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高歌
繁体版

第三章 武道世界

    祠堂的后山离李青山家并不远,只有几百米,只是爬到半山得有十多分钟的路程,李青山睡了两个多小时,就提前过来了。

    没想到离得老远,就看到大伯李同光,此时已在参天古树下的石凳子上入定静坐。如老猿沉稳,悠得自在,静坐山中,吞云吐雾。

    李青山也不敢开口打招呼,怕打扰李同光的静坐,默默的走到一旁站起腿桩来,随后端起双拳,依次递出收回。

    面对群山,层岚叠嶂。不知不觉,李青山的一呼一吸也由静而动慢慢的转变,结合心脏跳动的频率由轻到重,每一次心跳,血液本来潺潺细流身上的每一处,随后如过江大河奔腾而过,四肢筋膜也在微微跟随震颤抖动。

    想到大伯说的拳意,李青山暗自琢磨起来。毕竟从学拳到现在,就是学了个站桩和摆个拳架子,哪里懂得什么叫拳意?!

    “青山,过来,大伯跟你说下话。”李同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随后负手而立道“现在练武虽然不能当饭吃,但练武不仅能强身健体,关键时候还可以保家卫国。只是现在时代变了,再加上经历了一次大扫荡之后,我们国家的武术算是没落了,反而是那些跆拳道,截拳道,合气道,散打,摔跤这些在国内盛极一时。唉,知道为什么我会跟你说,你的拳架子少了拳意吗?因为你压根就没真正走进武道的大门,不明白一个武者的世界,又怎么会有拳意呢?”李同光自顾自说完,叹息一声。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

    “侠以武乱禁,儒以文乱法。”

    “这两句话,就可知道在古代,武道可以撑起半壁江山。”说完话,李同光两眼彤彤有神,嗜人心神,意气风华,甩开膀子同样摆了一个拳架子,一呼一吸之间,血脉青筋凸起如狰狞的蜈蚣一样,整个身体肿胀起来都大了一圈,如魔神亲临人间,要大开杀戒。

    同样的拳架子在李同光端出来完全不一样的气势,出拳看似缓慢,却是无比迅猛。一套这个动作下来,空气响起啪啪啪的脆响,空气都承受不了这个拳劲直接都给打爆了。

    李青山在旁边看的那是一脸胆战心惊,没想到平时看似老好人的大伯,打起功夫来如魔神般屹立人间。

    李同光的出拳的姿势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开大合,从开始的出拳到砸拳,而后改为掌法,一套这动作下来行云流水,任你前面是神是魔,一切都如屠狗,看的李青山心神荡漾,慷慨激昂!

    李青山看得入神,整个动作都在脑子里不停的闪动如动画播放,慢慢的细嚼品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吼……”一阵长啸声在群山之间响起,似虎啸山林,震耳欲聋,李同光似在发泄着现世的不满,不公,却又无可奈何。

    李青山赶紧捂住耳朵,等吼声停止后,轻轻的拍了拍耳朵驱赶耳鸣的不快。李同光走了过来,看了看李青山的囧样哈哈大笑。

    “你们这些小辈虽然打小就看我打拳,而后学拳,但是真正坚持练拳的却没有几个,包括你在内,我还记得你以前跟你堂哥也聊过,‘现在这个社会练拳能干啥,除了打架能打赢人,最多去做个保镖,要不就去做个教拳的老师父,’所以你也就只学了站桩的基础。”

    “好了,不说这些,我现在跟你讲下当下武道的世界,有没有兴趣?”李同光笑颜咪咪两眼发光,似老翁撒下鱼饵在钓鱼,就等鱼儿上钩了。

    李青山听闻,点了点头。哪里有不激动的,自己从小到大可就喜欢看电视上的古代剧,里面的人可都是武林大侠,飞檐走壁那是家常饭,自己要是不喜欢武术,也不会从小就跟大伯学站桩了。

    虽说现在国家强盛了,科技发达,武术也上不了战场。但是整个星域九州各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没有摆在明面而已。

    而李青山自己所在的华国正地处于九州之一的天龙州,也是天龙州上的最强国,周边还有两大强国,外加一群联盟小国。

    李同光看向群山之巅朗声道“武道武道,有武也有道。其中武可称谓武术功夫,道就是道,也是修心,也是一种精神。一个人的武道能达到多高的程度,得取决一个人的自身感悟和对天地之间的感悟,也是道家一派所说的灵根,也就是悟性。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道也不一样,同样的拳法在每个人的领悟也不一样,所以我只能跟你说的是武术。”

    “不过武术经过几百年下来的演变,现在的说法是功夫,主要体现在个人在武术上的应用和造诣。杀伤性强,观赏性较之武术略显不足。现在你在电视上看到的基本都是表演术,徒有其型,而未得真意。所以遇到那些实战派很容易三拳两脚就给放倒,比如泰国的泰拳散打就是实战流派。国内的实战派也都是在战争时期演变过来的,只是经历过大扫荡之后,这些有实力的门派全都归隐起来了,没藏起来的当时都给一窝端了,连传承都断掉了。”说完李同光一脸的悲伤和可惜。

    李同光口中的泰国正是天龙州之中的一个小国,弹丸之地却是人人尚武。

    李同光看了看李青山,继续道“想当年武道盛行,人人崇武,百家争鸣的现象到现在的百家凋零。不过听说最近有个体育领域的领导人是门派世家出身的,正在兴起全民大运动的高潮,虽然没有明说,不过也算是个好消息。”

    听闻,李青山脑补了一下以前门派盛行的画面,人人崇武,心情就有点激动。只是再想想,如果人人都会武术,估计武斗械斗天天都会上演,对于国家层面的安稳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

    毕竟时代变了,和平年代有执法者的存在,而且还有纠察组,只不过这些话李青山却是没敢说出口。

    大伯李同光看着眼前的群山,笑了笑,回头问道“现在我想问你,想不想学?你我之间本是同宗同源,不用行那些繁琐的拜师礼,也不用拜我为师。哪天你在武道的道路上,遇到比我更厉害的人再拜师不迟。”

    在古代武道的传承,历来都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父,人品这关最为重要,而且一般门派的收徒都得有关系人推荐,没有推荐的都是从杂役做起,毕竟一个门派那么多人吃喝拉撒,还是得有人去处理的,这也算是考验心性的一种。

    因此很多人想要学武,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好师父,羡慕那些有师父教。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学会了武术,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战场可以身居高位,在江湖可以横刀立马快意恩仇。

    李青山哪有不乐意的,自己的大伯教自己的功夫,最重要的还不用收费,连忙点头道“愿意,就是怕大伯你笑话我没有学武的天赋。”

    李同光笑道“学武光有天赋可不行,还得有意志!”

    “武道的第一个阶段分两步,第一步是筑基,就是站桩,不仅可以增长体力,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你学站桩也有七八年了,基础打的够结实了。你可别看站桩看似容易,却是个门槛,有多少人临门一脚而不得入。如果一个人的站桩姿势都站不好,那就提不起劲,一口劲提不去起来,那打起拳来就是稀松无力。”

    “第二步就是炼体养气,正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也就是打熬筋骨,在这个过程感受体内这口气的存在,然后慢慢温养这口气。现在的散打和泰拳就是打熬筋骨,再长久的锻炼之下,不仅可以增长体力,而且还能打熬筋骨皮,也会养成肌体记忆力,形成条件反射般反打,学会拳打之间的发力技巧,平常一些武功打旋转木桩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打沙袋,徒手打久了之后,拳头之上就会掉皮结痂重新长肉,继续打就会有茧子,这就是硬功夫,最出名的应该归属铁砂掌,就是其中之最。学武的人基本都是停在这个阶段,所以会有先外家拳和后有内家拳的区分。”

    闻言,李青山直接开口问道“大伯,外家拳是不是用的体力,内家拳用的内力?我看武打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只有练武练到几十岁才能有内力?用内力打的拳法就算内家拳了?”

    “看好了”李同光说完,双腿微微蹲了下去,发劲一蹬,猛地蹿了出去,十几米的距离,几步之间已经站到空地的木桩前,起码每步都有四五尺的距离。双拳肿胀了一圈犹如戴上了拳套,对着木桩就是一顿猛打,一阵密集的嘣嘣声音响起,却是木桩给打反馈回来的声音。而李同光的双手并没有出现伤血淋漓的现象,反而打的畅汗淋漓。

    “这是劲的运用,也是你所说的内力,如果我用的是体力也可以打出这种效果,只是我的拳头肯定要破皮出血,而我刚用的则是血气筋骨之力,后果最多肿胀,这也是武术的第二阶段的明劲。”李同光侧着头遥望群山,“第二阶段才是对武道的登堂入室,诸家武术门派在千年传承下来都有了个统一境界划分。分三种境界,第一为明劲,第二为暗劲,第三为化劲。”

    “明白劲的运用,劲从哪里来?同样的拳头打人,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拳头打,那用的单纯就是拳头的力量,而且还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如果像我刚才这样打用的就是劲,我的力量是来自整条手臂,也就是筋骨之力,只有熟悉了炼体养气,你才能把自身筋骨的力气,拧成一股挥打出去。我们的李家拳的出拳为何来来回回就教了出两拳,而且注重慢的节奏,就是要让你们在出拳的时候,切身体会筋骨之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