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爱
繁体版

第27章

    袁堂续一如既往地工作,女儿女婿又孝敬有加,使他重新获得快乐和世人的尊重。

    枝江水泥厂把新飞预制件厂列为信得过企业,信誉度节节提高,使两家企业合作实现双赢,从而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以徐家坳村为核心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翠微河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新农村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天更蓝了,水更净了,空气更清新了,身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这是徐家坳村人的切身感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徐家坳村地处南山山区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多年粗放型的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村民生产生活面临困境。为了谋生,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

    桃花镇开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石梁河流域被列为工程项目之一。从一开始我们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工作专班,里边包含了自然资源、水利、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多部门参与。

    过去单部门治理,可能针对解决某一个区域的问题,不能达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比方说治水可能单纯治了水,河道里边的河沙淤积,这些河沙从哪里来?我们从整个山水系统中就找到了它的根源,找到了废弃的矿山、找到了顺坡的田地,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问题。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桃江县系统施策,在石梁河上游开展生态脆弱区造林绿化,种植侧柏、黑松和楸树等树种百公顷,涵养水源。在中游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他们结合坡地特点,重点整治改造梯田,利用特别制造的中空填土生态砖,垒起一道道生态护坡墙,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通过整治改造梯田,徐家坳村多出了一千多亩高质量农田。外出务工的袁志胜闻讯回到村里,承包了300多亩地。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

    我国作为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这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老路。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徐家强说:“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家坳村从徐家强当选村支书那一刻就注重长远发展,徐桃路两侧护路林已经成材,石子厂周围绿树环绕,废石塘已经用客土回填,在上面平整出近万平方米土地,经过科学治理后开发出十几亩农田。

    新石塘位于大南山口东面,是有名的“秃岭”,秃岭寸草不生,徐家强计划在十年之内改造好秃岭,增加耕地面积。

    徐家强为此专门咨询国土资源局,问能不能把荒山改造成为农田。

    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答复:“能,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国家依法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治理,前提是不能违法。”

    徐家坳村山地多、土地零散,一直缺乏主导产业。为改变现状,村两委干部商议,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开垦连片荒山废地37亩,把“沉睡”的土地变良田。

    “我们以400元一亩的租金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承租过来,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油菜和羊肚菌。”徐家强介绍道。徐家坳村还建设800亩香柚基地,预计10月底可完成荒山平整工作。该项目涉及70多户农户,建好后,每位农户预计可增收2万元。

    “这个项目建好后,将带动1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让村与民双赢。”袁志国说。

    在桃江县桃花镇徐家坳村南山坡的梯田里,旋耕机、手扶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正在忙碌,为甘薯种植做前期准备。高空俯瞰,这片曾经的荒山坡热闹起来。

    正在梯田里忙着指挥作业的村党支部书记徐家强说:“山坡上的这块地曾是荒山,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差,村民只能挑着好种的地方劳作。自从前年完成了土地整治,山坡大变样,原来的150亩杂草地整出了100余亩的好梯田。这块地去年种甘薯,亩产量到了3700斤,卖鲜薯每斤0.7元左右,一亩地就是2000多块钱,大家都很高兴。”

    新耕土地上的火热春耕景象,给人们带来增收的希望。

    据悉,桃江县地貌多浅山丘陵,适宜种植甘薯,甘薯产业是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有“中国甘薯之乡”美誉。近五年来,桃江县不断深挖土地潜力,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2.4万亩。曾经的“荒疙瘩”摇身一变,变成既平整又能灌溉的“致富田”。

    对于桃江县新增耕地,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会敏说:“2.4万亩耕地种植甘薯,每亩至少可产3500斤甘薯。老百姓可以直接卖给甘薯加工龙头企业,也可以自销。如果把鲜食甘薯存放到薯窖里,能从秋季卖到第二年开春,价格可翻好几倍。有了好地只是第一步,还要努力提升土地收益,才能让农民种粮更有积极性。”

    提起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变化,老书记徐茂林说:“通过土地整治,徐家坳村原来600余亩荒草地整出了510亩好梯田,有了田间路和沟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前小块地机器下不去,哪个承包大户能乐意?现在好了,只要下功夫,就能种出好前景。”

    看着眼前平整的高规格农田,徐茂林难掩一脸喜悦。曾经村民们春种秋收花费力气大,收益不成正比,严重影响种地积极性。现在农业机械化操作有了施展空间,耕作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再过一段时间,就该种植甘薯,曾经的“荒疙瘩”会变为“金疙瘩”。在他的记忆中村里的土地很多是坡地,由于耕种条件不便,种地靠人工,不但费时还费工。在进行土地整治后,实现机械化作业,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长出来的甘薯产量高,效益也比往常提高很多。

    徐茂林为徐家坳村有徐家强这样的接班人而自豪,徐家坳村紧紧围绕创建全国乡村振兴引领区总目标,聚焦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重点任务,强化举措,夯实责任,全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在徐家坳村蔬菜基地园区,以设施蔬菜为支点,采取“有机生产+观光体验+会员制+联盟网络分销”发展方式,联合全国多家有机农场及平台,由会员提前充值,园区在开始生产时预估会员需要的产量,产品成熟后,通过一件代发、物流车、落地配等方式向会员进行配送,打造集有机生产、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以生产销售向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旅游等提供商品转变,实现合作社、园区、农户三方共赢,年观光体验接待量三万人次,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走进村青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树郁郁葱葱,一簇簇饱满油亮的青花椒缀满枝头。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正忙着剪枝、切段、分拣、打包,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帮扶下,徐家坳村青花椒基地有序完成滴灌管网铺设,为花椒产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立志要让花椒产业成为全村的致富产业,带动当地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奏响乡村振兴的“椒”响曲。

    “以后再遇到高温干旱少雨的情况,不用为山上缺水而苦恼了。花椒产业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咯!”徐家强说。

    花生产业是桃江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桃花镇作为全县花生的主产区,花生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徐家坳村富民花生合作社拥有花生食品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生产办公用房,主要从事花生种植、收购拣选、食品加工全链条经营。日产滚锅花生、多味花生、酒鬼花生、绿茶花生、竹炭花生、黑花生等各类口味花生30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年产量可达27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年利润300多万元,上缴税收30多万元。

    接下来徐家坳村以延链、强链、补链为着力点,大力招商引资,发挥富民花生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对“乡村兄弟”等品牌的扶持力度。做精油脂制品、休闲方便食品提升花生产业化、精细化规模化水平,以企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