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鹤冲天之穿越到武林世家
繁体版

这个少年好俊俏

    徐鹤好不容易穿好护甲,接过槌枪,就被他师父兜屁股一脚,踉踉跄跄踢上了赛场,结果是直接赢得一场哄堂大笑。

    这个时代的护甲倒是不简单,胸腹一体,由一块厚厚的大牛皮做成,用绳子绑在身上,两腿两臂也各有一片,左手前臂还贴心地做了一个筒形的长护腕。

    就是没有头部的护具。

    不是说古人不懂打头啊,更不是后世喷子们所说的传武不会护头之类的屁话,大枪搏杀,哪里挨着一下就是嗝屁,哪怕手指擦着,等着你的也就是弃枪等死的下场。

    躯干圆滚滚肉乎乎的,目标既大,又不灵活,岂不是最好的目标?扎它难道不香吗?

    人的脑袋,目标既小,又会左摇右晃,练家子的脑袋更是滑不留手,近身抡拳也不一定摸得着它,拿枪刺它?费劲不费劲?且不说扎得着扎不着,枪头抬高了,自己的肚子不想要了?

    对面的马十三,右手握着枪根,左手空着,枪头耷拉在地上,他散漫地在场上溜着小碎步,还不时轻轻弹跳几下,在徐鹤看来,却是有点像拳击比赛场上世界拳王出场的样子。

    徐鹤走上前,距离对方三丈开外,就端好枪,准备刺杀,忽然只见另一个不认识的军官走上赛场,喊了一声:“先把枪放下。”

    这名军官走到场中站下,位置不偏不倚,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裁判。

    对手马十三依言把枪放下,枪头指向场中,他自己就站到大枪左侧。

    徐鹤回头看看师父,见杨进点点头,他也依样画葫芦地放下了大枪,不过他站在大枪右侧。

    就在他紧盯着场中的裁判,等待着开战的号令之时,忽然看见几个士兵嘻嘻哈哈地走进场来,手里拿着两件白色的罩衫,不由分说,七手八脚地就往两人身上罩去。

    又有个士兵提来了个木桶,里面晃晃荡荡的,竟是半桶红色的颜料,也不知道是什么成份。两个士兵各拿一块破布,在桶里吸满颜料再拧干,各自包裹住两柄槌枪的枪头。

    徐鹤大致看明白了这一番操作的用意了,身上穿上白色罩袍,枪头沾上颜料,扎起枪来,一枪一个红点,谁挨的枪多,谁身上的红点就多。

    围观吃瓜群众看到这番操作,顿时更加高兴了,议论声也纷纷大作,一枪扎得红花开,岂不是很好看?看热闹谁会嫌事大?

    只是当徐鹤穿好白色罩袍抬起头的瞬间,吃瓜群众齐齐一惊,议论声顿时平静了一下。

    “天哪,这个少年好俊俏!”

    不知道谁家的花痴婆娘率先发出了一声惊呼。

    接下来,场下的议论似乎就被带歪了风向。

    “喂喂喂,那少年,说下亲事没有?这边三娘子招女婿啦……”

    “招什么女婿,老娘都想亲自上阵了呢!”

    “呸,你这不要脸的婆娘……”

    “啊哈哈哇呀呀呀……”

    吃瓜群众歪起楼来没有边界,想像力丰富得不得了。

    场上裁判手中高举小旗,往下一挥,口中一声令下:“比武—开始!”

    马十三左脚一顿,右脚踩着枪杆一碾,脚尖一勾,登时将枪尾挑起半人多高,他迅速伸手抓住枪尾,往回一拉,双脚原地站出一个丁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拉到侧右方比肩稍高,枪头依然拖地,枪身长长的斜伸出去,站在那儿洋洋自得。

    “好!”

    “好一个懒扎衣,漂亮!”

    吃瓜群众顿时爆发出一阵叫好之声。

    原来这个时代比扎大枪也是有仪式感的,开场前要把大枪放在地上,比赛时再用脚踢起。

    徐鹤心中一哼,踢杆子谁不会?平常在家练花枪棍棒,不也经常踢?于是他也用右脚轻踩枪根,微微一碾,待枪杆滚上脚面,他勾脚尖猛的向上一挑!

    枪身“腾”的一下飞起一人多高,徐鹤轻舒右臂,接住回落的枪根,右脚大步往回一撤,带动右臂牵拉着枪杆往后扯起,顿时整根大枪横身离地,飞起空中,徐鹤左手在半空一接枪杆,步子迈成反向的大弓步,两手一拉一举,后手高举过头,左手平肩伸出,大枪枪头斜向左面下方远远伸出,摆出一个标准的顺风扯旗的姿势。

    “哦哇……”

    围观群众不淡定了,顿时一片赞叹之声。

    “哇,这也太帅了吧……”

    “三娘子,你快上……”

    “不行,让我来……”

    大胡子马将军那边,几个人都不服气,嗤之以鼻:“哼,花拳绣腿!”

    杨教头却很得意,他睥睨四顾,虽然不知道徐鹤的这个动作是哪里学来的,却不影响让他借机装一会逼。

    其实,徐鹤的这个造型,是从后世的武侠电影中学来的。

    马十三脸色一冷,收起摆酷的架子,端起大枪贴在身上。

    徐鹤不敢小看他,也赶忙收起架势,放平大枪。

    场外群众的议论声也渐渐安静下来。

    徐鹤谨守中四平枪势,双腿微蹲,枪杆贴腰,枪头放平,遥遥指向马十三。

    马十三却没有拿桩站架,枪身贴着他的胸口端起,比徐鹤的枪身高出一尺。

    他也没有站在原地,平端着枪,脚下缓缓走动,绕着徐鹤走起了圈子。

    徐鹤却没有随着他走动。毕竟他只学了一天扎枪,别的什么也不会,端起大枪,他都不知道要干什么。

    马十三一边走转,一边轻轻转动手中枪杆,枪头慢慢绕着徐鹤的枪头打转,一忽儿上,一忽儿下。

    徐鹤原地不动,却是以前脚为圆心,后脚随着马十三的移动反方向弧形挪动着,枪杆就像一个指南针,枪头始终指着对方。

    这样一来,转着转着,马十三不知不觉变成了绕着徐鹤转圈的傻驴,徐鹤脚下画小圆,他就转大圈,等他苦逼地转了半天,徐鹤只需要微微转一下身,就能够保持正面对着对方,枪头永远指向对方,安逸无比。

    看到这儿,杨进忽然一拍大腿,想明白了好大一个拳理。他心说:“妙啊,没想到就是这样!这不是太妙了吗?”

    没错,这个打法,是徐家的不传之秘,称为磨转脐不转,就是以自己为圆心,无论对方怎么转,我只要站在原地,稍为转上几度,对方就要围着你跑上半天,你转九十度,对方就要跑上四分之一圈,哪怕对方动作再快,忽的一下跑到你身后,你只要一转身,就仍然逮着他了。

    在拳脚搏斗中如此,在枪术对扎中作用就更大了,因为枪的长度,两个人相距至少三丈,以三丈为半径画圆,圆心转上半圈,圆周上要跑多远?累不死他个傻小子。

    杨进扎枪扎了大半辈子,往常都是双方相对绕圈,以双方大枪接触点为核心,双方往往势均力敌,谁也不占明显的优势,虽然心中隐隐有些想要改变这一局面的想法,却从来没想过只要自身一旦站下不动,就立马能够翻转场面掌握局势,而如今看到了徐鹤的站法,才真正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马十三转了半天,发现始终找不到徐鹤的破绽,徐鹤的枪头永远指向中心点,无论从上下左右进攻,都无法绕开这个枪头,两点之间直线最近,他无论怎么晃悠,他的进攻路线总要远过徐鹤枪头刺到他的距离。

    徐鹤的中四平枪,掌握得非常合格。

    终于,马十三实在忍不住了,他终于知道自己莫名其妙中了别人的圈套。不能再转圈了,再跟着转,跟拉磨的蠢驴有什么区别?他决定了,他要进攻!

    马十三突然停下脚步,口中嘶吼一声,手中大枪抬起高过徐鹤的枪杆,也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一个大步跨出,猛的一个刺枪扎出去,阳光下枪尖闪耀出一点寒芒,如流星似的直扎徐鹤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