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荒的女帝
繁体版

第十二章 修书

    运用神识,发现房子地下埋着一根绳子,挖出来后,倒有点像是捆龙索。散发金色光芒,张角更加断定这并非寻常之物。

    捆龙索,这是一个神奇无比之物,由昔年的龙吉公主所持之物。

    龙吉公主为昊天上帝、瑶池金母的女儿,是昆仑山的仙女,善操纵水、剑法高强的神仙,有娘娘之称。只因有念思凡,犯天规下凡历劫,被贬在凤凰山青鸾斗阙修行,悔过自新。曾经在杨戬找惧留孙迷路时告诉了杨戬去路。后于罗宣火烧西歧时加入周营,并被符元仙翁强行指婚于截教门人洪锦,月老将她与洪锦牵扯红线结为夫妻。其法力高深,法宝众多,战绩卓越,主要有灭火阵、败罗宣、擒洪锦、伤孔宣、冲万仙阵等。是姜子牙西周座下的得力神将之一,在武王伐纣的战斗之中帮了不少忙。

    龙吉公主最初因截教焰中仙罗宣火焚西岐城,为此下山助周伐纣,凭借水系法宝打败罗宣,以四海瓶收了罗宣的万里起云烟和五龙轮,祭出二龙剑斩杀了罗宣手下的刘环,抛出雾露乾坤网降雨,轻松灭了西岐火海;后破旗门遁收伏三山关的守将洪锦。龙吉公主擒下商营将领洪锦后,正待处斩,却被符元仙翁和月老阻止,后为成全大局,龙吉无奈之下嫁给洪锦,乃纣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后来为了对付玉虚叛徒殷郊的番天印,龙吉公主提出自己的母亲瑶池金母之处有素色云界旗(乃是人阐神佛四大神旗之一);在对战金鸡岭的守将孔宣时,祭出了鸾飞宝剑砍伤孔宣左臂,负痛败走;西周四大先锋之一南宫适擒了胡雷,却无法将其杀死,龙吉公主取出三寸五分乾坤针,扎在胡雷的泥丸宫钉住元神,把胡雷斩了。胡雷之师火灵圣母为徒弟报仇,来到佳梦关与周军对阵,一剑连伤洪锦、龙吉公主、姜子牙,后龙吉公主的胸膛伤愈。在破截教的万仙大阵时,龙吉公主与洪锦先行杀进阵去,祭起瑶池内白光剑,伤了数位截教仙家;夫妻二人正冲杀间,龙吉被金灵圣母用四象塔打下马,被截教众仙所杀。魂魄入了封神榜上,最后武王伐纣成功,其被姜子牙敕封为“红鸾星君”之神。

    天地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宇宙还是一团元气,人们把它叫做洪荒宇宙,在里面诞生的神仙就是先天圣人。上古时期,神魔本是一家,先天圣人也叫做混沌魔神,他们拥有深不可测的修为,不仅能开天辟地,甚至也能毁灭乾坤。

    后来罗睺坠入魔道,成为万魔之祖,掌管鸿蒙世界中的三千小魔神,而东皇太一成为上古天庭中的天帝,也就是第一个主宰鸿蒙世界的上古天神。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神魔两界开战,罗睺来领三千小魔神在天庭大战东皇太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巫妖大战。

    罗睺原本也是混沌魔神,也就是先天圣人,他肯定知道克制先天圣人的方法,便研究出来了很多先天至宝,比如诛仙阵、斩仙飞刀和弑神枪等。这些法宝从名字上来看,它们都不是神界的法宝,而是属于魔界,并且都是克制神仙的先天至宝,杀死先天圣人更是易如反掌。

    经过巫妖大战,魔界打败,而神界也损失惨重,东皇太一下落不明,据说他选择跟罗睺同归于尽了。当罗睺失败以后,魔界中的三千小魔神就被太上老君使用先天五方旗封印在万魔窟,放在不周山底下。然而在巫妖大战以后,鸿钧老祖也身归混沌了,他的身体变化成了天地,也就是鸿钧老祖的肉身被毁灭了,元神幻化成天地。

    在《封神演义》中提到鸿钧老祖的真实身份,记得书中说“天地玄黄外,一气化鸿钧。”从这句话就可以知道鸿钧老祖的肉身就是混沌宇宙。在巫妖大战的时候,由于神魔两界大战,产生了极大的洪荒之力,震碎了混沌宇宙,鸿钧老祖的元神就变化成了天地。

    元始天尊曾经也说“鸿钧生化见天开”,这句话说鸿钧老祖看着天地出现,也就是说鸿钧老祖是天地的化身。当神魔大战结束以后,很多先天至宝就落到了鸿钧老祖的手里,比如诛仙阵,后来成为通天教主的镇宫之宝,在封神大战的路上出现过一次。

    三界不可一日无主,当东皇太一死后,鸿钧老祖在紫霄宫中修炼成为天道圣人,他让门下弟子昊天大帝进入开天太极界,成为新的三界主宰,掌管三界万物,才有了后来的封神大战,也就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间的封神大战。

    盘古原本是东皇太一的挚友,在巫妖大战的时候,他也耗尽了毕生修为,跟鸿钧老祖的肉身同一时间身归混沌,所以很多读者就认为盘古是开天辟地的神仙。当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变化成了世间万物,比如眼睛变化成太阳和月亮等。据说盘古死后,他的元神变化成三个神仙,后来成为鸿钧老祖的弟子,也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阪泉之战,神农氏炎帝部落联盟与轩辕氏黄帝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这是上古时代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历史第一次争霸中原的战争。

    阪泉之战发生在神农氏时代末期,神农氏势衰,部落之间战争频发。而此时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部落联盟日益壮大。在上古由于生产力落后,为了维持本部落的生存,强大的部落就侵犯弱小的部落,衰落后的神农氏在炎帝的带领下无力阻止各个小部落之间的战争,就想用武力阻止而黄帝的想法与炎帝不同,黄帝主张联合小部落共同发展,于是两个圣人最终发生了战争。

    在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以武止戈”由此从轩辕黄帝开始,黄帝以德修兵,广纳贤才,安抚万民,整治四方,又让能人驯服“熊罴貔貅貙虎”(棕熊、貔貅、豹子、老虎)作为战斗力量,将雕、鹖、鹰、鸢作为旗帜与炎帝在阪泉展开惊天动地的大战。炎帝与黄帝在阪泉一共打了三次,最后炎帝被黄帝打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二为一,自从黄帝一统中原,便有了华夏民族的雏形。

    涿鹿之战是上古四大战中最为壮观,最为激烈的大战,是炎黄部落与九黎部落之战,即黄帝与蚩尤之间争夺天下共主之战,一度将人、神、魔三界卷入其中。

    蚩尤本是炎帝部落的,(与炎帝一样人身牛角)见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很不服气,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实力强悍,为继续维持神农氏天下共主的地位,蚩尤厉兵秣马不断侵占小部落,直至与黄帝部落分庭抗礼。故二者为争天下共主,于涿鹿大战。

    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可怕的是像这样的,还有八十一个,都是蚩尤的兄弟。并且蚩尤这边有战神刑天、神族(风伯、雨师、共工)、巨人族(夸父部落)、魔族(魑魅魍魉军)、十二魔神、猛兽(食铁兽大熊猫)等。

    黄帝这边:主要是黄帝手下四大人族贤者(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仓颉、容成、屠龙众臣以为翼辅、龙族(应龙)、女魃(最后才请来的)以及熊罴貔貅貙虎的兽兵。

    涿鹿大战一开始,黄帝就被打败,之后风伯雨师施法使得漫天大雾,三日不散,黄帝连战九次都被蚩尤打败,兵败一直逃到泰山脚下。(“黄帝战蚩尤九战九不胜”出自《黄帝玄女战法》)

    因为黄帝顺应天道,得天下民心,九天玄女从天而降,降于泰山,传授黄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帝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元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兵河图策精之诀。

    得到九天玄女的帮助之后,黄帝就像开了挂一样,命风后造了指南车,去东海流波山杀了龙族后裔夔牛,把夔牛的皮做成了八十面战鼓,之后摆出奇门遁甲。

    蚩尤蚩尤驱魑魅杂妖以为阵,雨师风伯以为卫;黄帝便让击夔牛战鼓,一击震五百里,连击震三千八里,鼓声让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使蚩尤魔兵神魂颠倒,一击即溃。又命应龙蓄水,然后以指南车破大雾,之后请来了女魃,使得赤地千里,渴死了夸父。蚩尤打败,魑魅魍魉逃走,刑天被斩首,神族被罚,夸父族离去,共工氏臣服,八十一个兄弟全部被诛杀。奈何蚩尤身体难死,黄帝命人将蚩尤分尸埋葬,传说蚩尤首级化作了血枫林。

    涿鹿之战以后,黄帝成为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天下共主,四海威服,奠定了华夏文化的根基。

    上古第三次大战:颛顼与共工之战

    经过涿鹿之战以后人们得到了很长的休整,黄帝得道骑龙飞天之后,黄帝之子白帝少昊成为天下共主,黄帝之孙颛顼辅助自己的叔叔少昊,少昊时代相对和平,后少昊归天,颛顼成为天下共主时,内部出现了问题。

    战争的原因:

    当是时人神混居,出现了很多半神,而像共工氏族有很多半神,因为在上次大战中神族落败,水神共工是炎帝之后对黄帝一直不服所以帮蚩尤,蚩尤败后被迫臣服,隐忍多年后联合神族,神族暗中帮助共工氏谋反,于是共工氏与颛顼争帝。

    虽然共工氏有神族相助,但是黄帝将九天玄女授予他的兵法、天书、印绶全都传了下来,颛顼帝凭借着人族的力量与共工氏大战,虽然结果颛顼帝赢了,但也是惨胜。共工争帝不成,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矣。”天塌地陷,洪水肆虐,妖兽齐出。最后,女娲大神不得不炼五色石补天,斩巨鳌立四极,杀黑龙平冀州。

    这次战争之后,颛顼帝深深地感到神族的恐怖,为了摆脱这种威胁,下令将神族送往神界不得与人混居,又他让自己的族人重和黎,一个压地,一个托天,从此切断了人神的通道,史称“绝地天通”。

    上古第四次大战:禹伐三苗之战

    大禹伐三苗之战也是上古最后一次大战,这次大战直接奠定华夏文化的大融合和稳定。其实在尧、舜时代就陆续与苗蛮之间有过战争。直到大禹是天下共主的时候才彻底地打败苗蛮。

    战争的原因: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出自《尚书》)也就是三苗人不敬神灵而作五刑残害百姓,道德沦丧,背信弃义,反复撕毁与炎黄的盟约。于是尧舜禹三代帝君替天行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尧、舜二帝皆战三苗,“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伐三苗杀三苗于三危”。而后大禹替天行罚,在战场上射杀三苗首领,彻底征服三苗,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被人记为“伐三苗之战”。

    大溪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存在证明了伐三苗的战争确曾发生过。

    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颛顼从四海八荒请来了很多救兵,有计蒙、禺强等等上古战神。战败后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颛顼凭借着人族的力量与共工氏大战,而人族也迎来了共工的复仇。据说那场肆虐人间的大洪水,在天水中浸透的妖魔会更加强大,共工臣名曰相柳,九首蛇身,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大禹治水时为了对抗共工余孽,不知从哪里得来捆龙索和定海神针,平定大水后,定海神针和捆龙索不知所踪。

    张角欣喜若狂,没想到今日能得到此等无上至宝。心中暗想,若是能用来治病救人岂不美哉?

    于是翻找医书,备了些草药。

    发散风寒药:生姜,白芷,防风,苍耳,羌活,细辛,荆芥,桂枝,麻黄

    用于外感风寒出现的恶寒,发热,身痛、颈项不舒、无汗、鼻塞、脉浮紧或浮缓、舌苔薄白等表寒症状者。

    发散风热药:牛蒡子,升麻,柴胡,葛根,桑叶,菊花,薄荷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鼻塞、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泻火药(清热泻火药):天花粉,决明子,知母,栀子,莲子心,夏枯草

    用于内火太盛引起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干口渴,舌红、脉数有力,大便燥结等。

    清热燥湿药:龙胆,白鲜皮,苦参,鸦胆子,黄芩,黄柏,黄连

    达到清虚热或清实热、燥湿、祛除体内湿气的作用。

    清热泻火药:大青叶,山豆根,北豆根,白头翁,白蔹,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

    有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的功效,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清热凉血药:地黄,赤芍,牡丹皮,

    用于上焦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耳鸣牙痛,血热子烦。

    清虚热药:银柴胡,胡黄连

    可伴有失眠多梦、盗汗(夜间睡觉出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

    泻下药(攻下药):大黄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

    峻下逐水药:千金子,巴豆,芫花,京大戟,商陆

    峻下逐水药为泻下药其中一门类。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祛风湿药(祛风散寒药):川乌,木瓜,草乌,威灵仙,独活,路路通

    用于酸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马钱子,秦艽,桑枝

    用于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风、寒、湿、热,寒邪甚者,疼痛剧烈;湿邪甚者,沉着粘滞;热邪甚者,红肿热痛。痹病日久不愈,气血凝滞,痰瘀互结,深入脏腑,出现虚候。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狗脊,桑寄生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化湿药:广藿香,苍术,豆蔻,佩兰,草豆蔻,草果,厚朴

    用于脾胃经,有醒脾和胃、燥湿化浊、疏畅气机、消胀除痞的作用,主要用于祛除中焦之湿邪,如湿阻中焦,脾阳被困,运化失常,而致脘腹痞满、大便溏薄、食少倦怠、舌苔白腻等症。

    还可用于湿温、暑湿、湿热内蕴者。

    又因此类药物芳香辟秽,兼除四时不正之气,亦用于治疗瘟疫、瘴疟等病证。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冬瓜,赤小豆,泽泻,茯苓,薏苡仁

    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

    利水通淋药:川木通,车前草,石韦,灯心草

    具有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泌尿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乳汁不下等。这样的中药材可以有清热祛湿的作用,还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对于排毒有帮助。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利湿退黄药:垂盆草,金钱草,茵陈,虎杖

    适用于湿热黄疸;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温里药: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花椒,肉桂,干姜,吴茱萸,附子,高良姜

    以温散里寒为主要功效

    理气药:刀豆,土木香,大腹皮,川楝子,木香,乌药,佛手,陈皮,枳壳,枳实,香附,香橼,薤白

    疏肝理气(调理肝脏气机郁滞)、消胀止痛的功效,肝气不舒引起气滞时,出现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痞闷、食欲不振、呕吐酸水等症状

    消食药:山楂,麦芽,莱菔子

    腹胀、恶心、嗳气、早饱等症状。

    驱虫药:苦楝皮,南鹤虱,使君子,槟榔

    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可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药物。服用驱虫药可麻痹或杀死虫体,使虫排出体外,能得到根本治愈。对于体虚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一般在空腹时服用。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大蓟,地榆,侧柏叶,槐花

    用于止血

    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仙鹤草

    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血液不在血脉中正常运行)所致出血,如跌打损伤所致血瘀出血。

    收敛止血药:白及

    具有收涩之性,有制止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出血,但本品收涩,有留瘀之弊。

    温经止血药:艾叶

    既能止血又能温通经脉,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导致的便血、崩漏、紫癜等。

    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泽兰,没药

    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活血化,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

    活血调经药:川牛膝,奶米,山参,红花,桃仁,益母草,鸡血藤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

    活血疗伤药:骨碎补,苏木

    主要用来缓解淤血所致疼痛。

    破血消癥:马钱子,三棱,广术

    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药味多辛苦,兼有咸味,具散泄之性。咸入血分,以消癥见长。其药性峻猛,虫类居多,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要适用于瘀血之重证,尤多用于癥瘕积聚。

    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天南星,化橘红,白前,半夏,芥子,旋覆花

    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的功效,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

    清热化痰药:川贝母,瓜蒌,胖大海,前胡,桔梗,浙贝母,昆布,竹茹

    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清热化痰,疏气解郁,和胃消食。用于食积郁滞,湿浊内生。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

    止咳平喘药:马兜铃,白果,百步,桑白皮,款冬花,罗汉果

    用于化痰止咳

    安神药:合欢皮,远志,柏子仁,酸枣仁

    用于失眠

    平肝熄风药:罗布麻叶,蒺藜,天麻,钩藤

    多偏于寒凉,主入肝经,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等病证

    开窍药:石菖蒲

    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症、失眠等。清开灵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补虚药(补气药):甘草,人参,大枣,山药,白术,党参,黄芪

    用于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

    补阳药: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补骨脂,蛇床子,淫羊藿

    用于形寒,肢冷,腰膝酸痛,尿清便溏,神疲乏力,阳痿早泄,舌淡脉沉弱等。

    补血药:白芍,当归,首乌藤

    用于营血不足、濡养功能减弱的血虚患者,一般是因为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导致的。临床常见面色苍白、萎黄,头晕眼花,心慌失眠,肢端麻木,颜面、眼睑、唇甲缺乏血色,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等症状。

    补阴药:牛膝,石斛,麦冬,百合

    药性一般都比较寒凉,主要用于治疗身体出现阴虚的情况,比如手心脚心发热,颧红盗汗,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收涩药:五味子,五倍子,肉豆蔻,罂粟壳,莲子,芡实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治疗各种滑脱症候的药物,称为收敛药。又叫收涩药。性味:味多酸、涩;性多温或平。归经: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可因分类不同而异)

    2周前

    如今天降大灾,连年饥荒,山东已经不能待了,张角和他的两个弟弟跟着人们一起流亡。逃荒的还有个准去处吗?他们顺着大道一直朝西走,饥饥渴渴,劳劳顿顿,说话不及就来到巨鹿,这一天在孟家庄落了脚。

    接下来就开始行医治病,张角弟兄仨就住在一个干巴老头家里。好在那时正是夏天,不用钻屋睡炕,把随身带的几件东西一放,当院里铺上一领席,就歇了。

    他们还没睡着,有个人一推栅栏门进来了,招呼着老头说:“二大爷!明儿个你给人家烧水去吧。”

    老头叹了口气,应下了:“去就去吧,有啥法子!”

    张角等那人走后,便问老头:“看样子象是派公差的,可是没听说要来什么官和衙役呀?”

    老头说:“你不知道,我们孟家庄是个受气的村呀!”

    张角问:“受谁的气?”

    老头叹道:“每逢于家庄宋家来我们村南地里做活,就得派人去侍候人家!”

    天下还兴这种事吗?张角的两个弟弟没等老头说完,骨碌坐了起来,瞪大眼睛问:“那是为什么?”

    老头说:“就只为人家财大势众,咱惹不起。”

    那年月,有钱的王八大三辈,有地的恶狗支使人。原来于家庄宋家财大势大,吞完了当村的田地,就隔着村子吃过来了,孟家庄村南的地也前前后后归了他。他家又说地远,怕晌午回家吃饭耽误活,就让孟家庄给他们烧水做饭。这个村小人穷的孟家庄还敢道个“不”字吗?一来二去,也就作下了这么个规矩,从春到秋,年年如此。

    张角听清原委,不禁叹了一声:“好厉害呀!”他接着又问老头:“你们就不会不去?”

    老头说:“谁敢呀!”

    张角兄弟仨齐声说:“你们就没有一个胆大的?”

    老头摇了摇头。张家弟兄也为有劲使不上,“唉!”叹了一声。过了一阵,张角当真当假地说:“老大爷!明儿个不是该你去吗?你就在家待着,给大伙开个头!”

    老头说:“我年老力衰,也是空有这份心。”

    张角的两个弟弟早按捺不住了,一纵身站了起来,说:“我们替你去打头阵!”

    老头像被吓住了似的没吭声,过了装袋烟的工夫了,还是默默不语。他在想什么呢?原来他还不敢一下子就听信这两个年轻人的话,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张角这时也在暗自思谋:“咱们是过路人,这件事既要出头管,就不能一打二走;孟家庄人们的日子长哩。”所以,他也不言语。那两个年轻人见大哥不长不短,也闷了。

    后来,张角思谋得心里有了底了,才又和老头说起话来。他问老头:“你们村的头目人说什么呢?”

    老斗说:“你没看见刚才来过的那个人吗?他就是。小家小户,也没别的能耐。”

    张角说,“咱们找他去好不好?”

    老头连声应下:“行!行”

    张角对他两个弟弟啊咐了几句,就由老头领着见头目人去了。小穷村,街短巷浅,他们出得门来,没走几步,拐个弯儿,就到了头目人的家。

    这时候,正是刚刚掌灯光景。头目人和他一家老小正坐在院里说闲话,见老头领一个生人来,还以为是找活的哩,便站起来上前迎住,说:“头两天就有两家逃荒的到咱们村里来,因为没活,住了一天就往别村去了。”

    老头岔开头目人的话,说:“不,他是来找你说另外一件事的。”

    一听说另有别的事,头目人把张角上下打量了一番,便领着他们到屋里去了。点上灯,他又把张角细看了几眼,心里想:“白天听说来了三个逃荒的,这人可不凡呀!”便让张角上首坐了。

    岂不知张角也早已注意到头目人了。从他的庄宅院落、老少人等,和他本人的相貌举止来看,张角觉得这人是可以信得过的。心里一高兴,也就有了主意。他望着头目人说:“你是一村之主,可不能老让乡亲们受气呀!”

    “这···...”头目人涨着个大红脸,嘴巴张了半天,才回出话来:“在咱们孟家庄,不论大人小孩,谁愿意受气?”

    张角说:“那,从明儿个起,咱们就不给于家庄烧水做饭!”

    老头看张角说的那么干脆、把稳,心里也长了劲儿,他是巴不得不去哩。只要头目人敢应下就行。不想头目人没接下文,这可把老头急坏了。

    头目人跟针扎了腚一样,再也坐不稳了,自言自语地说:“人家找来了怎么办呀?”

    张角说:“你顶着。”

    “我顶得住吗?”头目人着了慌了。

    张角猛地把胸脯一拍,说:“顶不住,找我张角!”

    头目人满腹狐疑地望了张角一眼,又不吭声了-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过了一阵,张角又对那头目人说:“别以为我在这里没家没业,闯出事来,抬脚就走了。那样还够朋友吗?我是怕就不来,来就不怕!”

    到这节骨眼上,老头可早就和张角成了一个心眼了,他大声说:“是啊。”又转身朝头目人凑过去,说:“张大哥说的明白,实在不行,咱们也有个推托。”

    头目人在心里自己跟自己打了半天架,心里说:“人家图什么呢?还不是看着理不顺、事不平?办好了,也是孟家庄的福气呀。”想到这里便上前一步拉住张角说:“张大哥,是江是海我也跟着你跳啦!咱们可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啊!”

    张角斩钉截铁地应了一声:“当然!”

    接着,他们又把如何行事计议了一番,直到半夜才散。

    第二天,孟家庄可就红火啦。全村父老一听说张角弟兄们要为他们顶门立户,再不受于家庄的欺负,真是人人脸上挂笑,个个心里开花,都异口同声地说:“穷不穷的,这以后喘口气也顺当啦。”

    张角说:“眼前咱们要紧的是防备于家庄财主来闹事。人心齐了,还得多几个有本领的才行。”

    大家拍手说好:“那就叫年轻人跟你习武吧。”

    当时,张角便找了一所场院,领着一伙年轻人习起武来。

    再说于家庄宋家,起初听说孟家庄不侍候他们了,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可是没出村又传了讯来,说是孟家庄来了几个好汉,在给庄上的人撑腰作主。宋家还是半信半疑,认为真有英雄好汉也不会看上那么个小穷村。没半晌工夫,派去探听虚实的人回来了,说是:“张角弟兄们武艺高强,别说动枪动刀,就是一双空拳抡起来,十个二十个的人也到不了跟前。现在已开了场子,向孟家庄的人传艺哩。”宋家一听,这才软了,怕了,捏了鼻子,没敢到孟家庄去。

    张角弟兄仨住在孟家庄,日子越长人缘越好,就在那里落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