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繁体版

第63回 羊苴咩城

    羊苴咩城,位于大理苍山中和峰下,在今大理古城及其以西地区,北至桃溪南岸,南至绿玉溪北岸一带。

    苍山,含苍翠黛绿、山石青苍之意,又名点苍山。苍山十九峰,从北向南依次为云弄峰、沧浪峰、五台峰、莲花峰、白云峰、鹤云峰、三阳峰、兰峰、雪人峰、应乐峰、小岑峰、中和峰、龙泉峰、玉局峰、马龙峰、圣应峰、佛顶峰、马耳峰、斜阳峰。

    苍山中和峰麓屹立着苍山神祠,又名苍山庙,奉祀苍山神。建于南诏国早期。苍山神祠是反映南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纪念性建筑。

    苍山十九峰山峦沟壑的峰与峰之间自然形成了著名的苍山十八溪。从北向南依次为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溪。

    苍山十八溪的溪水或流泉飞瀑,似骏马奔腾而下;或溪水潺潺,一涧三叠,静静流淌,最终齐齐注入东面的洱海。

    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

    羊苴咩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屋舍俨然。城为棋盘式的建筑,城墙外墙为砖砌,上列雉堞,下环城沟,南、北城门上修建巍峨的城楼。城内从南至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弹石与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青瓦坡顶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极具民族特色。由于大理国与宋朝、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所以在城内除了不少的寺庙、书院,甚至还有波斯洋葱式穹顶建筑点缀其间,显得朝气蓬勃,特别具有国际范儿。

    苏轼一行人从建昌府城出发,途径建昌府、会川府、弄栋府、大理首府,终于在五天后抵达羊苴咩城。

    在步入羊苴咩城的时候,众人震撼不已。苏轼还好,毕竟前世见多识广,前世工作中也有与外国人打过交道。但包括二饼、种古在内的众人真是大开眼界了。本地民族特色先不说,各种稀奇古怪长相的夷人就见到不少,偶尔还能见到白皮肤、蓝眼睛的夷人,大长见识。

    可能是当地百姓对于各国商人早已见怪不怪。苏轼一行人入羊苴咩城,如同小溪汇入大河,自然而然没有溅起半点水花,完全没有在建昌府城时的待遇。

    苏轼一行人寻了一处上等的客栈住下。在用过一顿丰盛的当地酒水饭菜后,十位兵士各自回房休息,种古来到苏轼、二饼的房间,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后面的行程安排。

    苏轼开门见山地说:“种兄,咱们今天休息一日,明日开始各自分散探查侬智高的消息。咱们以五日为限,各自安排。我和二饼主要是在羊苴咩城及周边苍山洱海游山玩水,一并探听消息。”

    种古点头同意,胸有成竹地说:“苏兄所言极是。我们既然是贩卖马匹的商队,自然做戏做全套。明天我和弟兄们就去找本地的马贩子购置大理马。这些本地马贩子消息灵通,耳目极广,肯定能查探到侬智高的准确消息。另外,大理马这种矮脚马稳健耐力长,最是适合山路险路。矮小体健、耐劳善负重,能远行,非常宜于在崎岖山道上长途驮运。这正是我们秦凤路所稀缺的。原本考虑到归途安全因素,我和弟兄们是计划每人最多购买三匹大理马回去。如今托二饼兄弟的福,我这可以全然不顾返程是否安全,有二饼兄弟坐镇,任何牛鬼蛇神都得退避三舍。所以这次我和弟兄们每人采购五匹大理马回去,共计五十五匹大理马啊,将来回到秦凤路以后又是大功一件。”

    种古越说越是兴奋,神采飞扬。二饼云淡风轻地在一旁微笑着点头,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有我在,随便耍,万事无忧。

    翌日,苏轼一行人各自散开于羊苴咩城及其周边,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苏轼和二饼一道,首先在羊苴咩城各处游逛了足足两天时间。由于正是现任大理国国王段思廉收留了建国失败逃亡过来的侬族(今壮族)首领侬智高等人及其余众,当时在羊苴咩城也是轰动一时,所以城里百姓知道侬智高其人的不少。但对于侬智高的最新情况确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当年侬智高兵败逃入羊苴咩城的时候就已重伤垂死,不久就病故了;有人说大理国国王把侬智高软禁于王宫里面,外人不复得见;有人说大理国国王高度看重侬智高,外派其驻守大理国边疆去了;更离谱的说法是大理国国王早已下令对侬智高斩首,将其首级进献给大宋皇帝了……总之,各种千奇百怪的说法无奇不有。唯独没有侬智高从南诏大理国借兵寇蜀的说法。

    苏轼闻听,内心大定。因为如果侬智高借兵寇蜀属实的话,绝对无法瞒过羊苴咩城的当地百姓。

    第三日,苏轼游性大起,登顶苍山中和峰麓,览胜苍山神祠,感慨颇深: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各个文明都有其璀璨耀世之处。

    一并游览了中和峰的中和寺。中和寺始建于南诏国时期,是南诏国王异牟寻禅封“五岳”之“中岳”点苍山的中心。南诏所封的“五岳”为:中岳点苍山,西岳高黎贡山,南岳蒙乐山(今无量山),东岳乌蒙山,北岳玉龙雪山。

    苏轼乘兴再登马龙峰观苍山崖画。崖画绘于一块表面为120平方米的天然崖石上,画面积约30平方米。画面分5组,牛头居中,四周有放牧、祭祀、采摘、狩猎、房屋(干栏式)、舞蹈的人群,还有男女交媾图等,共200余图。据前世的专家考证,此崖画属新石器时代作品,让人击节叹赏,拍案叫绝。

    第四日,苏轼计划出游洱海四大名阁,即海东天镜阁、海西浩然阁、上关水月阁、下关珠海阁。四阁以天镜阁为首,被盛誉为洱海第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