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大文豪
繁体版

第26回 初见王弗

    翌日,苏洵、程夫人、杨姨、苏八娘四人一早便启程返回眉州城。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开始了为期不到五年的书院求学生涯。

    今日未曾正式开课。此次中岩书院新招学生近两百人。待所有学生家长都返程后,王方作为山长,组织召开了书院老师和新生的见面大会。此时的苏轼,身高已达一米七,紫瞳烨烨,品貌非凡,风度翩翩美少年,确是鹤立鸡群,被王方指定为斋长。

    书院教育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起源于唐代中期,其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于后周。到了宋代,书院作为主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开始进入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对宋代深厚人文特质的形成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北宋初期,五代十国的大混乱局面终于结束,社会安定,百废待兴,朝廷有心鼓励以文治国,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经费在各州县建立官办学校,于是私立的书院开始普遍,并逐渐兴盛。书院的兴起,一方面让广大的学子有了读书之地,另一方面又为朝廷培养了大批的人材,因此北宋朝廷鼓励并赞助民间书院,所以北宋的书院兼具半官半私的性质。

    北宋书院的功能比较明确,讲学、藏书、供祀是其主要的核心业务。书院建有讲习所用的讲堂,供藏书所用的书楼,设像供祀孔子及其弟子先贤。围绕书院的三大核心业务,书院也设置了相应的机构部门:政务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自我管理。

    政务管理部门,主要是山长(书院院长,即是书院的最高行政首脑,又是主要的讲席教师)和监院(地位仅次于山长的书院职事,负责书院的行政、财务以及稽查学生的品行等工作);

    教学部门,主要是学长(相当于某门学科的教职)、讲书(负责书院经书讲解)和堂录(负责记录教学情况);

    学生管理部门,主要是直学(负责管理学生)、掌德业薄(负责对学生德业方面的稽查)、钱粮官(负责书院的出纳业务)、掌书(负责图书的保管和借阅)、书办(掌管书院各种卷宗、档案)、医瑜(校医)、掌祠(书院内掌管祭祀活动);

    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是斋长(相当于学生会主席,负责稽查考勤,帮忙管理财产、图书、监考、甚至参与发放学生补助)、司纠(相当于宿舍寝室长)和经长(相当于学习委员,从学生中精选熟悉经籍者担任,负责为其他学生解答疑惑)。

    会后,老师和学生们各自散去。

    王方手牵着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迎着苏轼和苏辙走来。小女孩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扎着两个俏丽的马尾辫。眼睛犹如两颗明亮的宝石,闪烁着纯真和善良的光芒。长长的睫毛犹如两把精致的小扇子,为她的面庞更添了几分娇俏可爱。小女孩走路如小兔般蹦跳着,天真烂漫的神态能将人心融化。

    苏轼和苏辙连忙快走几步,恭敬行礼道:“先生。”

    “嗯。”对于这两兄弟,王方越看越是喜爱,微笑着说,“子瞻,这是爱女王弗,也将和你们一起学习,算是你们的小师妹了,今后你和子由多多照应着……”

    “轰隆”一声,苏轼内心已天雷滚滚:莫非这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的确是可爱。可是,可是这不到一米四的个头都还够不着自己的腋下啊!这分明就是一个小屁孩啊!苏轼一时无法接受,欲哭无泪。

    苏轼思绪恍惚,强忍着跟王方交谈几句后便匆匆告辞离去。最后回到庐舍才一屁股瘫坐到床铺上。“啊!”苏轼一声惨呼。一想到自己即将化身养成系大佬,就万念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