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繁体版

第18章 皇宫赐宴

    赵桓暂时不想解释自己为什么要颁发罪已诏,并且为何要选在三日之后。

    他脸色严肃地看着眼前诸将,沉声说道,

    “朕闻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朕这一次命你们招募青壮的条件与去年不一样。

    去年李纲李大人招募青壮,没有饷银,只有早晚两餐饭。青壮阵亡了,也没有任何抚恤金。

    但是这一次,凡是应募青壮,每天三餐饭,每天还可得铜钱三十文。

    若是阵亡,可得十贯铜钱的抚恤。

    若是受伤,失去劳动能力,同样可得五贯铜钱,家族还可免去一半税收。

    如果他们能在守城战中斩杀女真兵,同样可以获得五十两银子的饷银。”

    张宗颜听到最后,直接张大了嘴巴,略显震惊地说道,

    “官家,这么丰厚的招募条件,不要说十万青壮,就是三十万青壮,为臣也有信心招募。”

    “不需要那么多!”

    赵桓正色说道,

    “只需要十万青壮。朕需要的是身强体壮的汉子,而不是风吹即倒的弱鸡。”

    赵桓想得很明白。如今的汴梁城中总共一百五十多万人。除去老弱妇孺,大概有五六十万青壮。

    但是真正能上战场的青壮,估计也就十万出头。招募十万人,几乎就把身强力壮的青壮一网打尽了。

    兵在精而不在多。

    何况这次是要给应募的青壮发放饷银的。十万青壮,坚守四个月,赵桓需要付出数百万贯的粮饷。

    “好的,末将知道了。”

    张宗颜大声打保票。

    “末将绝对能在两天内招募十万青壮。末将等会就找人广写招募告示,贴到汴梁城的大街小巷。末将会特意贴到武馆和相扑馆密集的几条大街。”

    赵桓笑着点了点头。

    完颜阇母听到这里,当即口齿不清地说道,

    “赵桓,你不是准备与我们大金议和吗?你招募这么多青壮干什么?”

    赵桓走到完颜阇母面前,似笑非笑地说道,

    “因为你们金狗不讲信义,我必须要做好你们再次毁约的准备。”

    随后扬起左手,照准完颜阇母的脸上又狠狠抽了一巴掌。

    完颜阇母被打懵了,尚未来得及破口大骂,赵桓就已经在内等子的护卫下扬长而去。只是抛下了一句话。

    “孟林,再抽这厮一百记耳光。不打死就行。打完了再把他送往皇城司。”

    “遵令!”

    孟林笑呵呵地重新挽起了衣袖,露出了肌肉贲张的两条胳膊。

    在响亮的耳光声中,孟安走到张叔夜面前,略显奇怪地问道,

    “张大人,官家今天的举动有点奇怪,俺老孟着实想不明白。张大人智勇双全,可能为我解惑?”

    张叔夜笑了。他看了一下身边诸将,随后压低声音说道,

    “老孟,宋江那伙人是怎么死的?”

    “被你活埋的。”

    “他们为什么会毫无反手之力地被我活埋?”

    “因为中了你张大人的诱……”

    孟安说到这里,当即大笑道,

    “我明白了。哈哈,官家这一招真高明。”

    他回头看着正被孟林抽得左右摇摆的完颜阇母,用手捻着颌下的胡须,低声说道,

    “有了这么大的饵料,不知道官家这次能不能钓到几条大鱼呢?”

    此时已是未时,赵桓带着秦桧下了新郑门,并没有继续步行回宫。而是坐上了内侍们抬来的銮驾。

    秦桧走到銮驾旁边,一脸期待地打量着赵桓。

    赵桓笑道,

    “秦爱卿可要与朕同坐?”

    秦桧吓得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微臣岂敢有此不臣之举?”

    “行了,起来吧。”

    赵桓用嗔怪的语气对秦桧说道,

    “你且坐轿子跟在我后面,今天朕要在宫中宴请爱卿。”

    十几个内侍抬着金色銮驾,又快又稳地走向皇宫。

    秦桧用恭敬的眼神目送赵桓走远,方才不动声色地在街边喊了一个青色小轿。坐进了轿子,面沉似水的秦桧脸上突然露出了狂喜之色。

    他嘴里喃喃念道,

    “若得水田三百亩,来年不作猢狲王。”

    这句诗是秦桧年轻时在家乡担任私塾先生时写下的。那些蒙童的淘气让心气甚高的秦桧无法忍受,所以才写下了这首诗。

    等到赶考中举,秦桧方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秦桧这厮心气甚高。哪怕他现在已经做到了从三品的御史中丞,依然认为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如今赵桓竟然要在皇宫里单独赐宴,才让城府甚深的秦桧终于按捺不住狂喜了。

    秦桧认为,赵桓此番赐宴,绝对是有重要的任务安排给自己。

    只要自己做好了这件事,很有可能会成为赵桓的左膀右臂。

    如今赵桓杀了最亲信的耿南仲,身边再无体己大臣,自己若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绝对有机会坐到大宋宰相的位置,走上人生巅峰。

    秦桧坚信自己能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一路行来,秦桧发现一片死寂的汴梁城突然又透露出了活力与生机。城中好多人都知道了,守卫新郑门的姚友仲将军被无忧党徒害死了。但是接替姚友仲指挥守城的却是曾经剿灭宋江,比姚友仲更能打的张叔夜。

    白天持续半天的血战,宋军不但击溃了金兵的进攻,还阵斩将近七百人。更重要的是,新封的破虏候还生擒了金国的皇太弟完颜阇母。

    百姓大多无知,且喜欢夸张。

    经过几条街的口口相传后,已经变成了张叔夜与孟安大破金兵十万,生擒了金国十几员大将。

    汴梁百姓虽然讨厌赵桓,却不讨厌胜利。

    毕竟他们也不想让金狗突进汴梁城烧杀抢掠。

    为了庆祝这个“辉煌”的胜利,很多店家都在门口张灯接彩。一些伙计穿着干净的青布短褂,大声招揽那些出门打探胜利消息的市民。

    其实今天还是正月初六,若是没有金兵围城,此时的汴梁城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过去的几天,汴梁没有半点新年气象。

    直到现在,方才营造出了新年应有的喜气。

    秦桧不惧刺骨的寒气,时不时掀开轿帘,打量着街道上喜气洋洋的行人,心中暗道:官家今天这场胜利,似乎又激起了涣散的民心啊。

    天擦黑时,秦桧到了皇城门口。他从轿上下来,赏了轿夫十文大钱后,就在内侍的带领下,脚步轻松地沿着御道走进了皇宫。

    皇帝赐宴大臣,一般是在集英殿。特别是三年一次的进士会考,上榜进士都有在集英殿与皇帝共餐的机会。

    但是赵桓此番属于私人赐宴,所以没选集英殿,而是选在了自己的御书房。

    秦桧刚进去,赵桓就微微颌首,几个内侍十分迅速地把热腾腾的酒菜端了上来。

    御书房里还点了两盆火炭,暖烘烘的,宛如到了晚春季节。

    君臣二人一边谈笑,一边吃饭。赵桓饿了一天,吃得十分狂放,根本不在乎礼节。

    秦桧虽然也是饿得饥肠漉漉,却依然没有忘了臣子应有的礼节,吃得十分小心,嘴巴没发出半点声音。

    秦桧看到赵桓在自己面前一点也不拘礼,更是无比激动。因为这意味着赵桓没把他当成外人。

    赵桓吃饱喝足后,打了个饱嗝。秦桧当即放下筷子,笑着说道,

    “官家,微臣吃饱了。”

    几个内侍走上来,把餐具收走,御书房里只剩下君臣二人。

    赵桓突然长叹了一口气。

    秦桧心中暗道:来了。官家要给我安排重要任务了。

    “官家何故长叹?微臣虽然愚鲁,也愿意为官家效犬马之劳。”

    赵桓用一双通红的眼睛看着秦桧。

    “秦会之,朕能够相信你吗?”

    秦桧口气坚决。

    “微臣能得官家看重,虽万死而不辞。”

    “好!秦会之,你很好。”

    赵桓夸了秦桧几句后,随后十分严肃地说道,

    “会之是个聪明人,可知如今汴梁城中,我虽是天子,却还有一个我无法管束的人。他一直与我捣乱,以致我很难按照自己的心意治理国家。

    你能帮我吗?”

    秦桧听到这里,心脏当即怦怦跳动起来。御书房里炭火如春,他却感到一丝寒意。

    赵桓虽然没有说明这个捣乱的人是谁,但是秦桧是何等人,他立即就知道,赵桓口中这个捣乱的人,绝对是如今住在艮岳里的太上皇赵佶。

    秦桧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不知道赵桓想让自己怎么对付赵佶。

    但他也不敢拒绝,因为他现在已经上了“贼船”。如果中途退缩,就算赵桓不弄死他,估计也要把他撵回老家继续当猢狲王。

    秦桧心思电转,猜测赵桓准备让自己做什么。

    杀掉赵佶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大宋以孝治天下。如果赵桓真的要对赵佶下手,绝对不会假手外人,他会亲自下手,或者动用内侍,而不是动用自己这个外臣。

    既然不是暗杀赵佶,那肯定就是软禁赵佶,让赵佶无法与朝中亲信取得联系。

    这样的任务,虽然也有一定风险,但收益同样极大。

    只要自己做好了,绝对能成为赵桓的头号亲信。

    想明白这一切,秦桧当即双膝跪地,用无比坚毅的语气说道,

    “如今汴梁被围,朝廷必须同心协力,切不能令出多门。微臣不才,愿意为官家看住那个捣乱的人,让他无法干扰官家行事。”

    “很好。”

    赵桓伸出手,拍着秦桧的肩膀勉励道,

    “朕就知道秦爱卿是个锐于任事之人。你且回家去,明日早朝,我会宣布你的新官职。”

    秦桧向赵桓施礼后告退。走出皇城司,这厮方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随后一连打了几个寒噤。因为他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把贴身衣服都溻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