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穷婿
繁体版

第一百三九章 陶谦之死

    从阴谋论的角度说,如果要分析背后的主使者,大概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就有的最大的嫌疑,即便表面上看这个人极其的忠厚老实,并不像是会做出那种事的人,但是人心隔肚皮,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人,谁又敢保证。

    在沈良赶回徐州的时候,他的功劳基本上已经被流言冲刷干净。而真正挽救徐州的英雄则是刘备,此时刘备已经是徐州百姓心中的主人。

    除了徐州牧的头衔,徐州真正的民心所向已经偏倒到刘备一方。

    沈良这次其实是充实了自己的实力的,只是救徐州百姓于水火的功劳并没有被人发觉,由于他的出身,别人更倾向于他并没有做成什么大事。毕竟刘备号称是皇族后裔,他领导了徐州打败了曹操的说法更容易被人接受。

    再者,刘备这边是正面战场,沈良是敌后战场,大家自然认为正面的硬仗才是制胜的真正因素。

    总之,不知是谁在私下传言,这些流言蜚语,最终造成了刘备的名声鹊起,沈良的销声匿迹。

    经历了些许的平静日子之后,徐州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事情源于陶谦的病逝,陶谦毕竟是老了,再招惹了曹操之后,曹操还之以疯狂的报复,巨大的打击之下,陶谦先是一病不起,后来身体状况急剧下降。

    昏暗的灯光在微微的跳动,如同陶谦的生命,随时会油枯灯灭。

    陶谦的这间屋子内,此时坐的有三个人。

    陶谦,陶商,陶应。

    他们商量的事情则是在陶谦百年之后,徐州交到谁的手中的事。

    陶商、陶应似乎都没有入仕的意思,徐州在陶谦之后怕是要更名改姓了。

    陶谦气若游丝,病怏怏的说道:“儿啊,老父怕是不久于人世了,你们至今都没有功名,我死以后,徐州怕是要落到别人手中。老父也没有他求了,只是希望徐州新来的主子能够保你们衣食无忧,安安稳稳的度过后半生。”

    陶商哽咽道:“父亲长命百岁,过几日必然就好了,不会有事的。”

    陶谦摇头道:“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人哪有不死的,生生死死人生常态,不必难过。只是这之后徐州交到谁的手里,关乎你们以后的命运,甚至是生死,你们要仔细考虑好了。你们心中有什么人选,不妨说来听听。”

    “父亲!”陶商语气加重道。

    陶谦摆了摆手,没有说话。

    陶应此时道:“依孩儿看,有几位人选,徐州大家曹家、陈家、糜家都可作为考虑,其他有才能的如王朗等也不失为合适人选。”

    陶谦气若游丝,努力保持着平稳的语气:“徐州这些人,为父也都考虑过了,他们大都在徐州根深蒂固,如果真的被这些人掌握了实权,我怕你们最终落不了好下场。”

    “听父亲的意思,似乎已经有了人选?”

    “嗯……”陶谦停顿了一下,“你们觉得刘备如何?”

    “刘备?”陶应略显惊叹。

    “不错,正是刘备。”

    “孩儿不明白,请父亲明示。”陶应道。

    “刘备,一直号称是皇族后裔,是皇叔。论身份地位,他够高。同时,刘备的实力又不足以完全震慑徐州的这些士族,要想完全掌控徐州,就需要你兄弟二人的支持,如此徐州虽然易主,但至少可保你兄弟二人周全。”

    陶应似乎已经料到父亲会做出这种选择,平静的点了一下头。

    陶商则似乎有话要说。

    “商儿,你有什么话要说?”陶谦深邃的眸子早就洞穿了一切。

    “这......孩儿......”

    “有话便说,莫要吞吞吐吐的。”

    “或许不太合适......我是说徐州或许应该交给正真挽救了它的人手里。”

    陶谦不解的看了陶商一眼:“真正挽救它的人?那不就是刘备吗?”

    “不是。”

    “那是谁?”

    “难道父亲忘了,有一人去了曹操后方,偷袭他的粮草......”

    “哈哈......呵呵......”陶谦虚弱的发出一阵笑声,犹如鬼魅般恐怖。

    “父亲为何发笑?”

    “我的商儿,你难道说沈良?”

    “是啊。”

    “商儿,你终究还是令为父失望了。”

    陶谦临终前的这些话,深深的刺痛着陶商的神经。

    接着,陶谦道:“沈良或许有些才能,但治理一个州郡并没有这么简单,他出身毕竟太卑微了,而且攻击曹操后方的做法,也显示出他的军事能力并不是多高,如今恐怕已经在山林里全军覆没了吧。”陶谦鬼魅一笑:“他去之前为父也早预料到了这结局。”

    “父亲,沈良并没有全军覆没,而是打了一场胜仗,而且正是这场胜仗迫使曹操退兵的。”

    “胡说,怎么可能。”

    “这是孩儿近日去沈家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但怎么可能,我是说曹操本来没有多少粮草......怎么会......”

    “父亲,如果孩儿说沈良并没有偷袭曹操粮草,而是偷袭了曹操老巢呢......”

    “......”

    此时,门哐当响了一声。

    “是谁?”

    有人顺势从门外进来,昏暗的的油灯下,看不太清那人是谁,只是眉间的一颗黄豆大的黑痣格外明显。

    “你是谁?”

    眉头有黑痣的男子显然的是一身家奴的打扮,进屋后满脸的慌张,跪倒在地。

    “小的......小的是新来的家奴,见深夜这里的灯还亮着,故过来查看一下......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该死......”

    陶谦已经没有力气再多说一句话,摆了摆手,示意那人下去。

    “还不快下去。”陶应接着补充了一句。

    眉间黑痣的家奴闻言赶紧的转身跑去,跑出门口几步后,才发现忘了关门,于是转身回来又把门关上了。

    这一夜,是陶谦的最后一夜,时间一点点的流失,眼看陶谦已经不行了。

    陶商匆匆跑出去,安排了后事,此时已是黎明。

    等他回来时,陶谦门已经跪了许多人。

    陶商的脑袋“轰”的一下,虽然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当自己的至亲之人离开的时候,陶商还是无法接受这现实。

    片刻后,陶谦寝室的门吱扭一声,打开了。

    陶应满脸泪痕,哀伤的走了出来,第一件事,竟是宣布了父亲的遗愿。

    “父亲临死前交代与我,他百年之后,徐州交由刘备刘皇叔掌管。父亲大人......这次永远的离开了......”

    “呜呜......”

    哭声从陶府传了出来,陶府门口一老者和一个童子立在那里。

    “师傅,你不是说陶谦至少可以再活三日吗?怎么,好像......”

    “师傅号脉从未失手,昨日陶谦虽然病危,但至少尚可活三日,今日怎么就......”

    老者摇了摇头,叹气道:“算了,天命如此,你我也毫无办法啊,咱们回去吧。”

    稀薄的晨雾中,一老一小缓缓的离去,他们急匆匆的赶过来,本以为可以救陶谦一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