟然为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都谋求了一个官职,袁绍出任渤海郡太守,袁术出任南阳郡太守,都是五品地方官员,当时如果没有州刺史提升到州牧的官职,这种地方郡太守就是地方上最大的官职,直接听命于朝廷,仅仅是受到刺史的监督,实在是已经不能再有可能提升空间了。

    当然这个是在十几年前,自从188年刘焉提出了提高刺史的职权,以牧代刺主政之后,刘焉自行谋求益州牧,又把益州通往洛阳的交通道路全部堵塞之后,他在益州算是当起了土皇帝。

    现在全囯各地有样学样,全囯十三个州,渐渐地,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另外十二个州牧身上,这些人是地方军阀割据的基本人选,那里才是袁绍人生的顶点,终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