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无极
繁体版

前言且底稿

    我是个很奇怪的人。在高中时候,一任同桌曾如此评价我:“一个优雅的老人。”呵呵,我之前觉得怪怪的,却又怪喜欢这种说法的,现在想来,如我这般的性格,收到这样的评价应当是自觉恰如其分甚至于大感愉悦的。

    我很喜欢写东西,尤其喜欢自己一个人拿一支笔在本子上哗哗地写个不停。我会很享受安安静静地写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我会想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一些细碎的回忆、一些对未来的展望,但我我一直明白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够成熟。我不敢妄称其为“写作”。于是在长久过程中,我停留于书面的虚构现实罕有人知、罕有人至。

    此下想到在平台通过网络的方式写作,一方面而言,我想到一个很现实的事情——莫言老师曾经说过,自己的写作开始于“在边境当哨兵,想要买一双新皮鞋”,哈哈,我觉得很真实,讲真的,我有点喜欢私藏,倘若没有怀着一颗“来日光芒万丈”的心,我此下也许就在本子上偷偷写了;另一方面而言,是因我之前的一时兴起的玄幻写作亦是在这里进行的,那时留下的感觉就是,咱的编辑老师们都是很有趣、很希望与好的作品以及作者交流的优秀前辈,而且对内容的认可度和理解度比较高。我倒没有拍马屁,我不适合做那样的事。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在写作过程中突然沉浸下去,然后出现一些他人很难理解的词句,我想在编辑老师的帮助下,我会发现这些对我自己和读者而言都不太流畅的词句,加以修改。底层原因大概如此。

    我有很强的表达欲,但又不喜欢发社交媒体;我喜欢与人交流,但又常常自限于沉静独处。

    人的矛盾性常常在我身上得以体现。

    漫步在自然之中,我会突然陷入思考:

    人类之于天地,一人一生,不过缈缈一微尘,生时短短,靠近死期。

    我并不悲观,而是常常受到突如其来的情绪感染,来自自己,或来自秋风落叶与夏日鸣蝉。

    倘若能够思考是个优点,人类比起其他生灵,要幸运多了。但思考两面有锋,坏时,或无疾而终,或陷入深黑;内心的能量在无谓的思索中弥散、消去。因此,对我而言,我常常需要不断地去饱满内心世界——通过虚构的方式,通过虚构一个新的现实的方式。

    我尝试将我虚构的现实融入自己的生活,也丢掉了行囊中原有的许多......

    如余华老师所说的一般,“用虚构的生活来丰富现实的生活”。

    我正在尝试融入这一切,而《四方无极》就是这场构建。

    我述之不尽,而且此下有一点困了,因此我想赶快把此下的灵感描述下来。

    本书的世界观骨架,在第一次修改此“前言且底稿”之时,已经大体固定下来。只不过,主线剧情推进得比较慢(编辑老师在审核反馈里也告诉我,要“优化主线剧情,精炼文字表达”),但我想,等熬过了这段最困难的时期,进入了后面的稳定阶段,或许情况会有所改观。

    人是天地的种子。

    《素问·宝命全形论》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之于我,写作此间:

    太平盛世,癸卯年中。

    此一室之内,却不太平静。

    因为心在,而我此下的心情有些激动。

    “风吹雪,几月天,树下佳人影。”无论风雪如何,我在这句话中只看见,此佳人在风雪天独自于树下,是否会冷,是否会孤单,我想,如果这是虚构的现实,我会为她披上绒毛披肩,更为她撑上一把乌蓬青纱伞。但事实是,或者你与她走不到最后,只是一场萍水相逢;或者她与你素不相识,并不是你的什么人;或者哪怕好好走下去了,又要面对生离死别、情仇离恨;尔尔。

    哪怕是我自己突然想到的东西,我觉得有点意思了,我就会往下想一想。但真到写的时候,有时却力有未逮,没有达到我所希望展现的图景,而这样的落差会令我很空虚,仿佛我失去了一段我曾经想到的虚构现实,于是内心的“文龙”便无所适从。因此我喜欢像写前一段这样,先观想一下前路,而电子稿的形式恰巧与纸质稿达成了互补,我的缺口被填上了。我想,以此为基,若无变故,我会带诸位一赏我眼中的画卷。或许更有来日,我们共览此世。

    我最开始想的,是建立一个如同辰东大神的《遮天》以及《深空彼岸》的世界。我对他许多书的起笔开头部分都深感惊艳:九龙拉棺、青铜仙殿、深空彼岸、无尽星河······这一切都是超现实的幻想,但又在刹那此世。

    我很喜欢在《觉醒年代》中汤生公辜鸿铭的一段演讲,原文应当出自其《论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他说道:“···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越长大,在心灵的生活上,我越来越感激父母给我机会,让我诞生在这样一个充满底蕴、无比神秘又务实真彩的国度,无论她如今面对着怎样的困境,我想,这未来的百年,一定是她在各种方面去芜存菁、不断强盛的时代。此世,当是数万万华夏子孙的舞台!

    虽然,如今的网络,哪怕是部分线下生活,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点不平衡的地方(我不想说得太直接,我担心我无法上传,虽然说是前言且底稿,但在未来我还是会有更正的地方,因为时代在改变),但我想,国人的心灵的生活最终会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是一定的。

    至于此书。

    当我想到江之放的时候,我脑海中他的样子,最开始,应当是一个受困于时代的中青年男子形象:在一些事情上受到了影响,失去了许多,于是无处留身;他的旅行,应当是一场心灵之旅、蜕变之旅,而此下既然我要将他作为我叙述的主要人物之一,也就是说,一部分故事应该发生在他的这场旅途之间或者之后。无论他事实上是否明白事情的原委,这都是大世的重要一环。我想,心情郁闷,不足以诠释他的状态的全部。一个有许多心灵生活的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方方面面皆受困于现实,最终他只有两条路:一则,心灵的生活完全崩塌,成为一个多重意义上的行尸走肉;二则,苟且在沉苦的现实中,摇摆于心灵与现实之间。我不希望江之放最终变成这般模样,因此,我想,用我虚构的现实,给他一个,新的现实,实现他心灵的生活与现实的处境其和谐统一——当然无可避免地,此中应当存在一些暂时无法圆满的事情,而我也恰巧不太喜欢将一个故事写得太完满。因此,或许会在日后的一些地方为人诟病,我此下的心态是:走一步,算一步,先写出这个世界。

    其实我的野心很大,我不想将所有的笔触停留在江之放的路上。因为,我此下或许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情,将言情的外衣披在一本以玄幻为主基调的书上。我希望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许多灵魂都需要绽放其光辉,哪怕是晦暗的光,也希望诸位认识到,在现实之中,同样也会有如此的人——因为我既然想到了,说明其本身在现实中便存在“可能性”(当然我是说“存在某样的人”这件事,我对于玄幻之类,虽然热爱,但却不太认为,此下会出现如我书中描述的这般的大变局)。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许多的名字,江之放、文无畏、林伊伊、吴墨、许然、也犬、穆青青,等等不言,也许在别人的书中,大多数的角色最终应当只是一个龙套,但我希望在我的书中,不要这样;我更希望,给所有需要结局的角色,一个结局,哪怕不完满。

    也许某日,我写到某一章时:

    文无畏大笑出门去,北行三十万里,回到硝烟四起的故国,流尽其最后一滴血,为这片生养土地,献上其微薄之力。文士终究成为武将,好不荒唐,“此心不负我故国”,这是他的道,他的骄傲。

    林伊伊最后还是与吴墨分道扬镳。青梅竹马,终成陌路。他日或再无相见,或者兵刃相向,或遗恨一世,但也许我不会写下去,这样对他们都是最好的回避吧。

    也犬留在了他师尊的坟前,化名某,后在十方遍起的战火中亦不知踪迹。

    江之放离开了许多年,在几个甲子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但记忆中的一切却都渐渐模糊了。某一天,在他随着某人来到某一处时,见到某一人时,突然察觉熟悉的血脉,但却久久无话可说。青铜古镜闪烁着微弱暗淡的光,阴阳玉珏合而为太极玉,恢复了大道能力,他回忆起了自己那模糊的部分记忆。也许在他武道的百二十年岁月里,他自以为有些东西已经渐渐淡去了,但真当回忆涌上心头,他会想,如果那一年他没有去旅行,如果恰好他躲过了于的安排,也许一切就都不同了······

    人哪里知道,尘埃是否不会思考;但尘埃思考时大概能够知道,人能思考,因为毕竟人都要归于大地,朽作白骨,化作尘埃;尔尔。

    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但最终都化作一样的尘埃;因此,即便我们走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最终走向的,也是同样的结束,没有人例外。留在世上的人没有结束,他们也许会翻阅我们过去;但我们大概都不知道了,哪怕有灵魂。

    “土地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东西,在那个夏日里,这个老人生前无论是作恶多端,还是广行善事,土地都是同样沉默的迎接了他。”(《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余华)

    此兹癸卯年五月初七,癸丑日。

    事实上,之前发“前言且底稿”的时候,应该是在期末考试月最后两周,那时候时间真的很紧(你知道的,医学生),所以没怎么码。直到暑假开始一段时间后,我在这边稳定下来了,才开始正式码字,那已经是农历六月初了。

    写了一段时间后,我第一次回来修改“前言且底稿”。

    没有先前的那般自如了,反而有一点困顿。一方面是,在叙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人物在后面的出场、伏笔是否得当、设定是否合理,等等;另一方面,当这一世界被架构地越来越完整,对它的整体把握就越发困难(诸位可能还看不到,但事实上,在我写江之放时间线的过程中,真的很痛苦,虽然也很爽)。

    此外,我这个人有点虚,一旦熬夜码字、或者盯屏幕太久,就容易老眼昏花,容易降低效率。所以故事的未来终究成迷。但在此阶段,尚且能够保证每日一章3000+不水文(之前说4000+来的,发现自己真的还挺弱......)。同时也希望各位老爷们不吝指正,我会好好码。

    癸卯年六月十八,甲午日。

    这是第二次覆水,我也认识到,我确实存在节奏缓慢、代入感低的问题。我还不会写爽文,至今以前所写的,都不过是日记,确实挺惭愧。我只想再试一试,给自己个痛快。哪怕被直直的指着鼻头骂,也好比沉在心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