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帝君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里应外合(一)

    大军抵达楚越边境之前,张仪、苏秦两位使臣已经在千余名虎豹骑的护卫下先行抵达越军大营。

    此时的南方水网密布,多密林,越军营地也是在密林之中临时开辟出来的一块空地之上,即使是这样越国举国之兵十万步卒,仍是饱受了蛇虫鼠蚁的侵扰,每天非战斗减员不断…。

    越王无疆也明白此战对越国的重要性,胜则中兴在望,败则越国几百年的基业灭亡近在眼前了,但他必须要赌一把,近些年来越国因为国内王族为了越王王位同室操戈不断,前些年在越国先王勾践逝去之后,越国王族甚至几个月便有一场宫廷政变,无论成与不成,都是极为血腥残酷,胜利者为确保地位稳固必须要斩草除根,因此这一轮轮政变下来,越国的人才和军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损耗。

    此时的越王无疆坐于中军大帐中,正为此战的胜败在忧心忡忡,这还没正式与楚国大军交战呢,减员便如此严重了,只好每日向国内发出诏令,命大臣强征民众入伍,来保证十万大军的规模,战斗力先不说了,但人数还是要多的,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才是。

    帐下昭滑帐前听命,充做越王军师与谋士,毕竟这几年昭滑在楚国国力的支持下,在越国国内,于暗地里无声处搅风搅雨,五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助推越国公子在朝堂发动政变,虽一次都没有成功,但还是使越国许多也杰出军事政治才能的人都在一场场无果的政变中丧生,沦为权力的陪葬品…。

    越王无疆五年多经历了多次政变还好好的坐在越国王位之上,也多亏他对军队的强力控制,也有几分军事和治理国家的才能,外加昭滑这个“干臣”的从旁协助,才能一次次化险为夷,但是这也让他越来越离不开昭滑的帮助了,主要是因为经过几次三番的政变,越国可用之也已经被葬送的差不多了,只能依靠昭滑的帮助,而昭滑也在每次政变的最后关头给越王无疆报信,这样也能借越王之手多屠戮一些越国人才,还能更好的换取越王的信任。

    就这样,昭滑凭借五年来多次政变中立下的“大功”,一步步从越王身边的一介不受重视的外臣,逐渐走向越国权利顶峰,成为越国有史以来晋升最快的权臣之一,成为了越王无疆的左膀右臂,使他能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越国核心的军事机密,越国的山川河流,险要关塞,人口兵卒多少,便被源源不断的呈于楚威王案卓之上…。

    越王无疆近日安营之后,便不断的派万余人马,入楚国劫掠人马钱粮,攻打楚国边境城池,在小心翼翼,一步步试探楚国的底线和实力到底在哪里,越王无疆还是自己有一丁点判断意识的,他知道对齐国的话也不能全信。

    苏秦、张仪在楚国密探的接引下找到了越军营地,随后便派人前去通报越王无疆,并写了一封信,让使者带去,言语中显得很急切的样子想要很快见到越王,故意透漏出楚军实力大降,战力不足,急切的想与越国求和。

    越王无疆一看到了信件,便大喜过望,立马把昭滑叫过来商议此事。

    昭滑假装刚刚知道此事的样子,神色欣喜的向越王无疆建议道:“大王,臣以为此乃楚国缓兵之计,足以证明楚国经过伐魏商丘之战,兵力大损,臣最近也听闻商丘之战楚国出力最多,但损失也最为惨重,虽全歼商丘十万魏军,但楚军也损失了足足六万的兵马,十万伐魏大军最后只剩四万得以归国,虽楚国瓜分得魏国东郡之地,但也是实力大减,最近一年的时间都是在默默舔舐之伤口,还在同时推行新法,在平定国内屈、景、昭三氏叛乱中也是损失惨重,平叛去了三万大军,平叛取得胜利之后也只剩下一万五千人,而且平叛之军动用的还是申息之师,正军各占一半,但还是损失如此惨重,可见楚国真的是不行了,被伐魏一战拖垮了,实力已经大降。”

    越王无疆:“爱卿所言甚合孤意,孤也是这样认为的,此番,楚国派苏秦、张仪两大名士前来仪和,爱卿以为此中是否有诈?可否答应楚国和谈之请?”

    昭滑抱拳道:“大王,议和臣以为答应亦可,不答应亦可,答应楚国议和之请可多向楚国索取些土地钱粮人口兵器,也可麻痹楚国,在此期间召集更多的兵马,积蓄实力,以便能一举攻破越国,复我越国先王勾践霸业!”

    越王无疆又急切的问道:“昭爱卿那如果孤不答应楚国议和之请又当如何呢?是否该当大举攻楚!”

    昭滑:“臣下以为若大王不答应楚国议和之请,也可将他们二人请过来,明面上还是表示出和谈的诚意,只是想多要些好处,实则是要耗着楚国,让楚国以为我越国无心攻楚,等我大越积蓄好了力量,便直接表明不谈了,还是要打,届时乘和谈之时,楚国松懈,便能一举破之,说不定大王还能借议和之机匡来两位经世之大才,此次议和可谓是稳住不赔的买卖!”

    越王无疆:“昭爱卿真是好计谋,不愧为孤的肱骨之臣,此战若是能胜,首功便是卿的,皆是我大越相国便是卿的了,孤本来也早已想把相国之位交于卿,可我大越朝堂上的相国皆在反对,皆言不可把我大越相国之位交给一个外国之人执掌,此番若是胜了,如此灭楚大功,我大越相国之位便稳握在卿之手,也没人敢有什么非议了!便是封爵也不在话下。”

    越王无疆也开始给昭滑画大饼了,他明白以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还不足以拿下楚国,还是要把昭滑这个“能力卓著”的大臣笼络住,让他为自己效死命,才能更多几分把握,大不了事臣之后,再效仿先王勾践寻个由头像先王杀文种一样做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把昭滑给杀了便是,心中洋洋自得,我大越国还是有这个“良好传统”的。

    越王无疆:“经卿一番点拨,孤恍然大悟,孤也以为当以卿所言以缓兵之计,将计就计,先谈着,做好准备后,突然发动攻势,方有最大胜算,说不定也可留下两位经事之大才,即以议定,孤便派人去答复楚使,准许楚国议和之请,卿也下去准备吧。”

    昭滑:“臣领命!定当为我大越全力做好此事,不负大王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