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之演义
繁体版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两老臣对表 以毒攻毒

    一个消息是汴梁发来公函,天朝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同时也是周新晋的兵部侍郎赵普,不日将到达建康,来的目的就是要主导彻查白虎将军被烧死之大案,要求建康派得力官员,全力配合。

    说是来查案,其实就是来监督,来问罪了。

    这赵普是个什么人,之前听说周之皇上由长安班师回汴梁时,此人就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汴梁的移交,而再往前,他是兵马大元帅白虎将军帐下最得力的幕僚,军师。

    这么一个人现在要来建康,查白虎将军,他原上司的案子,这岂不是来寻仇的吗?看来天朝玩真的,玩狠的了。

    而这也是王爷没想到的,虽然赵普出行之前,已经写信加急送到了王爷府。但王爷着实没想到,赵普,自己曾经的管家跟班,竟在这么短时间,取得天朝皇上的信任,平步青云。

    同时王爷也有些欣喜,他从赵普的身上看到了荣阳公主的影子。他相信自己的女儿,如今的皇后娘娘,现在已经实至名归,并且在皇上身边存在一定的分量,已经能够左右朝廷的走向。

    而这当然也是他更担心的,宰相张宝昌也野心勃勃,笼络文武爪牙,收拾了青龙,白虎两个最亲近的对手,可谓如日中天,以皇后娘娘一己之力,要与张宝昌抗衡,或者是搬到这个权臣,谈何容易,一旦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时候派最得力的助手赵普来建康,到底是什么意思,会不会被张宝昌察觉,玩起了调虎离山,或又想借建康之手,给赵普找麻烦,将其困于江南呢?

    碰上这棘手的事儿,赵普面对旧主,恐怕也得不得已而为之,他王爷又该如何平衡呢?赵普与他王爷的关系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的。

    这个时候,皇上必会宣他觐见,寻求应对之策。

    王爷想到了司徒周宗大人,现在能信得过,能说上心里话的,也就只有这个幸存的老臣了,为人小心,谁也不得罪,在王爷的力保之下,躲过了当年的浩劫。事不宜迟,王爷马上派人拿了自己的贴子,请周大人过府一叙。

    王爷不说,周大人也知道是什么事,他认为天朝派钦差大臣,来头很大,八成是那个权臣的意思,但应该是一种折中,按张宝昌一贯的手法,必会迫使天朝皇上下旨出兵讨伐,一定是朝廷有一股反对力量,暗指他公报私仇,没安什么好心,国家刚刚安稳下来,有的是比白虎将军之死更重要更紧迫的事要办,要知道北面的济州现在可还在上京侯之旧部手里,割据一方,与北辽眉来眼去,虎视眈眈,时刻都有可能大举进犯,这好比一把利剑插在天朝的背上。

    “所以,王爷,以在下看,那皇上也就是做个姿态,给张宝昌看的,来了,无非是施压,也是暗示我朝,尽快查明此案,做个了结,有个交代,而并不想把此事闹大,中了张宝昌的诡计,我方索性奏明皇上,也派一朝廷大员,如刑部侍郎,全力侦办此案,哪怕是找一个替罪羊,及早交差便是。”

    周大人说的不无道理,不过,周大人的话给了王爷一个重要的提醒。

    “司徒所言极是,那以你看,这周的兵马大元帅死了,大军群龙无首,军力受到重创,这济州节度使会不会趁此机会,联合北辽,集结大军而突然南下呢?”

    “不是不可能,这个白虎将军,很会带兵打仗,帐下猛将如云,而且不乏智勇双全之人,呼延灼,赵光义,赵匡胤,尉迟公,虽说既有由上京侯那边过来的降将,又有本来就是张宝昌的人,还有白虎将军的嫡系,但都还算效忠朝廷,不过,现在死的是白虎将军,功高振主,难免让人想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从而在这些平叛的功臣当中引起骚动。”

    “如此,为了稳定军心,极有可能对我大举进犯,号以为将军报仇,转移矛盾,查案是明,发兵是暗,追责在先,攻城在后啊。”

    这是王爷最担心的,别听那个兵部侍郎信口开河,唐国这点底子,王爷比谁都清楚。

    “这就要看天子与权臣双方力量的博弈了,张宝昌来势凶凶,那天子身边的人实力声音也不小,要不然,也不会煞有介事地派一个钦差大臣,不过,在下以为我们也马虎不得,需加紧准备才是。”

    周大人所言让王爷多少得到些安慰,可他还是坐不住,站起来,背着手,在地上来回地走。

    “当务之急,是如何给这个白虎将军之死一个合理的交代,不让那张宝昌以可乘之机啊。”

    “王爷,在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大人走到王爷跟前。

    “你可有什么良策,直管说来!”

    这个周大人是不是早有了想法呢?

    “当年林仁肇林指挥使之死,王爷一定没想忘记,说什么与天朝当权暗中勾结,攀附权贵,图谋叛国,而林将军乃朝之重臣,军中脊梁,如此捕风捉影,实在荒唐,分明是那权臣张宝昌搞的挑拨离间之计,意图拔掉这颗吞食我唐国的拦路虎,可为什么有人就信以为真,假戏真做,让林将军含冤而死呢,那始作俑者要在下说,才是暗藏的权臣同党,唐国之叛贼,那么这次张宝昌执意让白虎将军来我江南修养,又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难道不是故伎重演?”

    王爷两手一拍,指着周大人。

    “司徒是说,又是那个韩熙载与权臣勾结,里应外合?”

    “白虎将军来庐山修养,第一个知道的便是韩熙载,皇上派去拜会这个人的也是韩熙载,明着是拜会,暗里就是去探听虚实,踩点去了,没多久,庐山就出了事,这绝非巧合。”

    “韩熙载因强纳民为妾,被罢了官,可这个勾当,他早就安排好了,这个韩熙载,都怪老夫心辞手软,当年没有收拾了他,让其祸害无穷,陷我唐国于重重危机,哎。”

    王爷追悔莫及。

    “王爷,既然韩熙载与那权臣狼狈为奸,那我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就拿了韩熙载,说他利欲熏心,对皇上罢他的官心怀怨恨,派人放火杀了汴梁来的贵客,然后嫁祸于唐国,如此除了韩熙载这个狗贼,对钦差大臣,也算有个交代,最起码可以拖延个把月。”

    “此计甚妙,甚妙,也算是一箭双雕,让那张宝昌有苦说不出,你且随我一同面见皇上,即刻缉拿韩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