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赚大钱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李港归坐下,他们点菜就吃菜。敬酒就饮酒。

    反正你不把事情给挑明了,我也就装傻不知道。

    打架的时候先出招的不一定赢,但是谈判的时候先提要求的肯定没办法赢。因为这代表你着急,代表着你有求于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付局终于憋不住了。

    我早就让人把这次饭局的目的泄露给他手下了,他一定是知道我叫他来干什么的。既然他不提,那肯定是对此不感兴趣。

    哎,大不了就在价格上面让步一点吧。这再不提正事,人家可就吃饱喝足回家了。不论多不愿意,也得开口了。

    “李总,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汽车零件国产化的议案啊?”

    “以前听人说过,但是其中深层次的问题我就不甚了解了。”

    “哈哈哈,李总果然是消息灵通啊。这通知我也是昨晚才得到,你今天就知道了?”

    李港归只是赔笑

    “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零件国产化率是否达标决定着我们的汽车工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这几位都是机械设备制造厂的。我们希望你们能够谈好合并事宜,只要能生产处符合要求的零件。订单是长期的,利润是可以保证的。”

    听完这句话,李港归都要头皮发麻了。订单是长期的,利润是可以保证的?这都直接给大饼了。

    “不知道我要出些什么呢?多少资金?或者找些什么样的技术?”

    付局摆了摆手,“不需要,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你同意,今天,三家机械制造所就可以全部交给你了。以后生产的零件,只要能够通过验证就行。只是这三家工厂有一点小小的债务,你反正会赚钱得很,这对你来说难道还是问题吗?”

    “不着急把这几家厂转到我这里,后天我带人去视察。只要拿得下,我肯定是直接拿下。绝不驳了您的面子。”

    答应下来但是又没有完全答应。

    之所以愿意拿下这三家机械厂,一是因为李港归想要参与到汽车制造的行业之中去。

    二来,这件事是付局出面。

    但是直接答应,李港归也有些害怕。毕竟现在连工厂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如果机械制造厂经营状况良好,或者凭工厂自己能把债务还清的话。这个工厂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接手。

    能免费送给自己,至少也是个资不抵债的情况。也就是东西卖光了,也换不起欠下的外债。

    这个情况下,拿到这个工厂有什么好处呢?还一下付局的人情是一个方面,另外从零开始组建一个机械制造厂,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至此,饭局也就结束了。

    房间内几位领导看着李港归离去的背影,不禁有些埋怨副局。

    “你何必说工厂还有债务的事情呢?说不定就直接甩给他了。”

    啪——付局把筷子狠狠的排在桌面上

    “少给我耍哪些小聪明,你们连一个小厂都管不好,人家来这里半个月就创办三家公司了。真觉得你们比他聪明?”

    几人被付局训斥得低头不语。

    “后天做好接待工作,最好这次就能把事情解决,以后别再来给我添麻烦了。”

    次日,李港归在公司看着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商人们,这些人都是梁成民从海南带过来的地产投资商。

    这里有的人带着银行卡,也有人带的是现金。两人合力才能抬起的麻袋,想必里面起码是有着一两百万的。

    一群地产投资商坐在大厅里,有些人互相都认识,但是互相都不说话。本来在琼省他们就是竞争对手。在这个价格上的交流自然少得可怜。

    即使打了招呼,也很少有聊生意的。简单几乎问候就算糊弄过去了。

    李港归的办公室现在成了签约现场,一个或者是一伙人进去,然后几人拿着购房合同,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出来。

    李港归房间里的保险柜不准动,外面一米宽两米高的保险柜倒是很快就被填满了。

    田静只好打电话给银行,通知需要存钱。

    一辆空着的运钞车带着两个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公司,现场验钞点钞。

    售卖现场虽然出了点岔子,但总的来说还在可控范围内。

    一天的售房结束,李港归在下班前打电话到工地。

    通知了几位机械专业的学生,准备明天去三家机械制造厂考察收购事宜。

    除了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另外调用了田静与六名会计。

    ,

    李港归坐着宾士汽车在前,前排是司机和田静。车后座坐着李港归和刘福春。他以前在工厂里干过。收购是否可行,还得问问他的意见。

    两辆面的在后,拉着会计和机械行业的毕业生们。

    刚出门时还是艳阳天,转眼就开始下雨了。这厂州的天气就是这样。

    车里,刘福春不免开了口

    “虽然我以前在单位工作过,有感情,有同情。但还是得和您点名现在接手这家机械厂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三角债’以前不是市场经济。出了问题反正有单位担着。所以工厂采购原材料也好,别人来工厂采购了产品也好。一般都是不付钱的。”

    李港归也不免来了兴趣“不付钱?那不是白拿吗?”

    刘福春:“也不全是白拿,一般来说,打欠条是最常见的情况。反正要钱就找单位要去。单位是不会倒闭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三角债。你欠我的我欠他的,互相欠钱还不了。”

    “那么每家单位都还钱的话,三角债不就没了吗?”李港归有些疑惑。

    “也不行,郭嘉前两年就开始整治三角债。将‘债务链条’一根根的梳理,打通,然后给源头欠债的工厂进行了转向贷款。责令拿到贷款的单位用这些贷款还清债务。投入了二百多亿。但是现在欠着钱的单位还是多得很。牛效力以前在施工单位工作,应该也知道一些。”

    “现在想让你接手这家工厂,最好开门见山。直接把债务问题摆上台面,如果债务问题解决不了,搞什么都是白搭。”

    大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会,不多久就天晴了。

    三辆车停在了,此行的第一家机械制造工厂,阳成重机厂

    工厂大门紧锁,只是时不时传来机器哒哒哒的声音

    “你好,我们是收购考察组的。”刘福春下车叫开了门

    被欢迎进去之后,李港归四处打量着。斑驳的红砖墙面,上面还用大字报的笔触漆着标语。

    地面没做水泥硬化,踩下去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不堪。屋檐上还在往下滴水,布满水迹的蜘蛛网在墙角挂着。厂房里几课老树枝繁叶茂。

    这家工厂多少是有些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