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蓉哥儿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一章 仁义之师

    因为要赶路,护卫队们走了几天,练了练行军,就再次骑上马。

    这一次,他们练习骑砍。

    相比于行军,护卫队们对骑兵的战术技能兴趣更大。

    而教官们也教的很认真,各种窍门技巧告诉众人,让他们赶路体会。

    渐渐地,大腿内侧被磨破了皮,几乎都变成了罗圈腿。但赶路还要继续,最初的疼痛过去后,他们的骑术就上来了,骑在马背上风驰电掣,各种翻身上下马,偶尔拔出刀剑与木枪挺刺。

    那威势,确实很吓人。

    “怎么一路上,也没个不长眼的小毛贼过来劫个道?”

    走了十几天,一路上都平安无事,让贾蓉有些不满意。还以为路上能遇到绿林好汉,让他冲杀一番呢。

    奈何,走了十几天,一个小毛贼也没有遇到。

    无论百姓商人,但凡在路上瞧见他们这么多人,全都敬畏的远远避开,生怕惹祸上身。

    竟是十分平安。

    “好罢。”

    贾蓉摇头,放弃了这种念头,专注于护卫队训练与军官们结交。保证众人吃喝供应。

    护卫队就不说了,早已习惯了贾蓉的大方。

    而那些教官们,第一次跟着贾蓉做事。瞧见贾蓉花钱如流水,每天三顿饭,顿顿都有酒肉供应。不禁感慨贾蓉财大气粗,这一次出来真是赚大了。

    不仅是他们。

    在路上,贾蓉还遇到了许多‘难民"。

    都是家里遭了灾,在路上乞食逃难的人群。

    近些年,大周各省道州府,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出了神京城,在乡下就看到许多难民,往大城镇涌去。

    无论是卖身为奴,还是打工干活,总要求个活路的。

    在乡下,地里产不出粮食,只能低价卖掉土地、卖儿卖女。可失去土地,他们就失去了活下去的资本。连给别人当佃农也没人要,因为破产的人太多了。

    从神京到关外的路上,一路都能看到这样的人。听说关外庄田上很缺人,他们都想去关外求个活法。

    “闯关东吗?”

    贾蓉喃喃低语,旋即让人去城镇里采买粮食,在路上救济难民。

    “爵爷,这么多人,救济不过来的。”有焦大、孙瑞、一众京营军官劝他,但贾蓉却摇头,“能救一个是一个,于我而言,不过多掏几两银子。于他们而言,却是多一条活下去的希望。”

    闻言,焦大、孙瑞、一众京营军官全都感慨,赞叹贾蓉仁心仁义,是个慈悲大方的菩萨心肠。

    很快,贾蓉命人把米谷按难民人头发放下去。

    不多,只有一斤。但却让难民面露感激,忍不住给贾蓉磕头。很快在官道两旁,就有炊烟升起,有香甜的米谷香味传来,难民们围着灶火,麻木的眼睛里,重新亮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宁国府……贾爵爷……”

    “黑山村、白石村、上关村……”

    在难民的人群中,不时有人低声议论,偶尔透露出几个熟悉的字眼。

    粮食发放下去,贾蓉也不介意多‘提点"他们几句。告诉他们自己是谁,以及关外庄田的名字,让他们去了关外,到自己庄田上祈活。

    “来了我的庄子上,只要努力干活,我会让你们都活下去的!”

    贾蓉如此说道。

    而有了他的仁义之举,一众难民们对他的话丝毫不怀疑。

    渐渐地,走了一路,贾蓉的名声就在这条官道上传播起来。许多难民们,自发的为贾蓉扬名,带着莫名的感激和对生活的希望,踏上前往关外的道路。

    而瞧见这一幕,焦大、孙瑞、一众京营军官们,感慨贾蓉仁义时,也感受到难民们对他们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

    不再是敬畏的冷漠,而是亲近的友好。

    当众人扎营时,那些难民们,总是自发的过来帮忙。

    还安札在军营周围,享受军营夜晚的庇佑。一团团篝火明亮,把漆黑夜晚的寒冷全都驱散。如果幸运的话,还会领到贾蓉赏赐下来的酒肉,在夜晚尝一尝肉味和酒香味,让他们越发感激。

    老实说,这种‘军民鱼水情",无论焦大、孙瑞、还是一众京营军官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

    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彷徨茫然。

    这种变化,让他们下意识的不安,却又很快习惯,并沉浸其中。

    “瞧见没有,百姓是天底下最淳朴的人,只要你们对他们有一点点好,他们就回报你千倍万倍!”在巡视营地的时候,贾蓉也感慨,对身边人讲述着,“我的士兵,至少要明白这一点。古之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方横行天下,救国救难。那是真正的王者之师,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这是天底下最堂堂正正的军法。”

    护卫队们,自然是满脸崇拜,对贾蓉的每一句话都无比信服。

    而京营军官们,也彼此议论,很享受这种变化,吹捧了几句。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落在贾蓉的眼底,他却面色如常,只是暗暗想道:“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我今天扎下一颗种子,早晚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的。”

    贾蓉知道,这年头的官军,纪律性很差,劫掠百姓是很常见的。

    即使纪律性强的,也会偶尔掳掠。

    一旦战事不济,更会发生屠城等不忍言的事。

    官军?王师?我呸!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这可不是一句虚言。

    如果,在天底下所有人都摆烂的时候,突然出现一支岳家军般的‘仁义之师",它的名声就会扶摇直上,被百姓所普遍颂扬,会给主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声望。

    便是大战,也会有百姓帮助,让敌人陷入百姓的汪洋大海中。

    贾蓉要练得,就是这种兵。

    ******

    就这样,贾蓉从京畿出发,一路沿着宽阔的泥土官道,率领百五十人,播散仁义之名,渐渐来到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