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爱
繁体版

第209章

    傣族是有名无姓的民族,傣族的人名,是以代表性别的岩与玉为名字之首。名字多以出生的顺序和傣文字母高低音组成的排列顺序以及父母的心愿三者相互结合命名。重名时,又有名字上加大、小及上、中、下等词不达意加以区别。长子、长女多选用傣文的第一个字母阿拼字命名,比如岩温、玉温;岩应、玉应;岩燕、玉燕等;其余子女通常也选用与其排行相关的傣文字母拼字命名,如岩光、玉光;岩叫、玉叫;岩香、玉香;岩尖、玉尖等。最末一个子女,通常用腊字命名。有的名字,有着明显的降生顺序,如岩燕、岩刚、岩腊。燕为长,刚为次、腊为末;有些名字又明显地反映了父母的美好心愿,如在名字中加以恩、罕和皎、香等字,将子女名字冠之以岩×罕、玉×罕;岩×香、玉×皎等。上述这种以降生顺序和傣文字线排列次序命名的方法,极易造成重名,一个村寨内如果出现几个名字相同的人时,就以大、小、上、中、下等加以区别。如岩温龙(大岩温)、岩温囡(小岩温)、岩温讷(上岩温)、岩温代(下岩温)等。

    傣族除按降生顺序和傣文字母的排列次序命名外,还有以名花命名的,有以吉祥动物孔雀、凤凰、狮子、虎等命名的、有以重量命名的,以及以某种迷信观念命名的等等。

    傣族一人往往会有几个名字,儿童时代有童名,入寺当和尚以后有僧名,还俗以后有俗后,当父母以后又有父母名等。比如男童降生时名为岩燕,出家后便称为帕燕(和尚岩燕)、都燕(大佛爷岩燕);当和尚还俗后称岩底燕,当佛爷还俗后称康朗燕等。傣族男女,一旦当了父母便改称波岩×、波玉×;咪岩×、咪玉×。即在父(波)、母(咪)之后加上长子或长女之名。若长子为岩温,其父便称波岩温;其母便称咪岩温。

    在傣族中,有时会出现召××、刀××等姓名。其实,召与刀都不是傣族原有的姓氏。在旧社会,傣族有贵族、贫民、官与百姓之分。贫民百姓往往称旧时的男性贵族和官员为召和岛,如称宣慰使为召往领称土司为召勐、称头人为岛帕雅。召与岛均系对旧时的土司、贵族之称,并非傣族的姓氏。而普遍被用以作姓名之首的刀,也非傣族传统姓氏。以刀为人名之首,始见于车里宣慰世系的第六代,称为刀补瓦。《车里宣慰世系简史》记载说:“岛亨龙继承父位时,正是宋理宗皇帝在位时期。朝庭将景陇王的奏文中岛亨龙的‘岛’译为‘刀’,自此以后,景陇王的汉名都是‘刀’字起头。……岛亨龙有二子,长子刀补瓦……”。

    刀补瓦是车里宣慰使中第一个用刀字命名的人,后来又出现刀暹答、刀弓满、刀更勐、刀坝光和刀双勐等。以上记载说明“刀”是“岛”或“召”的译音,是贵族和官的音译异字,并非传姓氏。关于“刀”字的取用,还有一说,即傣族首领于1500多年前向朝廷进贡时,天子见傣王无姓,便赐宝刀一把,以刀为姓。

    “刀”,也许是“岛”的音译,也许是朝廷天子所赐。不论其来历如何,它已被越来越多的傣族认可为姓氏,刀姓已经成为有名无姓的傣族首采用的姓氏。

    曼托村党总支书记龙伟接待了袁俊伟一行,向袁俊伟介绍两委成员,龙伟指着一位傣族男子对袁俊伟说这是村主任刀祖光,指着一位拉祜族男子说是副村主任扎努,指着一位布朗族男子说是村治保主任岩刚,指着一位傣族女人说是妇女主任刀白凤,随后又介绍了其他人。

    龙伟按照傣族风俗请袁俊伟等人在傣家竹楼吃饭,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拦,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

    傣族地区盛产竹材,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

    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一般人不得入内。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整个竹楼的所有梁、柱、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

    走进竹楼就好像走进傣家的历史和文化,竹楼的主人会告诉你它的含义。

    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有时它上面会裹上红绸子。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

    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分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比如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六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六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九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七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龙伟说:“我是汉族人,祖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江浙迁来,我就出生在这个曼托村,后来去江西当兵,退伍回来进入村两委,担任村支书已经多年。”

    袁俊伟说:“我曾在鹰潭服役八年,是在武警水电部队,参加过京深高速建设,现在已经退役到地方四年了。”

    刀祖光说:“袁总,尝尝我们的‘傣家菜’。傣族菜是指中国云南傣族人的特色菜,特点是口感酸辣、清淡、开胃,烹制时不勾芡。选料也很独特,除了云南当地品种繁多的菜蔬,珍贵的菌类,不少菜苔、昆虫等都能入菜。

    傣族菜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符合现代人健康观念的料理,尤其是它的烹调方法,几乎不使用任何的盐和味精,而且少油。只是添加了大量的野生植物物香野草野菜、青柠檬汁及鱼露,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避免胆固醇过高,经常享用傣族菜不但可以调整体重,对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于晓燕说:“傣族三大名菜是五香烤傣鲤,菠萝爆肉片,傣族菠萝饭。傣族菜是指中国云南傣族人的特色菜,特点是口感酸辣、清淡、开胃,烹制时不勾芡。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雅为花腰傣。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刀白凤说:“傣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同时又具有食酸、食野、食花等独特习惯,而在这其中傣族特色食品也可谓多种多样。傣族饮食作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凡是来到西双版纳的人,品尝傣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傣族饮食嗜酸,与其生活地域有关,傣族居住地都较燥热,酸性食品不仅能消食,而且能刺激食欲,预防中暑。

    傣族喜欢吃一些野生的动植物。如食蝉;野生的蕨菜、刺苞、鱼腥菜、香茅草、这些野生植物具有清肺解热、明目健脑、抗衰老的作用。傣族每餐都喜喝汤,常见的有杂菜汤、酸笋汤、干腌菜汤。所谓杂菜汤,即以多种蔬菜掺与青椒、酸汤同煮,汤汁酸辣开胃,待客的传统杂菜汤必须具备野芭蕉花、辣藤、南瓜花等。”

    扎努说:“我们拉祜族和傣族一样也喜欢喝米酒,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是陶器的制造。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

    岩刚说:“布朗族人以大米为主要食粮,以玉米、豆类为辅。饮食特点是以酸、辣、香、凉、生为主,烹制方法主要有煮、炒、蒸、炸、烧、烤、腌、生食等多种,虽然烹制技术简单,但仍有自己独特的风味。

    布朗族不仅喜食酸鱼、酸菜、酸笋,而且喜欢饮用一种独具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的饮料——酸茶。酸茶制法是:先将新鲜茶叶煮熟放在阴凉处,待茶叶变酸后置于竹筒中,塞紧,再用竹笋叶将竹筒包好埋进土中,三四个月后取出,即成酸茶。

    制茶、饮茶也是布朗族的一大特点。布朗族善于制茶,长期的种茶实践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布朗族妇女个个都是制茶能手。每年四五月,她们将采回的嫩毛尖放进锅里炒干,趁热装入带盖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状时,喷香可口的竹筒茶就制成了。生活在茶乡的布朗族人品茶极为讲究,他们的烤茶更是别具特色:将茶叶放入特别的茶罐中,放在火塘边烘烤,扑鼻的香气冒出时注入滚烫的开水,浓郁香醇的烤茶就制成了,这是布朗族人待客的上品。

    布朗族的用茶方式可谓多种多样,除了饮用外,还保留以茶入药、以茶入食的古老食俗,茶在布朗族的生活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竹楼是一顿饭吃出友情、吃出知识,拉近了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