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还朝天阙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九還九

    紹興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末

    南宋臨安丞相府

    秋盡冬臨,風即雨近,秦檜坐在內堂,旁邊坐著秦熺,秦檜近來身體微恙,染了風寒,有點咳嗽,秦熺捧著一碗湯藥,準備呈給秦檜,秦檜卻是要接不接的樣子,似在想什麼心事。

    秦熺關心道:“父親為何愁眉不展?可是身子那裏不適?這碗湯藥可是由姜太醫親自調配,用了八種罕有貴重的藥材配製,對身體極好,只有皇上能喝得上。不管如何,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父親,先把這碗湯藥喝了吧!”

    秦檜咳了一下,接了碗一口喝下,回道:“我沒什麼,我本想趁這次微恙誆稱重病,來試探朝上諸公和皇上的反應,沒想到他們一聽到我散出的《病入彌留,亡不待夕》的風聲,竟一個也沒來探病,那也罷了,官家欽定的棺椁楠木還沒開始找,那些老狐狸小狐狸竟開始算計我在朝中的權轄事務,甚至開始與我安插在各州府的主事眉來眼去,明通暗傳,打算接收我在地方上的政官勢頭,財源往還,真是可惡。”

    秦熺安慰道:“其實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經過這番折騰,至少可以引蛇出洞,讓我們知道誰是忠心的,等父親好點,可以開始謀劃,看怎麼清理這些惡貨。”

    秦檜搖頭道:“在朝的那些昏昏庸官,那一個不是自私自利,唯權唯財,那一個會真正忠心於我?只不過我沒想到他們的動作會這麽快,這麽絕。這沒打緊,最主要的是皇上的態度,我散出重病的謠言已快一個月了,但皇上至今連一個太監也沒派來問候,真讓我心寒,不僅於此,我是恐怕皇上受奸人鼓惑,打算棄屣於我了。”

    秦熺回道:“父親多慮了,皇上還要仰仗父親朝上的勢力,中書省,樞密院,兵部,禮部,工部,戶部,大理寺,禁軍,甚至是皇上身邊的侍衛都是父親的人,皇上要是有二想,我們也是要好好提醒皇上。”

    秦檜點點頭,回道:“說得是,是我多慮了。不過你確定大理寺還聽我們的話嗎?上個月邢忠死後,皇上不知那來的天外一筆,破例提拔一個沒沒無名的五品緝司辦右少都尉暫代大理寺卿,讓我措手不及。你知道這個人嗎?”

    秦熺回道:“孩兒只知此人叫王重仁,不過我會找機會探探他的底細。孩兒倒是擔心那重現江湖的朝天闕,據報,邢忠和三色狐都是他殺的,不知他會不會打這裏的主意。”

    秦檜道:“不至於吧,江湖事又與我等何關。況且自從邢忠死後,你不是又多加了六十四個什麼羅漢嗎?”

    秦熺道:“父親,是六十四羅漢陣。孩兒特別從禁軍調派了重兵白天守這丞相府,另外從禁軍,大理寺和兵部調了六十四個高手,另組了一個羅漢陣,兩個六十四羅漢陣一明一暗,晚上守著丞相府。只是這朝天闕聽說二十日前與武林第一人完顏破戰了近一個時辰,最後將完顏破打成重傷,完顏破就此退出江湖,孩兒還是有點擔心。”

    秦檜道:“你要是怕,我把皇上的兩個武功高強的侍衛請來這裏。”

    秦熺道:“孩兒知道,皇上親衛個個都是武功高強,但兩個侍衛又有何能耐能與朝天闕抗衡?”

    秦檜笑道:“這你有所不知,趙無情,趙無義,都是當世高手,他們可是數十年前數一數二的絕世高人。”

    秦熺道:“無情無義?可是皇甫情,皇甫義他們兩兄弟?”

    秦檜道:“這麼久了,我忘了他們真正的名字。他們自從投了皇上,都改姓趙了。他們可是邢忠當年推薦給我,我轉推薦給皇上當親身侍衛。他們倆,無論什麼時辰,至少有一個人會伴在皇上身旁。如果皇上出了皇宮,他們也一定會在左右護著。”

    秦熺喜道:“如果是皇甫情,皇甫義他們兄弟倆,那我們就大可放心了。當年莫聞榜剛出來時他們就佔了第三,第四,只在北無痕和完顏破之後,數十年前卻忽然消聲匿跡,原來他們投了父親,那太好了。”

    秦檜笑道:“榮華富貴,誰不想要,雖說他們只是皇欽侍衛,雖是無權,但位如侯爵,官居二品,享盡人生浮華,要什麼,有什麼,比那江湖虛名還要更實際,且又不用常常打打殺殺,生死搏命,也不用四面樹敵,擔心報復,有此蓋世武功,何不好好武盡其才,報效朝廷。”

    忽然門外有人出聲:“丞相,是秦厚。”

    秦檜道:“進來吧!”

    內堂正門一開,進來一個身體臃腫,身材頗矮的中年男子,但他的雙目卻是炯炯有神,內力修為不低,他正是秦厚。秦厚是丞相府的副師爺兼侍衛總管,武功不錯,雖在莫問榜無名,但要入前五十名之內是綽綽有餘。

    秦厚道:“丞相,宮中太監總司高公公現在在瀚文堂,他是來通報丞相,說皇上在兩刻鐘內會親臨府上探望丞相。”

    秦檜露出一絲詭笑,秦熺道:“父親大可放寬心了,皇上不是親自來看父親了嗎?這說明皇上還是關心父親的。”

    秦檜回道:“是不是關心,我不知道,八成是來做做樣子,順便來探探我的病情,看是否如謠言所傳。”

    秦熺道:“即便如此,皇上親臨正也表示皇上是重視父親的。父親,這戲要怎麼演?”

    秦檜道:“我想想...”

    不一會兒,秦檜道:“秦厚,你回報高公公,說我病情稍為好轉,但仍無法下榻以親迎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秦厚回道:“是。”便出了內堂。

    秦檜沉思了一會兒,道:“我待會就《臥病在床,不克起身迎駕》,如何?”

    秦熺道:“妙!要是皇上硬要探望,那就多咳幾下,但也要拿捏的準,不要讓皇上認為父親已不行了。”

    秦檜回道:“那是自然。”

    說著說著,外面秦厚大聲說著:“恭迎皇上。”

    秦檜道:“說好了兩刻鐘,現下就來了,分明是在耍我。快,扶我上床入被,等皇上進來了,把那空的藥碗喂到我口中。”

    秦熺道:“妙極。”

    說著門一打開,進來了一個身著亮麗錦袍,雍容華貴的男子,後面跟著兩個護衛,長得一模一樣,再後面就是秦厚,那錦袍男子正是宋高宗。

    秦檜假裝剛喝完藥,看到了高宗,一副掙扎要起床的樣子,高宗快步來到了床榻,右手欲舉未舉,想要扶著秦檜,卻又打消念頭,說道:“愛卿,快快免禮,愛卿重病在床,切不可為了這虛禮讓這病情加重,朕和這朝廷還要多多仰仗愛卿啊。”

    秦檜假裝咳了幾聲,有氣無力回道:“謝聖上體卹,臣不敢當。”

    高宗道:“快別多禮。前些日子高公公還跟朕說愛卿病入彌留,讓朕著實擔心,今日特來探望。看愛卿已醒轉了過來,似乎病情慢慢好轉,朕這會兒放心多了。”

    秦檜還沒開口,秦熺插著道:“回皇上,父親卻是本已病勢尪羸,但托皇上鴻福,父親昨日已漸有起色,已能稍稍起身,只是這病來的兇,父親的身體還是相當虛弱。”

    秦檜瞪了秦熺一眼,又咳了一下,接著道:“皇上恩寵,等臣病癒了,一定再鞠躬盡瘁,司...”

    一個死字說了一半,高宗插道:“且住,愛卿病重,這個字說不得。”

    秦檜一副感激涕零之態,回道:“皇上眷寵之恩,臣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秦檜這話一出馬上後悔,只因這八個字平常說的太順了,竟忘了皇上前一句還特別叮嚀,不要說出那晦氣的字,高宗和秦熺眾人也愣了一下,沒想到秦檜竟還是說了出來。

    忽然,外面有些雜音傳了進來,秦厚道:“卑職出去看看怎麼回事。”說著一個箭步,便無蹤影。

    那隨著高宗的雙生侍衛互看了一眼,彼此心中皆覺得這秦厚武功不弱。

    不一會兒,秦厚進來說道:“禀丞相,有人闖丞相府,來人武功了得,在明的六十四羅漢陣已有三十二人死在飛刀之手,剩餘的三十二人正困住來人,在前院相鬥。”

    秦熺怒道:“誰竟如此大膽,竟敢夜闖丞相府,行刺皇上?”

    高宗雖然忌憚秦檜的權傾朝野,但自己也非是庸昏之輩。之前之所以重用秦檜,是因紹興和議,秦檜從中大力周旋,不僅談成了至今十數年的偏安,更重要的是,終於將生母韋氏從北金接回臨安。不想秦檜野心勃勃,之後太過寵信秦檜,以致如今秦檜大權在攬,動也動不得。今日前來秦府,也不過想探探秦檜是否如傳言病的嚴重,若是屬實,那朝廷大權也將重回己手。不想今日一探,秦檜病重似假非假,但看來短期間他是死不了。今夜刺客來襲,絕對不是針對自己,因為自己也是臨時起意,刺客不可能知道自己會在秦府。而秦府十數年來屢傳刺客,今天的刺客八九成是針對秦檜。而秦熺卻《借花獻佛》,將這刺客推給自己,心裏不是味道,高宗用調侃的語氣,道:“丞相,你這丞相府有如銅牆鐵壁,朕應該不用擔心吧!”

    秦檜跟高宗那麼久,早聽出高宗不悅,光這《愛卿》變成《丞相》,口氣疏遠許多,知道秦熺又說錯話,馬上斥責秦熺道:“秦熺,你這養得什麼羅漢陣,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刺客,還驚動了皇上,你這護駕失職之罪不得不治。”

    高宗聽了稍為緩頰,秦熺跟秦檜久了,知道該怎麼做,秦熺回道:“微臣失察,微臣立即問個清楚。”

    說著轉身斥問秦厚:“秦厚,你這羅漢陣是怎麼練得,為何如此不堪,驚動了皇上?”

    秦厚無奈道:“回熺爺的話,現在正包圍刺客的三十二人,和被殺的三十二人,都是前一陣子從禁軍,大理寺和兵部調來的,雖然個個武功不凡,但六十四羅漢陣中,十六人一組的四乘四象陣,八人一組的八柱八方羅漢陣還不是很熟練,況且來人武功極高,飛刀的手法像極季子幽,且又來得突然,那死去的三十二人還來不及組陣,就被刺客一一個個擊殺。”

    秦檜一聽到《季子幽》三個字,頓時嚇得心驚膽跳,當年季子幽的飛刀差點要了自己的命,這十幾年有時半夜還會惡夢驚醒,夢到自己身插數十把七寸飛刀,如今季子幽竟捲土重來,急著道:“秦厚,不是還有另一個六十四羅漢陣嗎?”

    秦厚回道:“正是,那在暗的六十四羅漢陣已在旁蓄勢代發,若那三十二人挺不住,這真正的六十四羅漢陣會將這刺客擊殺。”

    這時在高宗旁的其中一個侍衛道:“皇上,要不屬下去看看。”

    秦檜急著回答:“不可,無義,你要在這裏保護皇上,刺客也許不止一人。”

    原來那兩個雙生侍衛正是趙無情和趙無義。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秦檜是要這兩個世外高手留守原地,保護皇上,更是保護自己。那出聲的人回道:“丞相,卑職是無情。”

    這時高宗笑道:“他們倆個跟朕這麼久了,有時候朕也分不清誰是誰。朕只好命他們腰帶顏色一個青一個紅,青色是老大,紅色是老二。”

    說話的人著青色腰帶,正是趙無情,另一個人著紅色腰帶,正是趙無義。

    高宗接著道:“丞相說得有道理,你們都留在這裏,靜觀其變。”高宗似是不太擔心刺客,也許是有趙無情,趙無義倆大世外高手保護,也許是覺得今天的刺客只是針對秦檜而來。

    秦熺道:“秦厚,你去看看情況如何,有任何進展,速來通報。”

    秦厚一聲是,便又出了去。

    這時高宗道:“朕今夜來探望丞相,本以為就在宮外幾步路,也沒帶多少侍衛,沒想到會在丞相府遇到刺客,無情,你覺得需不需要從禁軍調些人過來。”

    趙無情回道:“皇上毋需掛心,就一個小小的刺客,我們兄弟應付的來。”

    秦檜的表情不以為然,雖說趙無情和趙無義都是自己安排在高宗旁邊的人,但礙於高宗顏面,不敢對趙無情差使命令,也只有同意。

    這時秦厚又進來,但形色沒有當初那麼自在,秦厚急著道:“回熺爺,來人將第一個羅漢陣剩下的三十二人又撩倒了,一樣都是飛刀致死。第二羅漢陣的前陣八柱四宮陣已包圍著那刺客,正在惡鬥之中。”

    眾人除了那雙生親衛開始有點擔心了,秦熺緊張道:“這麼快三十二個高手就沒了,再…再探。”

    等秦厚出去,秦檜接著道:“秦熺,除了這羅漢陣,府中再沒有其他護衛了嗎?”

    秦熺回道:“平常夜裡一百二十八人守著丞相府應是綽綽有餘,只是沒想到今夜來人極為棘手,幸好這裏有趙前輩兩位高人護著,孩兒想這裏應是安全的。況且,這第二個羅漢陣從來沒有人過得了。還請皇上和父親寬心。”

    秦熺口頭這樣說,但其實心裏還是在擔心來得人是否是自己猜的那個人。

    不一會兒,秦厚喘著跑了進來,說道:“來人不到一刻鐘就將八柱四宮陣破了,損了約二十餘人,現在來人已殺到中庭,四十餘人用六合羅漢,分二四層六方位包圍住來人,正殺得難分難捨。”

    這時趙無義問道:“你可看清來者何人?”

    秦厚回道:“來人蒙面,著深藍勁裝,手中握著一把烏黑微紅的劍,高約五尺七八,身手極為靈敏。”

    趙無義咦了一聲,道:“現下中原武林能連殺八十幾個高手,輕而易舉的破了八柱四宮羅漢陣,闖到丞相府中庭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就算是季子幽重出江湖,也沒這等本事,難道,難道是傳言近日打敗完顏破的朝天闕?”

    眾人聽了皆大驚,高宗卻是不知江湖事,道:“朝天闕是誰?”

    秦熺回道:“回皇上,朝天闕正是朝廷要緝拿的殺人重犯,此人不僅殺了前燕王完顏旭,燕世子完顏永昭,大理寺卿邢忠,和左少卿兼刑司都尉馬霖,也相繼殺了一些知名的武林高手。現下大理寺,兵部,刑部都在追緝這個重犯。”

    高宗道:“是他殺了完顏旭?殺得好。只是他為什麼要殺這些不相干的人?”

    秦熺回道:“其實朝天闕所殺之人都跟十四年前岳少保伏法有關。當年為了引開中原武林高手,避免他們劫獄救岳少保,邢忠設計聯合這些被朝天闕所殺之人與金宋我方高手,在汴京附近殲滅了大部分這些逆賊,朝天闕也許是為了報當年之仇。”

    高宗一聽與岳飛有關,心中忐忑不安,驚道:“那,那,這個刺客是針對朕而來的?”

    這時趙無情道:“皇上行蹤隱秘,來人不可能知道皇上在此。秦府守備森嚴,高手眾多,比之皇宮猶過,若這刺客意欲行刺皇上,應不會挑這個時候來秦府自找麻煩。臣以為應是針對秦相而來。這位秦兄,請再到中庭去看看情形如何。”

    秦厚點了個頭,便又出了內堂。

    秦檜看了趙無情ㄧ眼,心裡不是滋味,趙無情這一番說辭,不僅道出刺客真正的意圖,更彰顯出秦府的防衛比皇宮還高一級,秦檜平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此時竟無言以對。

    這時內堂之人開始緊張起來,連趙無情,趙無義也心中開始懷疑,如果來人是近日打敗天下第一人完顏破的朝天闕,兩人之力到底能不能擋住來人。兩人自信憑兩人聯手,如果對上完顏破,至少還可互相支援,保個平局。但對上這未知的朝天闕,從未對過手,實在是沒有把握。

    不到兩刻鐘,秦厚摀著胸口,進了內堂,踉蹡幾步,便倒在地上,一寸刀柄露在胸口之外,是一把飛刀。

    趙無情,趙無義見狀馬上拔出劍來,護在高宗面前。秦檜秦熺也跑到高宗後面,佯裝要保護高宗。高宗咦了一聲道:“丞相,你不是重病在床,不刻起身嗎?”

    秦檜神色稍為變了一下,卻辯稱:“皇上安危,就算微臣病重,也要挺身護駕。”在場眾人聽了都知秦檜在狡辯,但大敵當前,也無暇去在意。

    不一會兒,一個著深藍勁裝的蒙面男子闖入內堂,趙無義不待那人雙腳過了門檻,馬上一劍刺出,那刺客沒料到這劍刺的這麽快,顯是武功極高,不敢怠慢,退到了內院空地,趙無義一劍刺空,愣了一下,趙無情喝道:“走,出去。”說著趙氏兄弟便衝出內堂,將那刺客以左右包夾之勢圍住。

    半蝕之月,夜影朦朧,隱隱微弱的月光照在丞相府介於中廳和內堂的內院,這內院有三十餘尺見寬,四周都植了些簡單花草,只是秦檜不像一般當朝權貴,不喜在自家廳院弄些園亭橋池,奇石異林,倒是在空地上弄了個偌大的大理石岩,二十尺見寬,一尺厚,埋放在內院正中央。那塊大理石岩可是從嶺南專挑水墨花岩,在原產地開採,在原地鑿切成現在的尺寸,在當地費了半年,鑿壞了十數塊類似大小的石板,最後鑿成了三片,然後千里迢迢,往南先運至廣州,再由廣州走海路運到臨安,才終於有這塊值得放在丞相府《完美》的石板。完美,不只是因爲它的大小,它的澤色呈青白之色,幾近無暇,更是它有一左一右兩片青紋,左似龍、右似鳳,夜裡月映,石紋鑠鑠,上承月,下履星,秦檜看了滿心歡喜,馬上選了這一龍鳳崗石,其它兩片便給了秦熺。後來秦檜叫個手藝極高的石匠用秦檜自創的字體,在這龍鳳石右上刻了幾行字:

    左龍平昇

    右鳳和鳴

    星月安寧

    天地物承

    這幾行字不僅寫出了這龍鳳石的特殊之處,也寫入了秦檜在亂世中的別思,《平和安物,昇鳴寧承》的不世之志。那刺客看了這最後一句,心想:“這秦孽居然還有這等天地承物之解,只不過他把自己當成天地了。”

    趙無情,趙無義站在這龍鳳大理石上的龍鳳之首,那著深藍裝的刺客站在龍鳳二尾的中間,兩兄弟成左右合擊之勢,趙無情右持劍,趙無義左拿刀,這是當年皇甫世家聞名的《兩極刀劍》,只是近年皇甫家後繼無人,這《兩極刀劍》已久失於江湖。如今在丞相府內院竟再重現。

    趙無情對著那刺客道:“閣下竟然能連破兩個六十四羅漢陣,一下子殺了一百二十九個宮中高手,這天底下大概只有三個人能做到,一個是北無痕,閣下看起來卻身手輕敏,應不是近百之齡。一個是完顏破,完顏破只用雙掌,從未用過飛刀或長劍,況且據說他已重傷逃回北遼。第三個人就只剩下是朝天闕。閣下可是朝天闕?”

    那刺客冷笑一聲,拉下面罩,道:“我不知道江湖上的人為什麼都稱我做朝天闕,我還是習慣別人叫我趙小石。”

    那刺客的確是趙小石。趙無情,趙無義愣了一下,沒想到來人竟自報姓名,而且還是和自己同姓,互看一眼,趙無情道:“好,趙小石。平日我兄弟任一人足以應付任何來犯刺客,只是閣下武功高強,而我倆兄弟亦有護駕之職,也顧不了江湖規矩。你需過得了我們兄弟的《兩極刀劍》才能進得了那內堂。”

    趙小石道:“好,我就會會這與世聞名的《兩極刀劍》。”

    隨後趙小石射了兩隻飛刀,但不是射向趙無情,趙無義,而是射在內堂的門外,恰好釘在門檻之上,似乎是在警告內堂裏面的人別輕舉罔動,趁機逃跑。

    趙小石右手握著昊天劍,左手從胸前拿出一把九寸短刀,右劍左刀,刀在前,劍在後。趙無情,趙無義看到趙小石也是一刀一劍,刀反握,劍斜伸,頗為驚訝,瞬即感受到趙小石刀劍之氣勢。這是一種形,人成反戈。一種氣,無刀無劍。一種意,這個意兩人都無法理解與體會,那是趙無情,趙無義對敵無數,第一次碰到的,説不上來的氣勢。

    月輝之下,龍鳳石的石紋反射,隱隱閃爍,三人的倒影映在龍鳳石上,卻又像是另一幅墨畫。只是此情此景卻伴隨著嚴肅的殺氣,來自趙無情,趙無義的殺氣。趙小石卻是似有又無,摸不清的氣,好像是夜,好像是月,好像是星,好像是石。這也是為什麼趙無情,趙無義對敵第一次感受到,摸不清,解不了的氣勢。

    忽然,趙無情,趙無義動了。趙無情劍指趙小石的左眼,趙無義刀劈趙小石的右腿,劍快,劍藏七式,可點可挑,可刺可打。刀更快,刀蓄六變,沉,掃,壓,劈,扭,彈。但見趙小石以左手刀擋住趙無情的劍,同一時間,反身右旋,趙無情運了內力以劍施力想震開趙小石的刀,不料一震反被趙小石內力反彈,自己反被震開,而趙無義的刀劈卻因趙小石的右旋身竟撲了個空,趙無情一被震開,趙無義後半背便曝露在趙小石右劍壟罩下,趙小石趁反旋反震之勢,右劍迴斬趙無義腰身。

    當趙小石迴旋的劍正要掃到趙無義,趙無義靈機一動,抓住趙無情的衣襟,順著趙無情被震之勢逃開趙小石的攻擊。三人過的第一招,兩極刀劍的《左萦右拂》,極易讓對手左支右絀,趙小石卻輕描淡寫,反旋一擊,反守為攻,若不是趙無義機靈,趙無義恐要傷在趙小石劍下。

    只一招之險,讓趙無情,趙無義心驚不已,驚的是趙小石劍勢刀勢之快,快過《兩極刀劍》。驚的是趙小石認招解招之巧,猶若天來之筆。驚的是趙小石內力之強,居然一舉震開趙無情。要說趙無情,趙無義這《兩極刀劍》所向披靡,兩人自身武功已能列武林翹首,更何況兩人刀劍聯手。二十餘年前,趙無情,趙無義曾在無意間碰上完顏破,兩人以這《兩極刀劍》與完顏破打成平手,這場對決只有三人知曉,但後來趙無情,趙無義轉投秦檜宋廷,就此藏隱於江湖。雖是如此,兩人仍一直勤練武功,未曾懈怠,雖說沒有驚人的精進,但在武林上卻沒有不能應付的人,兩人自忖在武林上若刀劍聯手,那是天下無敵。然而今日就這一招,兩人心知碰上了平生大敵。

    趙無情,趙無義再出,這次是一上一下,刀在上,劍在下,來勢洶洶,《兩極刀劍》之所以天下無敵,最主要是趙無情,趙無義倆人的武功修為已在上乘,再加上倆人兄弟心意相通,讓這《兩極刀劍》威力更大。一刀一劍,一上一下,快,快得像是閃電,快得眨眼即至,就在趙無情,趙無義以爲快要得手之際,趙小石卻消失了。刀再快,也捕捉不了月影,劍再疾,也撈不住夜色,至少這是趙無情,趙無義現在的感覺。

    這時趙無義喝道:“在上頭!”不知何時趙小石已跳上右旁的內院屋緣。《兩極刀劍》快,快如閃電,但趙小石身形更快,快得連趙無情,趙無義的眼睛都沒辦法辨認到趙小石在何時,用何法,縱到何處。一個人的輕功若此,那有什麼刀劍陣法攔得住,這人已不是人,他,是神?是鬼?還是這夜的幻影?難怪兩個六十四羅漢陣都攔不住。

    再一眨眼,趙小石又現在趙氏兄弟面前數尺之外,兩人一愣,趙無義馬上反應,身形一愰,繞到趙小石身後,趙小石卻也不動,就這樣被趙無情,趙無義前後圍著。這時,刀劍再起,刀先行,劍後至,趙小石轉身,手上一刀一劍擋了兩極刀劍第三波的攻勢,之後趙無情,趙無義接連出了數十招,不管是左刀右劍,上劍下刀,前刀後劍,劍斜刀彎,刀劈劍砍,劍迴刀還,趙小石總是能從容接招。之後,趙無情的劍越來越快,越來越輕,趙無義的刀卻是越來越慢,越來越重,刀劍夾擊變了步驟,兩人想以此擾亂趙小石,趙小石卻還是應付自如。

    忽然,三人停住了。三人的位置恰巧還是在原來龍鳳首尾的位置。月一樣的陰晦,夜一樣的深沉,三人凝神,各在緩息,就這樣對峙了約半刻鐘,趙無情,趙無義相互交換了眼神,兩人再度出手,刀劍同時攻向趙小石的下盤,趙小石縱到數尺外,趙無情,趙無義刀劍互碰了一下,刀劍一上一下再次攻向趙小石,這次是劍在上,刀在下,就在這刀劍之鋒臨近趙小石,趙無義一拍,趙無情左手一接,趙無義的刀竟落在趙無情之手,而刀劍攻勢不減反增,趙無義卻是雙掌撲向趙小石的下半身,驟然變招,這下等同四個絕世高手近身同時攻向趙小石,趙小石右劍一提,擋住了趙無情的左刀右劍,左手短刀趁勢射出,飛刀離手,射中了趙無義的胸膛,但由於趙無情,趙無義變招在一瞬之間,出人意料,趙小石卻無法避開趙無義的左掌,身上受了一掌。

    只聽趙無義悶哼一聲,倒地不起。趙無情見狀,忙跑到趙無義身旁,抱著趙無義,急道:“皇甫義!皇甫義!”

    皇甫情和皇甫義雖已年愈半百,但自小從未真正分離過,從小時候一起玩耍,一起習武,弱冠後一起闖蕩江湖,一起游俠人間,後來又一起當宋高宗的親身護衛,可謂同福同難,兄弟情深。

    趙小石受了趙無義一掌,這掌因趙無義中了飛刀,威力大減,卻也讓趙小石受了不小內傷。就在皇甫情呼喚著皇甫義的時候,趙小石天地訣內息心法自行運起,開始自療內傷。

    皇甫情摸著皇甫義的身體,不見任何血跡,正覺奇怪,趙小石道:“皇甫義前輩只是被點了昏穴而已。”

    皇甫情半信半疑,點了幾個穴道,皆是無用。趙小石道:“神庭,華蓋,廉泉,神闕,依序如此三次即解。”

    皇甫情不疑有它,馬上照做,不一會兒皇甫義慢慢紓醒了過來。

    皇甫義看著趙小石道:“你為什麼不殺我?你本可直接用飛刀致我於死,你卻用刀柄點了我的穴道,導致你的刀勢緩了一下,才讓我的這一掌出得了手,否則,以你現下的武功我倆絕不是你的對手。”

    趙小石低聲回道:“義父聶霸天曾告戒在下,若是碰到兩位皇甫前輩,應以武禮對待,晚輩自是知曉兩位前輩護駕職責所在,況且兩位前輩從未助那奸相做任何泯天背良,大罪大惡之事,晚輩豈能痛下殺手。今日晚輩不是針對皇上而來,還請兩位前輩高抬貴手,讓我進去。”說著便看著皇甫兄弟。

    皇甫情回道:“聶霸天是你義父?難怪。”

    皇甫兄弟倆人互視良久,皇甫情道:“罷了,罷了,皇甫義,我們改歸皇甫宗氏吧!這護衛不做也罷!”

    皇甫義點了個頭,隨後皇甫情向趙小石比了比,趙小石會了意,一個縱步,點了皇甫情和皇甫義的穴道。

    內堂內的宋高宗,秦檜,和秦熺不敢踏出內堂一步,三人倒是站在門檻邊看著三人決鬥。這段趙小石最後的言語三人倒是沒聽得到,只是看到趙無義倒下,趙小石受掌,不一會兒,趙小石趁趙無情不注意便點了倆人穴道,直奔內堂。

    三人見到形勢逆轉,宋高宗退到內堂後牆,秦檜秦熺卻躲在床榻簾後。趙小石跨進內堂,看到了宋高宗,往左一瞥,知道秦檜秦熺躲在床後,幾個縱步,趙小石將秦檜秦熺點了穴道。

    這時宋高宗用顫抖的口吻道:“來…來者何人,竟敢驚動朕!朕…朕的禁軍侍衛馬上就會來救駕,你…你不要亂來!”

    趙小石一眨眼來到宋高宗面前,看著宋高宗,道:“沒想到趙構你也在這裏,也好,省得我跑兩趟。”

    宋高宗用似怒非怒的口氣道:“大...大膽刁民,竟敢直呼朕名諱,你...,你意欲何為?”

    趙小石回道:“趙構,趙德基,趙康王,我自是稱得,照輩分我應稱你一聲叔父。”

    宋高宗驚道:“你,你說什麼?你竟敢如此藐視皇家!”

    趙小石笑道:“皇家?這皇家我還不希罕。要不是父親的遺願,我才懶得理你。照排行,父親是你的堂哥,本應賜名趙樺,只是我的祖母不是個什麼公親貴族,只是一個奴婢而已,所以父親只有本名,趙永樺。我也有個別名,趙玦,一個有缺陷,沒人要的玉石。”

    宋高宗不敢相信,驚道:“你!你是趙永樺的兒子?朕以為趙永樺早已離世,並無子嗣,沒想到!你…你是和誰密謀篡位,要刺殺朕?”

    趙小石聽了大笑,思慮轉了一下,道:“的確,今天我來此地,是來殺一個人。看在你是我叔父的分上,我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決定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必須是這內堂三個人的其中一個,要麽是你,要麽是秦檜,要麽是另外一個人。是誰,你來選,怎麼死,我決定。”

    宋高宗疑道:“你…你真是侄兒,玦兒?”

    趙小石拿出一塊玉,上面刻著《樺》字,這是趙宋皇家僅有的皇玉,上面會刻著賜名,宋哲宗先賜了玉給了趙永樺,但整個正式的賜名卻被高皇太后壓了下來,之後趙永樺被蔡京收留培養,到了宋哲宗病危,引起黨爭,趙永樺終究被放棄,流落世間。

    宋高宗一見,紓了口氣,道:“原來真是侄兒,有什麼事好說,這幾十年委屈你們父子了。”

    宋高宗話鋒一轉,道:“侄兒,剛剛所言當真?就殺這內堂內一個人?給朕決定?”

    趙小石回道:“就一個人。”

    宋高宗放寬了心,喜道:“甚好,甚好,真的?朕選一個人,侄兒就放過朕了?”

    趙小石回道:“叔父不必多疑,侄兒對這皇家沒什麼興趣。”

    宋高宗高興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宋高宗自忖,這內室三人,到底要選誰,自己當然不會自告奮勇,至於是秦檜還是秦熺,宋高宗想了想,若除了秦熺,秦檜仍是大權在握,眾多政令都被遏制掌控,若留了秦熺,秦熺勢力不大,足以應付,當下決定,對趙小石道:“那就秦檜吧!”

    趙小石笑道:“好,你就賜他一碗藥,再放幾粒你右手指戒裏面的鸩粉即可。反正他已《病入彌留,亡不待夕》,你是《順理成章》的讓他順利上路而已。你也別擔心他們會聽得到我們說的話。他們穴道已被我點了,昏迷不醒。”

    宋高宗看了看秦檜秦熺,又看了趙小石一眼,道:“侄兒連這指戒裏的鸩粉都知道,真是讓朕驚嘆佩服。”

    趙小石道:“還有一事。”

    宋高宗心想趙小石不會是又反悔,或給了自己一個大難題,急忙道:“侄兒,請說。”

    趙小石道:“我不需你給父親或我正名,但你要給我祖母李佳宜一個名份。這是我父親的遺願。”

    宋高宗鬆了一口氣,回道:“准侄兒所請,朕一定追封姑母,請侄兒放心。”

    趙小石接著道:“這藥一定要在明日亥時前賜,若後日秦檜氣息還在,他的命我自會來取,不過那皇家之位的事我就會重新考慮。別忘了,我既能進得了丞相府,並打敗了你身旁的兩大高手,我也能在皇宮來去自如。只要叔父賜了這藥,你我就此朝廷江湖,互不相干。”說著趙小石便消失在宋高宗面前。

    紹興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午時

    莫聞和子丹駕著一座牛車,來到臨安採集一些藥材,牛車緩緩靡靡,經過一些街巷,偶會聽到幾群小兒,重複歌頌著一段三言詩:“朝天闕,從天降,行蹤秘,武功高,匡正義,除不公,滿江紅,正氣豪,殺豢犬,滅金狗,九連還,步步挑,九還一,除馬霖,九還二,滅唐彪,九還三,殺燕子,九還四,七斗掃,九還五,奪朝午,九還六,燕王剿,九還七,清大理,九還八,叛仇報,清君側,冽奸臣、九還九,必來到。”

    莫聞聽了笑了一笑,想著這三言句中,九還的細節,不知是天地幫的那個人洩露出去,才有這麽毛舉缕析,精彩貼切。這時牛車行經麗正門附近,人声嘈雜喧囂,莫聞好奇打開牛車窗戶一看,一個偌大府宅之前聚了不少人,都在交頭接耳,子丹耐不住,道:“我去看看怎麼回事兒。”說著便下了牛車,往人群奔去。

    便一會兒,子丹回到車上,興奮的道:“秦檜死了!秦檜死了!”

    莫聞問道:“怎麼回事?秦檜怎麼死了?”

    子丹道:“那個大宅就是丞相府,府前掛了大小白孝簾,白燈籠,那些吵雜的人都在丞相府前議論紛紛,聽說是秦檜病入膏肓,昨晚過世的。”

    莫聞說道:“終於死了!人再怎麼呼風喚雨,也總逃不過一死。走吧,死則死已。如果前面人太多,就繞道而行吧。”

    說著說著,忽然之間陰雲密布,開始下著滂沱大雨,聚在丞相府的群眾都紛紛散去。莫聞的牛車也省得繞路,徐徐而行,待經過丞相府門前,莫聞好奇,打開窗戶一瞧,兩個碩大的紅橡木門,門緣都懸掛著橫簾白布,兩旁掛著幾個白燈籠,莫聞倒是看著門前兩大石柱,卻也披蓋了一層白布,此舉倒是引人注目,因為即使顯貴如皇親者,喪葬之期,宅前石柱是不纏掛白布的。這時雨勢漸減,風倒是越來越大,吹著那圍著石柱的白布,莫聞仔細一瞧,兩條長白布因為雨淋,濕附在石柱上,竟顯出石柱上十二個大字,右石柱讀:“五秋原少保仇”,左石柱讀:“朝天闕九還九”

    莫聞會心一笑:“九還九,仇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