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忧
繁体版

引首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调寄《浪淘沙》

    有一诗曰《无忧》:

    人人皆愿世无忧,鸳鸯账外人难留;

    昨夜欢情拂衣去,今宵月下声声愁。

    人人皆欲世无忧,白日梦中金银楼;

    金银楼台高千尺,一方枷锁一方囚。

    人人皆可世无忧,青瓦檐上清风柔;

    粗茶淡饭平生志,杨柳枝下水空流。

    人人皆难世无忧,人人皆知是何由;

    不见黄泉森森骨,几人敢言待从头?

    人生路漫漫,道路艰且长,多少人自少时都梦想着一生无忧无虑,然人道沧桑,有欲则虑自来,有虑则忧自扰。自古皆言神仙自在,悠游天地而不羁,名动四海而无迹,既得了世人赞叹之名又不为世事纷扰,却不知神仙之所以为神仙,乃是万千劫难临眼前而心不乱,世间疾苦加己身而志不灭,得道于悟道之时,证道于施道之日,灭道于天地世人遗忘之始。人世间千年万载,承千万劫难能否成神仙尚且无人得知,但世间从来不缺传道于万民的圣人,如那“有教无类”和“民贵君轻”之类于万民皆未开化之时便悟道者,传道之时便已成圣,其道不灭,其圣名永存。

    悔不该,悔不该,既在灾难疾苦还未加之己身之时便悟了道为何还要弃之而去?本还未成己之道却已施道于人,既知天道不改为何还要成道而加之于天下人以图灭天道?无忧、无忧,无忧之后又为何?无忧又如何?

    无忧者多无求,无求者难无忧,人不扰忧忧自扰,世间无忧皆空流。

    在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治下叙州府和泸州府交界处有一县,名为沥县。在以县城为中的西与南两面有山,西南角有一小溪将两山分割开后沿着西山向北汇流而去,两山绵延近百里,山势都不算险峻,山中百姓多居于近城四十里以内;北面有一江,曲折围城之半,江上可通船;东面有一大路可行车马,百姓多出入于此路。

    在西面的山名为定云山,得名于山中唯一一座石峰,此峰高耸入云,其有一石板路可行,此路从峰底环绕而上,一直到石峰中心处到达一小湖,湖边有一条之路向湖心通去,湖心有一亭,名为“半山亭”,再往上就没有路了。峰顶常年有云雾布于其上而不散,相传此峰为上古之时一仙人居所的地基,仙人就住在峰顶的云雾之中,若云散则是仙人外出云游,云聚则是仙人云游归来,那仙人为了让云雾有所依附,故而设下此峰,赐名“定云”。这定云峰下有一道宫,宫前有左中右三道山门,三个门同等大小,其中门自有载籍以来从未开过,其右门迎四方宾客、左门过信徒弟子。中门上有一无字匾额,门边右联“人间处处常生无常祈无忧”,左联“心中自有青山长青水长流”。门前七丈处有一石碑,有云纹其上而松纹其下,碑上云纹之下自右向左写着“云散而归”,碑中松纹之上有诗文四句:

    双飞燕自林中来,

    明月落入金银台;

    神仙各自拂忧去,

    魂归天时门自开。

    在南面的山名为风允山,相传是上古时一雏凤殒身之处,遂得名“凤殒山”,后因“凤殒”二字多有忌讳而更名为“风允山”。

    那故事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