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笑长歌
繁体版

第三百一十二章 思想转变

    既然帮王安石说话,能够赢得改革派的好感,那么反过来岂不是能够赢得守旧派的好感?

    其实所谓的改革派和守旧派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是真正的派系

    即便是当初范大相公主持改革的时候,支持改革的人也不是铁板一块

    而守旧派则是反对改革的官员,因为共同的利益,在反对改革上,他们态度一致

    其余时候,为了各自的利益一样争斗不断

    这也是邕王之前没有想过通过这种方式来拉拢人心的原因

    因为改革派如今势微,官家当初任命韩章担任大相公的时候,确实让守旧派紧张了许久

    然而韩大相公上位后并没有提出改革,官家好像也没那个意思,让守旧派彻底放心了下来

    那时候他要是去打压改革派,不仅拉拢不了人心,反而会得罪改革派

    改革派虽然势微,却也不容小觑

    如今情况却不同,王安石在禹州的行为,不管是不是改革派暗中示意的,但是在王安石遭受攻讦之时,改革派都不得不站出来保他

    而官家对此也态度暧昧,让守旧派再次警觉了起来

    一旦这个时候,他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必然能赢得守旧派的好感

    对于官员来说,其实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都一样,看的是谁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想到这里,邕王也没心思跟周志清废话,安抚几句就把他给打发走了

    邕王生怕兖王反应过来,抢了先机

    送走周志清,邕王让人去召集心腹过来,准备好好商议一下自己刚刚的想法,赵统却走了进来

    邕王看到赵统进来,笑道:“统儿,你来的正好,为父刚刚想到一个好主意,一旦成了,兖王对咱们就没什么威胁了”

    赵统一怔,惊讶道:“不知父王的好主意是?”

    邕王笑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赵统听完,沉吟了一会,喜道:“父王此计甚妙,如今正是好时机”

    “哈哈~”

    邕王闻言哈哈一笑,别人都说他庸碌,兖王强干,这些他自然也知道,对此邕王自然不服气

    如今自己的主意,得到儿子的夸赞,邕王很是得意

    “邱家那边送来消息,李安已经把欠的钱还上了只要父王计成,也就没有拉拢刘学文的必要了”赵统笑道

    邕王闻言撇嘴道:“为父之前就说了,没必要在一个书生身上费心思他毕竟只是刘学文的学生而已,谏院那群人,都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即便拉拢了他的学生,刘学文也不可能因为他的劝说,投靠我们”

    “父王说的是”

    赵统闻言微微一笑,也不反驳

    他拉拢李安,确实是为了刘学文

    谏院的人确实如邕王所说,很难拉拢

    刘学文进入谏院不久,官职不高,还是有拉拢的可能的

    一旦能拉拢到刘学文,借助刘学文或许能拉拢到更多谏院的官员

    谏院看似没有什么实权,但是风闻奏事这一点,用处就非常大

    别的不说,光是弹劾那些投靠兖王的官员,就能打击兖王的威信

    不过邕王的计策确实可行,一旦成功,确实没必要拉拢谏院的人了

    ……

    “子谦,以前则诚我们三人闲聊,你对大宋如今的弊端,不也深恶痛绝,为何之前课上,你却没有说话?”

    中午散学的时候,李安三人结伴往外走去,顾廷烨脸色不快的问道

    当初在扬州,他和盛长柏还有李安能够成为朋友,就是因为三人相交闲谈,理念相同

    然而李安在课上,却没有出言辩论,这在顾廷烨看来,无疑是一种背叛

    “仲怀,大宋积弊已久,即便要改革,也需徐徐图之王通判在禹州的手段,过于刚烈了如此阻力太大,难以成功的”李安说道

    “笑话!”

    顾廷烨闻言却不赞同,冷笑一声说道:“改革变法,本就阻力重重,必须用铁血手腕,如商君那般快速推行新政,只有如此才能成功一旦拖的越久,困难阻力反而越大,如何徐徐图之?”

    李安有些无语,这和商鞅变法能相提并论么?

    商议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秦孝公的支持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改革,获利的是百姓和军方

    在商鞅变法前,秦国实行的是井田制

    所谓的井田制,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中间的口是公家的,其余则是私有

    拥有田地的则需要先种公田,然后才能种私田

    简单来说,中间的公田就等于是税

    然而那时候能拥有田地的都是贵族,普通百姓是没有田地的

    商鞅变法其中一个就是废除井田制,将土地分给百姓

    另外就是推行了二十等爵制,在这之前,爵位都是世袭制,普通人很难拥有爵位

    推行二十等爵制后,士卒杀敌就能获得爵位,杀的爵位越高,爵位也越高

    而当时的旧贵族公卿势力不大,左右不了王权

    加上二十等爵制培养出来一个强大的军功集团分田制又收获了民心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诸国争霸,军方影响力本就大

    得到民心,又有军队的支持,自然能够成功

    然而如今呢?

    垂拱而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注定了,文官抱起团来能够左右皇权

    而文官势大,又没有制衡

    当他们利益受损,变法改革都是空谈

    李安沉默了一会,说道:“仲怀,范大相公当初得官家支持,实施新政,然短短两年就失败了,你想过其中的原因么?”

    “但是有些事总要人去做,子谦,你的警世四言我很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唐朝岑参的那首诗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你忘记我们当初在扬州约定,一起入仕,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努力的约定了?若是不改革,收复燕云十六州终究是空谈罢了”顾廷烨沉声道

    李安闻言有些沉默,当初他那么说,其实更多的是顺应两人的话罢了

    毕竟两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若不跟人家志同道合,怎么可能跟两人成为朋友

    但是顾廷烨刚刚那番话,对他触动很大,让他听着有些热血沸腾

    穿越后,李安选择读书,有意考取功名

    然而李安并没有什么大志向,考取功名也只是为了在这个时代活的更好罢了

    说到底,李安上辈子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不可能因为穿越,思想觉悟一下子就变高了,开始忧国忧民啥的

    可是顾廷烨的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李安沉默许久咬了咬牙,自己好歹是个穿越者,既然来这个时代走一遭,总不能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一辈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