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繁体版

第四七章 袁绍其人其事

    袁绍如此人物,在未脱离父辈独立于世之前,在洛阳也是一位风流人物,正宗的官五代。但是袁绍的智力和能力和曹操、刘备、孙权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曹操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按说袁绍比曹操年龄还大,却被曹操如小儿一般玩弄于股掌之中。

    袁绍出生在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清流党人”。袁绍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过从甚密,袁绍很仰慕他。在党锢之祸中,何颙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听从袁绍的计谋策略。袁绍经常帮助党人避难: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出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不知在干何事。袁隗听到风声后斥责袁绍,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面对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不得已只能从命出仕。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

    可惜,在诛杀宦官的过程中,袁绍给何进出了一个坏主意,致使何进身亡,董卓进京,从此开始了董卓专政的数年更加黑暗的东汉历史。

    何进死后,董卓进京,为了在朝廷立威,拿捏百官皇帝,准备废立皇帝。演义中袁绍扮演了一回大英雄。

    是时董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是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在筵上对敌。

    要知道当时的皇帝是何太后的儿子刘辨,是何进和袁绍一起拥立的皇帝,这份从龙拥立之功让袁绍不得不摆明车马继续拥护刘辨。

    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卓谓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见是也。”卓曰:“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宴罢,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曰:“袁绍此去若何?”周毖曰:“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伍琼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卓从之,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但是《三国志》中说,先是,骑都尉太山鲍信所在募兵,適至,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

    在废立皇帝这件事上,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有句话说得好,朝里有人好做官。虽然袁绍曾经明目张胆地反对过董卓,以董卓的残暴跋扈,居然都能够化险为夷,还封侯做了太守。

    当然,如此一来,袁绍的名气就更大了。

    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书略曰:

    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这才又引出来王允找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亡家乡,矫诏讨董一系列事宜。

    袁绍得操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渤海郡在河北沧州一带,到陈留与曹操会盟,又带领队伍进攻洛阳。一路行程两千里路程,按日行五十里计,也须走一个半月。

    当时共计十八镇诸侯到了洛阳,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各镇诸侯既然结盟,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曹操说,当年抢媳妇看你还有一膀子力气,就你当盟主吧。

    这个时候是公元190年正月,曹操155年生人,当时三十五岁,袁绍比曹操大几岁,史无可查,估计也得四十岁左右。刘备161年生人,时年二十九岁。关羽、张飞更小,正是当打之年。而吕布当时比刘备大,好认义父,应该比曹操小,也是史查无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