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艺术斩尽诸神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脱离

    由于在第一局和王鹤诗圣的对决中,找到了正确的破题之法。

    因此,这第二局韩墨也算是“熟能生巧”。

    第一步,进行拆解。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在当年思想禁锢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

    用“恶”、“薄”两字来抨击思想禁锢的落后本质,极为准确有力。

    “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

    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

    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

    以雨水喻泪水,不止在龙国,而地球上的华夏诗词中也不乏其例。

    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唯一女诗圣花兰琼的独创。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她在倚栏沉思独语。

    “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

    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

    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身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

    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极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

    “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

    “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

    但不幸的事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

    说“病魂”而不说“梦魂”,显然是经过考虑的。

    梦魂夜驰,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

    昨日方有梦魂,至今日却只剩“病魂”。

    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

    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

    “寒”字状角声之凄凉,“阑珊”状长夜之将尽。

    只有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

    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当年的花兰琼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

    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

    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

    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当年夫君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韩墨暗叹,这首诗揭露了当年思想禁锢的本质。

    即使花兰琼是唯一一位女诗圣,也无法逃脱那个时代的禁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个人追求爱情的自由和向往,都被“思想禁锢”所束缚。

    这也恐是女诗圣死后,她的“残魂”会在诸圣观行事作风比较豪放不羁的原因。

    韩墨走上诗圣坛,执礼对着花兰琼诗圣恭敬一拜。

    花兰琼双目微红,不过还是对着韩墨嫣然一笑。

    大魏读书人陈周,乞丐诗圣暗自点头,看着韩墨,目光中有几分欣赏。

    王鹤虽然失明,可此时也是微微一笑,满脸感慨。

    这后生的德行,天赋都是极佳。

    如果能接受诸圣传承,成为他的“传承”弟子。

    那也算一大快事了。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黄石喝着清茶,倒是不露声色。

    不过茶杯遮掩下的嘴角,掀起一丝满意的笑容。

    这笑容似乎还有别的什么意味。

    而这时,韩墨沉吟思考后,便开口道:

    “《衩头凤》”

    诸圣眼前一亮,和花兰琼的词名一样,这倒是有趣了。

    而花兰琼的凤目略过一道异彩,看着韩墨,露出期待。

    韩墨见此,对着花兰琼的方位,脸上尽是可见的深情。

    花兰琼心里一颤,秀长的手指也是一抖,不过强忍住心里的异样,和韩墨目光相对。

    两人目光互视,韩墨不禁心里一跳,有些沦陷进花兰琼的绝世容颜,和这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

    韩墨暗自摇头,驱散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尽量维持满脸深情和思念的神色。

    情人的幽怨愤懑何解?

    唯有情郎的痴情和念念不忘。

    随即,韩墨轻轻道: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花兰琼神色一变,从惊讶中缓缓变得柔和,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让她倾心的穷秀才。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

    诸圣神色复杂,看着韩墨和花兰琼遥遥对视。

    花兰琼不禁捂住了嘴,双目湿润,满脸神伤,惹人心怜。

    韩墨温温一笑,道:“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花兰琼忍不住心里的相思,和那份当年的委屈,哭出了声,哀哀吟泣。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

    诸圣不禁叹息,这两首《衩头凤》仿佛让他们都见证了那一段可悲可泣,却无良果的凄美爱情。

    花兰琼哭的梨花带雨,看着韩墨,从他身上仿若看到了当年良人的影子。

    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思念,便提着满身红装,冲入韩墨的怀抱。

    就像要完成,当初那个未完成的婚礼。

    鼻尖传来美人独有的芬芳,韩墨此刻心无旁骛,暗叹口气。

    心怀怜意,便轻轻拥住这个显出小女儿姿态,嚎啕大哭的女诗圣。

    似乎要将压积在内心千年的幽怨思念全部倾吐。

    陈周满脸凄然,朱华闭目,嘴唇轻轻颤抖着,似在回忆起曾经过往。

    王鹤抬起酒杯,一饮而下,哑然一笑。

    文人之间,情感共鸣是很强的。

    能让花兰琼把内心深处的幽怨一口气吐出,对她而言,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黄石老人看着诗圣坛中紧紧拥抱的两人,微微摇头失笑。

    半刻后,花兰琼的哭泣声小了一些,随即,轻轻脱离韩墨的怀抱。

    她低着头,不敢多看一眼眼前人。

    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羞怯,轻轻说了一句:“谢谢。”

    然后,缓缓离开,一边掩泪,一边回到自己的位置。

    指尖传来美人的余韵,似乎还在念念不舍。

    韩墨心里暗叹口气,随即恢复如初,转身看向大魏读书人陈周,乞丐诗圣朱华。

    沉吟片刻,便对着陈周抱拳道:“韩墨,请赐教。”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乞丐诗圣朱华,韩墨实在是被前世的“扫地僧”有深刻印象。

    比起陈周,朱华倒是颇有几分扫地僧的影子。

    而这是最后一局,韩墨不得不谨慎点。

    那边,读书人陈周微微一笑,点头道:“陈周,请赐教。”

    显然,经过前两局的表现,韩墨已经赢得了诸圣得尊重。

    而大魏读书人陈周走上诗圣坛后,沉吟少许后,便开口道:

    “《书生》”

    “系舟江浦待潮平,叹息无人共月明。”

    “历尽世间多少事,飘然依旧老书生!”

    嗯?

    韩墨眉头一皱,这莫不是在放水吗?

    这首七言小诗韵律极佳不假,但整体意境,却只是超过精品之作,堪堪达到上乘水准。

    对于这位历史上最年轻的诗圣,似乎有些“德不配位”啊。

    这不是在放水,简直是在放海啊!

    朱华,王鹤也是眉头微皱,显然也看出了这点,对陈周不出全力,不尊重对手的行为有些不喜。

    花兰琼已经走出了心里的阴影,此刻,独酌小酒,绝美面容也是有些疑惑。

    按照她对陈周的了解,这并非是他的作风。

    花兰琼百思不得其解。

    而黄石老人仿若未闻,静静喝茶。

    陈周满脸平静,走下诗圣坛,继续和乞丐诗圣朱华谈笑风生。

    韩墨微微摇头,不管陈周葫芦里卖了什么药,他全力以赴就行。

    这首诗境很简单,指少年历经世事后,仍觉得是老书生的感慨。

    那么,要破了这首七言诗的诗境,要反其道而行之。

    表述时间无情,年华易逝即可。

    韩墨登上诗圣坛,缓缓吐出他在诸圣观的最后一首诗: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话音刚落,韩墨的意识便一阵天旋地转。

    诸圣的身影都变得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下,韩墨依稀看到了目含不舍的花兰琼。

    还有满脸含笑的黄石老人。

    他的笑容有些诡异,韩墨有些不安。

    而就在这时,意识一阵抽搐,四周变得空明,嘈杂声一瞬之间涌入耳朵。

    这些窃窃细语里,有冬越教授的声音。

    韩墨松了口气,静静的等待意识回到现实之中的肉体。

    另一边,诸圣观内。

    陈周,朱华,王鹤身影变得透明,缓缓消散,化作亮光回到琉璃巨画之中。

    而花兰琼满脸不舍得看向韩墨消失的方向。

    黄石老人走上前来,轻语道:“不用惆怅,我们和他缘分未尽。”

    花兰琼美目一亮,缓缓点头。

    随即,两人的身影也化作漫天亮光归位于琉璃巨画。

    …………

    ……

    PS:感谢QQ阅读读者1111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