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他和他
繁体版

第二十章

    李涧中梳理了一下自从开始寻找王文武以来的所发生的事情,没想到找来找去找到最后竟然变成了寻找另外一个人,事情的发展感觉非常的随机,涧中只能依靠手头的线索往下摸索,但完全不知道线索会把自己引向哪里,不知道前方会找到什么,就好像是你从一口黑洞洞的深井里往上拖一根绳子,你只能看到被拖出井口的那部分绳子,只能不断地猜测绳子那头到底是系着什么东西。

    不过,李涧中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关于全斌逃跑的动机,会不会恰恰是王文武这个身份暴露了全斌呢?全斌冒用王文武的身份企图隐藏自己的身份来躲避追债人,但是他并不知道王文武也陷入了债务的死循环不断被人追债,追债的人在找王文武反而却在南京找上了冒用王文武身份的全斌。改名换姓的全斌本来就可能是为了躲避追债,被再次找到之后,于是就一走了之……但是这中间还是有太多的疑点。

    张运打电话给李涧中,要他过来一趟。涧中知道应该是关于影碟的事情,电话里不方便多说。不过,张运给了李涧中一个大大的意外。那批影碟都被张运卖掉了,而且卖得很不错。张运本来打算10块钱一张卖掉,但是后来这批影碟在秘密论坛里口碑很好,于是张运就涨了点价,最后卖完所有影碟之后算账发现,总共卖了110000块,超出了预想。

    张运把涧中喊来,就是想把剩下卖影碟的利润交给他。当李涧中知道张运卖了110000块钱时,瞪大了眼睛不太相信,直到张运把成沓的现金放在他面前。张运之前已经给了李涧中50000块钱,这次准备把60000块钱利润也都给涧中,自己只当是给涧中哥帮忙。但是,这笔钱的数目大小远远超过了李涧中的预计,所以他决定给张运留下了10000块钱,不能让朋友白白付出。

    人心里都会有个天平,左边称着付出,右边称着得到,付出多少就期待得到多少。如果付出与得到不接**衡,这关系早晚都会出现裂痕,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缘故就是付出和得到。

    剩下50000块钱意外的利润,李涧中自己留下了一半钱,算是弥补一直以来的花费,剩下的一半25000块钱,他留给了闵莲莲。

    闵莲莲快生了,涧中把这些钱给闵莲莲想着是帮她一把,好让她有足够的钱去生产,至少在这段不方便工作的时期里,不至于经济方面太过困难。另外的一点私心是,李涧中在心里劝慰自己,这就相当于把脏钱捐了出去,负罪感与慈善感貌似能够互相抵消一样,这样就给自己做的这一把色情生意找到了一个自己能够信服的解释。

    可是,闵莲莲无论如何不答应要这笔钱,倒是一旁她的母亲拽着闵莲莲的胳膊让他谢谢李涧中,暗示她收下这笔钱。李涧中只好跟她说,这笔钱不是自己的,而是杂志社的同事们一起给你捐的,你不收下,我也没法退回去,闵莲莲这才收下,而且还挺着个大肚子让李涧中代她谢谢大伙儿。

    但是,李涧中并不只是对闵莲莲撒了这一个谎。涧中并没有告诉闵莲莲,自己找到了王文武,但是,王文武却并不是她的丈夫。涧中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告诉了闵莲莲,自己的丈夫冒名顶替了一个叫做王文武的人的名字和身份,而她竟然不知道自己与之日夜相处的男人、自己为之怀孕的丈夫的真实姓名,这一切对于一个即将要生孩子的女人得是多么大的一种打击?事情的真相既然已经非人所愿,那就不在乎非得在这一刻揭开。

    心里有所隐瞒,李涧中就没有在闵莲莲这里呆太久,生怕不小心再说出了真相,真相是一把刀,扎哪哪出血。涧中找个借口,尽快离开了。

    回到家里,李涧中思考了很多。尽快去一趟王文武所提到的“昆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肯定是最主要的,不过,李涧中也不由得开始对一个问题有了好奇,那就是债务问题。在王文武和全斌的事情里,都掺杂着债务问题,他们都被追债人所逼迫,但是又不完全类似,涧中对此产生了好奇。

    于是,李涧中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开始搜索债务的有关问题。首先跳出来的就是许许多多各种各种的贷款信息,每个人都想通过放贷赚钱,坐吃利息,每个人都想变成食利阶层不劳而获。涧中随便翻看着网页,“好贷网”、“易贷网”、“快贷网”、“你我贷”、“容易贷”、“小贷网”……各种能够放贷款的网站排着队占据着搜索页面的前几页,而且浏览器的右下角还时不时地跳出弹窗提醒你一个又一个可以贷款的网站。电脑浏览器仿佛看透了你的心思,在你每一下点击鼠标之后,总能看到关于贷款相关的信息。

    李涧中越看越觉着滑稽,好像这世界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格去借钱,每一个人也都时刻准备着放贷。

    要知道,就在距今大约600年前的中世纪的欧洲,放贷甚至是罪恶的,基督教对此极力反对。尤其,高利贷甚至是“人神共愤,受教义谴责”的,与基督教慈善之心相悖的,高利贷的放贷者会被逐出教会。

    同时期的中国明朝,对于民间借贷也是有反思的,尤其是高利贷。明朝甚至在立法中规定了相对较低的民间借贷利率和相应的违法责任。《大明律》规定:“凡私房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违者笞杖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由此可见,明朝法律认可的放贷利息标准是不超过月息三分,换算成年息也就是36%,而且是单利不是复利。

    当时的欧洲世俗社会也受到宗教的影响,遵循朋友间无需金钱的原则。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就对放贷者犹太人夏洛克进行了深刻和无情的嘲弄,以至于夏洛克这一经典的食利者形象,被后世人当做了著名的吝啬鬼。一个人因为放贷收息而留名历史,这比起那些渴望死后留名的野心家不知道要容易了多少。而故事中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人宽厚,借钱给别人从不收取利息,夏洛克对此却怀恨在心。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社会气氛压制了贷款行业,欧洲中世纪则是由宗教来压制放贷。那时候的社会,人们以放贷收息为耻,现在的社会,人们却都梦想成为一个放贷者,一个不需要工作即可获得收入的食利者。如果夏洛克活在今天的社会,那么他肯定会是一个成功人士,人人仰慕;但是安东尼奥如果也活在今天,那么他肯定会是一个异类,甚至会被别人当做一个傻子,而不是为人宽厚。

    时间仅仅过去了600年而已,人性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滑稽的逆转。作为一个人,实在不要太期望着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比人性本身变化更快。

    在满屏的贷款信息中,李涧中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网站。在当年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卷入西进运动的普通人都怀抱着淘金梦,大批的美国人奔赴美国西部淘金。但是,真正因为淘到金子而发财的人几乎没有,反倒是周围给淘金者卖水、卖铲子、卖牛仔裤的人发财了,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牛仔裤品牌李维斯就是发迹于那个时代。同样的,放贷的网站那么多,竞争太激烈不容易赚钱,但是替放贷者催收贷款的公司那就少多了。涧中就是在一堆做放贷生意的网站中,偶然瞥到了一家做讨债公司。

    “十年债务催收经验,实力强速度快成功率高。专业追收各种死账、赖账、三角账,不成功不收费”。看这网站的广告语,直白得让人不好意思。讨债公司的网站内容还挺全面,讨债公司的人员据说是来自转业退伍的军人、电信、银行、律师等行业领域资深人士。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家讨债公司的徽标,形状像是一个盾牌,徽标上写着“精武堂”三个字,活像是一家武馆。

    不知道,那些找王文武、找全斌讨债的人,是不是也属于类似的讨债公司,提供资金的、放贷的、催收的、讨债的,围绕着借贷显然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了,就像是围绕在淘金者周围的那些人一样。

    李涧中好奇地点开了一个讨债公司的成功案例,发现案例中的描述遣词造句很值得玩味。案例原文照录如下:

    追讨成功案例:帮助梁女士收回债务

    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每次派遣的人数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金额大的需要的人手就要更多,金额少的那么人手分配上面相对要低一点。其实没有这样的道理存在。要账的时候主要是根据欠款人本身的性格还有综合实力来判断的。

    人数多虽然可以起到压场面的作用,同时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将钱全部还清,但是对于顾客支付给他们的服务费用的话也将更加昂贵一些的。来自HUN省的梁女士在最开始和一家美容院接触过程当中,由于这个美容院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规模不仅十分庞大装修也出于整个行业的领先位置所在,在缴纳了很多钱享受服务以后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想要将后续的欠款所追讨回来但是对方并不买账,而且派出了部分的人进行言语威胁梁女士。

    逼不得已的情况下面梁女士只能够被迫向这些公司寻求帮助了,否则之凭借她一个女人的力量很难强迫对方还钱。公司最终只派遣了3名人员帮助他解决问题,先礼后兵在任何时候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打架有时只会让矛盾更加升级的。

    这家当地的美容院主要负责人其实也是一名女性,所以在交谈过程当中追讨公司内部人员既说了好话,同时也用言语来威胁。可以算是给了个巴掌又给了一个甜枣。几个小时以内这个负责人就将钱全部给追了回来,帮助梁女士不再受到金钱上的困扰。不过每一个追债人员都是需要支付相关的手续费用,所以人越多的话,对于部分追讨金额并不是很大的人而言有点不划算的,人少如果可以解决问题那是最好不过的。

    这篇追讨债务成功案例通读下来,标点符号经常点错位置,语句多处不通顺,很多地方有语病。从细节中可以感觉出来,这家讨债公司实际上并不像是他们自己网站上所介绍的那样高端。如果真是由律师、银行等行业的资深人士组成,最起码文章不会是写成这个样子,所以那个精武堂的徽标,可能更多的代表了这家讨债公司的真实性质。或许真的有法律、金融等行业人士参与其中,但是大部分真正参与讨债的人应该是一些习惯于动武的社会人,如果是专业军人的话还算好点,但很有可能是混混,甚至是黑社会。

    而且,案例中流露出的讨债手段,很可能就是仗着人多势众进行恐吓,先从言语威胁开始,甚至会发展到人身威胁。这些讨债人很有经验,比如会事先调查欠债的是男还是女,为了避免多生事端,他们会看人下菜碟。

    李涧中想起了,王文武提起过的那个他经历的讨债人上门催收的故事,当时就是一瘦一胖、一文一武两个人带领着几个小弟上门催收的。可能因为要占领别人家房子,所以带来的人有点多。但是,他们一路都很文明,靠着欠债人签下的合同,全程都只是语言、气势上的威胁,压根就没有动手,就已经吓得欠债人躲了起来,更谈不上报警了,何况警察来了也没用,只能调解。

    李涧中又继续看了几个具体的新闻案例,大体上摸清了所谓的讨债公司的套路。这里面也是有正规公司的,比如各种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但是正规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的牌照是要求非常高的,大部分的讨债公司都是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不正规公司。王文武和全斌遇到的讨债公司,很可能就是后面这种吧。

    看来看去,李涧中觉着,自己必须尽快再去一趟王文武提起的那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那很可能就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必须尽快找到全斌。毕竟,涧中不知道暗地里还有多少人也在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