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繁体版

第93回 虎椅讲易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律法、文学、医学、艺术、教育、数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一般认为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相国寺腊八浴佛会当日,张载于争鸣台讲道之时,藏经阁阁楼之上还有几位达官显贵亦驻足倾听。为首之人文彦博,乃当朝宰相。去年六月,文彦博和富弼同时拜相,其中文彦博为主相,富弼为次相。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为宋朝元老重臣。文彦博闻听张载的“横渠四句”,同样身心俱震,当即感慨道:“此子卓荦不凡,简短四句道尽儒家的道德理想追求,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大才,弃之不用,委实可惜。”随即吩咐道:“明日持我的请帖,邀请此子再来相国寺开坛讲易。真金不怕火炼,是真金总会发光。”

    于是,四日后,十二月十二日,在文彦博的支持安排下,张载在开封府大相国寺开坛讲易,易为《周易》。一日之内,相国寺风云汇聚,张载风头一时无二。

    今天的相国寺,较之腊八浴佛会那日,来人只多不少。苏洵、苏轼、苏辙、二饼在,林希等同乡五人在,曾巩等一门六君子在,等等,不一而足。凡是听闻风声的考生学子和开封府当地百姓几乎都已汇集相国寺。当然,今日在场所有人都是听众,皆在翘首以盼张载的到来。

    在万众瞩目之下,张载雍容不迫地从藏经阁阁楼大步迈出,身后半步两侧处各有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随行,随行青年仪表堂堂、气宇轩昂。

    藏经阁前的争鸣台仍在,为了纪念腊八那日横空出世的“横渠四句”,争鸣台未做任何改动。只是在争鸣台上放置了一把大型的直后背交椅。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故名“交椅”。交椅在争鸣台上陈设,以显著地位,有凌驾四座之势,俗语有“第一把交椅”之说,就能说明它的尊贵和崇高。交椅上更是铺置了整张虎皮,威势赫赫。

    面对虎椅,张载只是略微迟疑一下,便跃上争鸣台大马金刀地直接落座。

    虎椅讲易,张载此刻的威势足以一人盖压全场。张载泰然自若地朗声开口:“‘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张载以“易”字开篇,以《周易》义理的发掘,作为现实的人生修养,参与社会变革的理论武器和信仰原则。其“横渠四句”的志向,渐变改革的政治主张,皆源于《周易》的义理和智慧。

    张载在本次虎椅讲易中首次提出了“自然易”和“书易”的概念。划清了研究中主观对客观的界限,自然实在与图文表述的界限。他认为,《周易》是一部具有生命力、具有自然本体性的书。它描述的是宇宙万物的生命和运动过程,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张载将其称为“自然易”。与此同时,《周易》还有一个“书易”,即图文表述的易经。张载指出,这种表述不仅限制了易经的本质,而且在研究易经时容易受主观影响,因此必须加以限制。

    张载对《周易》中“无极而太极”、“太极与阴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关于宇宙本体论的太极学说创立新见。提出“太虚即气”“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及气之为物,有幽明之别等重要概念。就是说,气作为最基本的物质,或聚或散,而以不同形态存在,幽则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觉,明则耳目能见。从而理清了宇宙物质性与佛道“空”、“无”诸概念的界限。

    最后,本次虎椅讲易中,张载对《周易》辩证法有新的发展。张载在描述事物矛盾运动一般过程时,提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解”的著名论断。他认为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两个对立方面而构成,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阴阳消长,刚柔相济。最后的结果是“和”与统一。“和”是事物诸多因素,不同对立面之间的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相同的事物简单相加与重复。张载这种思想与现代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对立统一,也是一致的。

    张载本次虎椅讲易,为世人提供了一种认识宇宙、认识自我和实践行动的新途径。他的思想理论因为其深刻性、精悍性和生命力而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