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后续:东行记
繁体版

第三回 还魂万斋佛大善人 无量功德加壹俗事(上)

    第三回还魂万斋佛大善人无量功德加壹俗事(上)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译版)》有一揭语,说的真个真情又实感:

    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

    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

    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上表说道过了灵山山麓的通天河,在此处遇到灵龟侧翻经书之劫,

    且说他师徒们东行,正是那凡间春天初乍到之景,你道是个什么景,有唐李白《春思》为盛,名曰: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不知折转了多少道路,前边见的一城池相近。

    三藏禅师问道“徒弟,这又是什么去处?”

    孙悟空道:“不知,不知。”

    净坛使者八戒道:“都言一回生二回熟,你行过这一条路,怎么全然不知,却是有几番蹊跷在里头,这猢狲故意说是不晓得,捉弄我们罢了。”

    斗战佛真是个猴子模样,猴子性格,上前持着棒子硬生生的向前逼近,唬得那八戒眼神直躲避,你道他说些什么:“这呆子使者竟全然不讲三纲五常之伦,吾等之前走的是天路,可谓是驾云而来,驾云而归,何曾落得此地?事事不关心,查他是何等庙宇城池于我何加焉,此所以不知。却说若真有蹊跷,定当妖风乱起,现今安无事,岂能捉弄尔等?”

    说话间,不觉已经到达那城池门槛前,却道还有护城河一道,护城河的左右两旁是两位钓叟(钓鱼的白须老翁),边钓鱼边坐着叙话,神情其自然,恍如神人。

    三藏转身嘱咐余下师徒道:“徒弟们,你们且在此处止住,低着头,不要仰头更不要大笑,等我去那个廊下问个这是何处。”

    孙悟空等依言止住,长老近前合掌作礼道“老施主,贫僧问讯了。”

    那二老正在那里喟然叹息,闲讲那城内街道内一日之兴衰,那朝君主孰胜孰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犹在,不见年立丰功伟绩之人,诚可谓大叹息,华国有清朝一书信讲得最明,你道是何书信,且听曰: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佳话,一度成为华国谦让的标准,此则后事暂且不表,忽听得道声问讯,随答还礼道:“长老有何话说?”

    三藏道:“贫僧乃携带一藏经文东去传经,适到宝方,不知是甚地名,那里有向善的人家,化斋一顿?”

    其一老者道:“我敝处是铜台府,府后有一县叫做地灵县。长老若要吃斋,不须募化,过此牌坊,南北街,坐西向东者,有一个虎坐门楼,乃是寇员外家,他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似你这远方僧,尽着受用。再加上,前几日寇员外被劫匪所杀,正需要远道高僧念那好生之经以求超度,如此晦气之事,尔自去!尔自去!自去!莫打断我们的话头。”

    三藏谢了,转身对孙悟空一伙众人说:“此处乃铜台府地灵县。那二老道:‘过此牌坊,南北街,向东虎坐门楼,有个寇员外家,他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前不久这位员外坐化,教我到他家去吃斋念经卷超度一番哩。”

    金身罗汉沙僧(以后要不是特别注明,各项人物一律写为《西游释厄传》最初模样)道:“还不曾出西方信佛念佛之地,在佛光庇佑之下,也有斋僧之人。此间既是府县,不必照验关文,我们去化些斋吃了,就好走路。也望早日免去经卷繁琐之苦,趁早使得那东土恶人皈依吾教如何?”

    长老与三人缓步长街,又惹得那市口里人,都惊惊恐恐,猜猜疑疑的。

    围绕争看他们相貌,长老吩咐闭口,只教“莫放肆!莫放肆!”

    三人果低着头,不取仰视。转过拐角,果见一条南北大街。

    正行时,见一个虎坐门楼,门里边影壁上挂着一面大牌,书着万僧不阻四字。

    三藏道:“西方佛地,贤者愚者俱无诈伪。那二老说时,我犹不信,至此果如其言。”

    八戒村野,就要进去。

    孙悟空又持着棒子道:“呆子且住,待有人出来,问及何如,方好进去。”

    沙僧道:“大哥说得有理,恐一时不分内外,惹施主烦恼。”

    在门口歇下马匹行李,须臾间,有个苍头出来,提着一把秤,一只篮儿,猛然看见,慌的丢了,到跑进去报道:“主上,外面有四个异样僧家来,想必是得道高僧,为何不向前请去为老爷头七超度一番?”

    那寇员外的老伴拄着拐,正在花园内外披着孝衣痛哭流涕的,口里还止不住的念佛,一闻报道,忙将眼泪鼻涕拿纸巾搽去,你道那员外老伴生得何等模样?

    且看:

    头上蒙着一块白头巾,身上穿着的孝服虽没有半点艳丽物品装饰,但行人看了便道是那上好的丝绸,根根银发盘绕在头上,若隐若现,脸上条条仿佛写满了时代所带来的沧桑。

    慌张之时,跌跌撞撞的出来迎接,也不嫌丑恶,只道:“请进,请进,今日是老妪那丈人的头七,请高僧吃斋念佛超度一番,让他在幽冥府中谋个一官半职,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进入内门,又转了两个侧门,来到大厅,只见那堂屋里已停着棺材,材头边点着灯,摆列着香烛花果,旁系三代在旁啼哭;又见他两个儿子也来拜哭,两个媳妇拿两盏饭儿供献。

    又有无数人在一旁焚烧纸钱,比比皆是的黄铜薄钱在内门之处不经意间摆放出,而在其后又有赶来的僧侣正在敲着木鱼,诵读着《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你道该经如何,名曰: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

    但毕竟是小乘教,说不了鬼神,度不了鬼神,你道那三藏法师念何经卷?

    如来有三宝,其头等为舍利,二等为该经卷,最次等为不死之身,其经卷名曰:《不空羂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你道他是个何经卷?

    曰:

    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毗卢遮那如来,真实大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极乐国土,莲花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

    三藏法师与众僧侣皆乞求告别,你道是何等场面:人山人海,小小花园容纳那百千之众,但老妪不肯,乞求三藏法师暂住一晚上,一来已经接近迟暮,二来斋饭早已准备妥当,三藏一行人只能点头默许了。

    用完晚上的斋饭,本该就此歇息,但三藏法师跟随管家,登那大厅引路前去祭拜家中寺庙,你道是何等场面,《西游释厄传》有云:

    香云叆叇,烛焰光辉。满堂中锦簇花攒,四下里金铺彩绚。朱红架,高挂紫金钟;彩漆檠,对设花腔鼓。几对幡,绣成八宝;千尊佛,尽戗黄金。古铜炉;古铜瓶;雕漆桌,雕漆盒。古铜炉内,常常不断沉檀;古铜瓶中,每有莲花现彩。雕漆桌上五云鲜,雕漆盒中香瓣积。玻璃盏,净水澄清;瑠璃灯;香油明亮。一声金磬,响韵虚徐。真个是红尘不到赛珍楼,家奉佛堂欺上刹。

    三叩九拜之后,这长老净了手,同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

    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

    《度亡经》经卷内文如下,曰:

    妄念成生灭真如部变迁总是难思议无住对空宣

    伏以佛自西来恒利益慈悲之念法流东土广超生度世之门

    爰有一四天下西牛贺洲今据

    西天极乐地地方铜台府地平县居住奉佛设供祈度生方阳上孝男寇某暨领合家善眷人等是日沐手焚香志心皈叩

    娑婆教主释迦文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各宝金莲座下仰舒洪鉴俯察情旨恭通具词伏为

    讳归

    阳上孝男寇大儿拜荐先父寇员外府君

    诵毕,管家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宵夜,更是一宿未睡,又念《法华经》、《弥陀经》。

    这四卷经书大多遗失,仅仅留下残卷几章,《金刚经》这里只摘录其中三小章,其余的诸如《观音经》、《法华经》、《弥陀经》一律不摘录,且听《金刚经》之名录,其一章名曰: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卷名录念完,续表其事。

    你道那管家有几分意思,原来是图谋其袈裟之华丽,欲要行凶于长老,幸而有那有六丁六甲护持加身,且说长老各诵读了几卷,又念了一卷《孔雀经》,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辞过管家回到舍内自就寝不提。

    那管家一时行凶未遂,只得就此作罢,一计不成又使一计,你道是个什么计谋,可谓是栽赃陷害之罪,夜里翻墙而走于官堂之上再不提。

    却说白日里,那老妪的热情招待,问讯道:“敢问师傅从哪来?”

    三藏还礼道:“贫僧是西天极乐地的御钦的差人,诣宝方谒东土见有贤之士以便传授真经者。闻知尊府敬僧,故此拜见,求一斋就行。”

    老妪听闻此言,不免细细打量三藏五官,大为惊奇,停顿少许便笑吟吟的说道:“老妪贱名张氏,老伴贱名寇洪,字大宽,于六日前圆寂,虚度六十四岁。自四十岁,老伴就许斋万僧,才做圆满。仙逝之前已斋了二十四年,九千九百九十六员,不消四薄斋僧的账目,名字籍贯意如何都计入在内,不料就在大成之事,撒手人寰。真是哀哉,还望请留尊讳,以成人之美,此间到东土大唐且不知多远,告别之时,再送些还斋之食。”

    那三藏本就是慈悲之佛化身,听寇员外之遭遇,更是眼泪大落,许诺其余留半月之余,应承之言不题。

    他那几个大小家僮,往宅里搬柴打水,取米面蔬菜,整治斋供,忽惊动员外奶妈问道:“是那里来的僧,这等上紧?”

    僮仆道:“才有四位高僧,娘娘问他起居,他说是西天极乐地活佛祖差来的,往东土传经济世,到我们这里,不知有多少路程。只道说是天降的,吩咐我们快整斋,供养他也。”

    那老妪听说也喜,叫丫鬟:“取衣服来我穿,我也去看看。”

    僮仆道:“奶奶,只一位看得,那三位看不得,形容丑得狠哩。”

    老妪道:“汝等不知,但形容丑陋,古怪清奇,必是天人下界。快先去报你娘娘知道。”

    那僮仆跑至经堂对员外老伴道:“奶奶来了,要拜见东土老爷哩。”

    三藏听见,即起身下座。

    说不了,老妪已至堂前,举目见唐僧相貌轩昂,丰姿英伟。

    转面见行者三人模样非凡,虽知他是天人下界,却也有几分悚惧,朝上跪拜。

    三藏急急还礼道:“有劳菩萨错敬。”

    老妪责问那老妪说道:“四位师父,怎不并坐,你好生怠慢这四位高僧?”

    八戒听闻此言更是欣喜不免丑态万千,便是掬着嘴道:

    “我三个是徒弟。”

    噫!他这一声,就如深山虎啸,那妈妈一发害怕,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突听闻一家童来报道:“两个叔叔也来了。”

    你道这两位叔叔是何许人也?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部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