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北锤王,孙少安
繁体版

第10章给报社杂志递稿

    他目前想到了一个很好赚钱的方法。

    那就是写文章,既不费力又不伤脑,而且现在国家都提倡文学充实百姓生活。

    当初自己上班无聊的时候,也看过不少精美的文章,随便照抄几份不就行了。

    对,就这么办!

    更何况以他现在的眼界、想法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几十年。

    就算是瞎写文笔也不会太弱。

    做生意赚钱,只能暗地里偷偷进行,投机倒把现在一抓一个准,孙少安心里实在没底。

    想要改善家庭生活条件,那必须找一个合法赚钱门路。

    写文章给报社、杂志社递稿,对他而言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只要内容不涉政,每天写点儿童文学或者小散文它不香嘛!

    等未来有了稿费,他孙少安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花钱改善家庭生活。

    外人谁还敢胡言碎语。

    孙少安想做就做,毫不拖泥带水。

    他把浑身上下仅剩的一点钱全部买了信纸、信封、邮票。

    其实现在的邮票就相同于邮费,有贵的自然也有便宜的。

    打包好东西,孙少安趁着没人注意,偷偷丢进了空间。

    然后坐车返回石圪节公社。

    这一来一回,又花费了将近一天时间,主要是路面不太好走,尤其是客车动力声音贼大但速度不快,还不减震,稍微遇到点小坡就能把人给颠死。

    回到家后,已经到了吃晚饭时间,没有电的生活,农民吃饭都挺早,主要是煤油太贵,晚上消费不起。

    坐上炕孙少安喝了两杯水,然后把买来的东西递给孙玉厚:“爸,这是我给你买的茶叶和烟丝,你拿走。”

    “你去趟城里,咋又买了这么多?”

    孙玉厚咬着老烟杆满脸无奈的说道:“少安,现在钱可不能乱花,爸一辈子没啥本事,让你们几个受苦了。”

    拿出蛋糕的孙少安摇着头说道:“爸,现在家家生活都烂包,这也不怪你,我不信咋家会穷一辈子。”

    正上菜的孙兰花闻言也是面带微笑道:“爸,你就放心吧!少安从小就比同龄人强,现在还能吃上白面馍,你就不要操心了。”

    “姐,今天咋是窝窝头啊!”

    这时孙少安看着满桌子的野菜和窝窝头,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刚刚伤感的孙玉厚一听,立马拿起烟杆朝着他手背敲了敲:“咋,窝窝头还不能吃。”

    “这哪能啊!”老爸发话,孙少安担心露出破绽,立马抱起一个窝窝头就啃。

    没成想往嘴里一放,还真好吃,有一股甜味。

    旁边坐着的猫蛋狗蛋啃的更欢,他们姐弟两个最喜欢来舅舅家,虽然每次的吃食一般,但好歹也能填饱肚子,在家里的时候不是饿肚子就是饿肚子。

    谁让孙兰花嫁给一位逛鬼,日子是越过越烂包,越过越穷,为了让一对儿女吃饱,他经常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打打牙祭。

    要是换做其他人,肯定不会同意,现在家家没有余粮,谁还管其他人的破事。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

    你看猫蛋狗蛋两个才七八岁,但饭量十分惊人。

    要不是孙玉厚心善不愿看女儿一家受苦,那生活将会过的更烂包。

    “姐,咋这两天不见姐夫,他到底去哪了?”

    孙少安夹起一筷子野菜放入嘴中,边吃边问道。

    说起自己的丈夫,孙兰花满目愁容,“我也不知道,他都出去快半个月了,应该也快回来了。”

    “哼,别提那个逛鬼,死在外边更好,都吃饭。”

    孙玉厚提起自家这位女婿,恨不得扒开一条地缝钻进去。

    他一辈子要强,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一位极品女婿。

    孙家好不容易积攒的名声,早就被这个王满银给败光了。

    望着老爸生气,孙少安和孙兰花默默低头吃饭。

    猫蛋狗蛋更不用说了,头差点栽进碗里。

    嘴里啃着窝窝头,孙少安倒是很想见见自己这位传说中的姐夫。

    要是对方真有点本事,他不介意帮扶一把,谁让自家老姐对自己好呢?

    而且猫蛋狗蛋这对小人这么可爱,他实在不忍心让母子三人挤在一间破窑洞。

    吃完饭回到自己的破窑洞,孙少安点起油灯开始书写文章。

    这次他准备广撒网,总共写了五六篇,有三篇是关于儿童文学的,其他两三篇都属于散文诗词。

    检查一遍没有问题后,他把信纸细心的叠好放入信封,准备明天一早再去一趟米家镇,顺便赚点外快。

    油灯的光线有限,就这么一点时间看的孙少安眼睛发酸,收拾妥当,立马吹灯睡觉。

    一夜无梦,第二天温度开始回升。

    吃饭的时候,孙少安给家里人说,自己要去一趟米家镇。

    “去吧!路上小心点,”孙玉厚基本在家不咋管事。

    他知道大儿子平时做事有理有节,对他外出十分放心,不像自己那个二溜子女婿,一出去半个月不见人,一见人指不定闯啥祸。

    全家吃完饭,孙兰花自觉性的去洗碗,而他徒步往石圪节公社走去。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好有一班车,不用多等,屁股坐上客车,又是将近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折磨。

    他感觉自己的痔疮都要犯了,但没办法,只能慢慢习惯。

    米家镇也有邮局,寄信十分方便,填好目的地和住址就算完事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只要人家报社编辑看见,相信不久之后就会传来回信。

    来到街面上,孙少安此时背后多了一袋白面,他只要看见赶集的人、就会上前询问对方需不需要白面。

    白面一直是这个时代的紧缺物,而且孙少安的白面又白又细腻,甚至要比供销社的白面还要好三分,人家一看,这销路顿时打开。

    不出半个小时,孙少安面前的一百斤白面已经消失殆尽。

    基本上都被那些有钱人瓜分。

    “我说小兄弟,你那还有没有白面,我需要五十斤。”

    忽然,一位身穿中山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青年走上跟前,他露出一口大白牙对着孙少安笑眯眯的说道。

    把所有钱装进布兜,孙少安伸手擦了擦脑门热汗。

    瞅着对方不像是坏人,他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说:“我那还有一点,不过需要你稍等一会。”

    “那就麻烦小兄弟了!”青年随后掏出五张大团结递给孙少安:“给,这是五十斤白面钱。”

    因为孙少安这里买面不要白面票,所以价格稍微比市场高一点,不过没人介意,现在做生意的都是这样。

    “钱你先拿着,等我把白面拿过来你再付。”

    青年闻言楞了片刻,随后哈哈大笑道:“哈哈…行,小兄弟做人就是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