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百年
繁体版

第六十八章 星宿(四)

    马林沉声道:“刘氏兄弟,是否和星宿有关?”

    听弦歌而知雅意。

    元元子的护道人这么一问。

    他就大致明白意思了。

    要知道,这星宿就是一个流民组织。

    那么,什么是流民呢?

    简而言之。

    在官府领土内,却不在官府户籍里的人都被称为流民。

    自古以来,流民就是官府避不开的话题。

    正如道人所说。

    官府强则流民弱。

    当然,此强并不是威力强,也不是组织能力强。

    而是吸引力强。

    对百姓的聚合力强。

    正如史书评价一位执政者的能力。

    常常会把流民的主动依附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大书特书。

    所以王朝盛世流民较少。

    王朝末年则流民四起。

    官府籍下的百姓会主动脱籍成为流民。

    归根结底,就是活不下去了。

    不然谁又愿意远离繁华的城市。

    离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氛围,离开保姆机器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丰富的各种条件的享受。

    脱离长期的社交圈子,孤身来到荒野之中,成为一位流民呢。

    所以前朝一位素有名望的宰执曾经提出过排吸论。

    国强民富,则流民被我吸来。

    国衰民苦,则百姓被我排斥。

    想那浩荡无际,寰宇一时无二的神元帝国。

    最后亡之忽也。

    其原因很多。

    但是谁也不可否认,那个流民组织红巾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甚至马林也隐约听人说过。

    当今大明的开国大帝朱洪武,当初也是一个依托宗派的流民罢了。

    只不过后来成事之后,大家为尊者讳罢了。

    不过马林也曾腹诽过。

    这些人恐怕是怕别人去效仿老祖宗举事。

    不过这种事情,是能瞒得住的吗?

    这大明帝国每次流民起事,贴告安民时候,常常也会写上一句。

    朱明起自流民。

    不过刘氏兄弟与星宿有关这倒是让他大吃一惊。

    细想也不觉得奇怪了。

    两位明法修士,要不是有了天大的机缘,怎么会浩浩荡荡攻县占州,做出这么一番大动静。

    要知道,现如今连科举的门槛都得是结丹修士。

    那些被网上剑侠长期嘲讽为食膏者的乡绅至少家中有个秀才功名。

    甚至有些都是出过举人的家底。要知道,在大明,只有称乡试中试的人才能被称为举人,也有人会叫他称为大春元。

    这样的人都是在乡试中的佼佼者。

    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更高一级的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当然,这个所谓的学官知县也只是名义上说说的罢了。

    大明帝国三年一次乡试。

    在建国初期,举人基本上能安排一个做官的机会。但是这万载以来,举人是数不胜数。

    要知道,一旦成了道门的结丹,佛宗的舍利,儒门的文胆。

    寿元可就加到了千载。

    这一个个排着队等着。

    没点门路。

    就单单一个普普通通的举人。

    光网上曾经有一个江南道的举人秀过排名。

    等到他轮到附近的学官。

    要排三百多年。

    这还是没有人插队的情况。

    不过想开点也可以慰藉一下,毕竟江南省学风斐然,修行之风盛行,常常是朝廷会试的前列者。

    要是北地边境诸省。

    那么排名只是能提个一百多年。

    毕竟北地民风彪悍。

    时不时出现个刘氏兄弟之流。

    能清理不少库存官员。

    不过闲话少说,就是因为这举人冗余太多,所以很多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行业。

    但是从商在大明又是贱业,虽然来钱快,但是也不能明摆着参加。

    于是乎大部分举人要么躺家里修行,要么出去游历,要么就是在当地兼个小吏。

    这也常常闹出一些知县修为还不如下面小吏的笑话。

    不过再怎么小的吏员,在当地也是滔天一般的人物。

    要知晓,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小县城。

    吏员可能不到百人。

    但是他们每一个人掌握的都是这一方县城的关键部位。

    正是有他们的把守。

    自己的家族会越来越兴旺。

    只要有人中了举,那么在大明帝国,他就有资格被称呼为老爷。

    而一个最普通的县城最厉害的防守并不是这些老爷们。

    是那些着术甲的士卒,以及威力十足的神威大炮等。

    训练有素的士卒,一个方队就可以拦下一位强悍的结丹修士。

    一门等次最下的神威大炮。

    一发就可以把更高阶的修士打成灰灰。

    所以别说两个明法修士去攻打县城。

    就算他们去攻打那些豪绅的院子。

    那也怕是把他们笑死都不会伤他们分毫。

    所以当时自己的父亲和自己谈起时。

    也是猜测他们与一些势力有过牵扯。

    不过这种事情也并不丢人。

    反而更能说明他们的能力。

    当今天下,这些势力,九成九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组织。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投下筹码,本身也说明了一种肯定。

    不过马林没有想到竟然是星宿。

    护道人对于马林的猜测。

    并没有不置可否,反而直截了当。

    回答道:“你说得不错,确实是星宿。他们两人一人得了午马传承,一人得了地犬星的传承。”

    马林听此,不由好奇道:“地犬星我是知晓的,当年前朝末年传世术甲照夜玉狮子那真是创下偌大名头。那午马传承又是啥?”

    护道人哈哈一笑。

    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真是把老道士当做十万个为什么了?不过这些故事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你知道星宿最主要还是前朝那一百零八位煞星的故事吧。”

    马林点了点头。

    护道人所提的一百零八位煞星是发生在神元帝国更前一个朝代的旧事。

    不过相对于神元帝国的短暂国运,以及它本身属于北族的统治。

    许多中原人从理智情感上并不认同。常常以神州陆沉来说起那段时间。

    所以他嘴上所说的前朝指的是那个亡了天下的皇宋上国。

    皇宋上国是一个充满了悲剧但是又充满了希望的一个时期。

    在那个时期。

    中原大地的人们凭借着贸易,征服了无尽之海对岸的国度。

    被誉为时代最顶尖的匠人——天工,用他们的工具,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非修为高深的人类曾经难以到达的地方。

    在那个朝代是城市居民最幸福的时代。

    光网的精华——清虚天也是在那时候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曾经有人夸耀道:“一个普通百姓的一生都可以在清虚天中幸福的度过。”

    但是虚拟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往往是对立而又统一的。

    在那个时期。

    北地的异族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强大的契族征服了北方的大城。

    打造了属于他们的帝国。

    衰落之后,又有一只名为金族的异族把皇宋上国的帝都都敲了个粉碎。

    最后则是神元帝国。

    那只起身于不知几万兆里的北地草原中的异族。

    战胜了所有能战胜的一切敌人。

    最后在中原大地的最南边。

    将皇宋上国最后一位龙骑士击落。

    神州陆沉。

    百姓蒙阴。

    也是在那个年代。

    高度发达的商贸带来了恐怖的利润。

    不节制的异族又拥有旺盛的胃口。

    贪图享受的官人大开贪婪之口。

    无数百姓丧失了自己赖以为生的土地与活计。

    被赶入了那些因为巨量辐射就连工型机器人都无法久待的矿区之中。

    为那些贪婪者采取宝贵的矿产。

    用贸易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用金钱让一个又一个贪婪的对手成为自己的共存体。

    这样的体制下长成了一个畸形的帝国。

    皇宋上国。

    在那里,从事兵事的修士地位每况愈下。

    不说那些宰执州令,就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企业主都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的家破人亡。

    天要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

    最后在那金族攻破帝都前的两百年中,皇宋上国爆发了此起彼伏的恐怖起义。

    其中,最有名也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甚至至今还有无数改编的剧本上映的故事就是星宿领导的那一场——梁山起事。

    梁山起事之所以在万载之后还有无数人为之着迷,是因为他的故事性,可读性,传奇性太强了。

    这只日后征战帝国四方的传奇组织组成的对象实在是五花八门。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梁山的头领中找到他所对应的对象。

    有不得志的小吏。

    有被上官欺辱的军官。

    有被当地大企业家逼迫的家破人亡的百姓。

    有僧。

    有道。

    有儒。

    有大财主。

    有大贵族。

    有匠人。

    有农民。

    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一起奋斗的故事。

    他们从一个个火点般,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汇聚起来。

    最后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别的不说,就他北击契丹,取得皇宋万载无一的大捷,也值得后世大书特书。

    更别提这梁山群雄最后一仗是那明教方腊。

    明教与大明帝国。

    这两者的关系足够让小说家写个上万字的描述了。

    梁山能将其击破,并斩其教主,可见当时他们的实力有如何了。

    这样大名鼎鼎的史诗般的故事,难道存在着虚假吗?

    如果有?

    那以史为命的史家修士恐怕早就跳起来了吧。

    如果不假,为何这道士又是这般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