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奔腾时代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华夏医学的桎梏(求推荐收藏)

    燕大医学院实验楼412办公室往常都是大门紧闭。

    今天早上医学院博士生文峰打开了办公室的门,之后便陆陆续续有医学院领导进去。

    9点之后,学院的各级领导只要有空的几乎全部到齐。

    文峰烧了一壶热水,给每位领导倒了热水,和熟悉的教授聊了几句,接了一个电话,便匆匆说道:“各位教授,导师到楼下了,我去接一下。”

    “走,走,一起下去接黎老。”院长魏振华招呼众人一同下楼。

    五分钟之后,众人簇拥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回到了办公室。

    “小魏啊!你又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一个老头,每次都弄得跟打仗似的,搞得我平时想来都不敢来。”黎伯先目光却炯炯有神,走路生风,说话中气十足,若不是须发皆白,定不会想到他已经是一位81岁的耄耋老人。

    “老师,您误会了。大伙听师弟说您要来,都自发地跑过来受教,哪有我什么事啊!”燕大医学院院长,华夏工程院院士魏振华明年也到了花甲之年,可被老人喊作“小魏”时却面露欣喜之色。

    他是黎伯先带的第一位学生,老人家喊了近四十年的“小魏”已经改不过来了。

    魏振华不以为意,反倒是觉得格外亲切。

    黎伯先瞥了一眼自己的关门弟子,溺爱道:“让你办点事,就是不让我省心。”

    文峰苦笑,这些也不是他通知的啊!

    黎伯先坐下从手提袋里拿出一堆材料,拿出最上面一份,其余交给了文峰:“你们给我的实验项目申报书我看过了,或多或少给了些意见,你们有空看看吧。”

    “能得到黎老指点,真是荣幸,我们一定好好拜读。”从文峰手中接过申报书的副院长掩盖不住兴奋之色。

    得到黎老的建议,项目申报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拨款也会比其他项目容易许多。

    今年刚评上博导的孙志见文峰发完了所有资料,唯独没有自己的,心中凄凉,莫非自己的项目被黎老放弃了。

    “孙志?”黎伯先拿着留下的申报书喊道。

    “我在。”孙志急忙挤到人前,紧张地望着医学界泰斗人物,华夏内科医学奠基人,被成为“华夏内科之父”的黎伯先。

    “好,好!果然年轻有为。”黎伯先看着眼前四十多岁的“年轻人”,赞赏之色溢于言表:“这是你准备做的实验课题?”

    “是的。”孙志被黎伯先当众拎出来,只感觉比考博是还要紧张。

    黎伯先翻了几页材料,说道:“《青霉素发酵非结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很有前景的实验。你在项目里提到是参考了比罗尔今年发布在《柳叶刀》里的论文,很好,跟上了国际科学的步伐。”

    “谢谢黎老。”孙志窃喜,有黎老的这一番话,那他的项目自然水到渠成,相信学院会大开方便之门。

    黎伯先放下资料,抬头看着孙志:“孙志,我国外一位好友正好给我寄了这一期《柳叶刀》,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比罗尔那篇文章中涉及了很多复杂的专业英语,我问了燕大英语系的几位老师,才勉强翻译出来。”

    “你既然能把它作为参考文献,想来是翻译成中文了。只是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黎伯先眼神炙热。

    作为医界泰斗,他深刻认识到,在现代医学方面华夏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国人想要进步,想要跟上世界科学的步伐,必须要学习国外,了解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而国外最权威的医学文献大多都是英语,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又太过晦涩,国内非常缺乏这类人才。

    因此一本国外期刊要翻译成中文被国内同行研究学习,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的时间。

    黎伯先近几年来一直考虑准备在燕大医学院开设医学英语专业,但是这方面人才太稀缺了。

    国外从事医学行业的有适合的人才,但是他交涉的几位,都不愿意放弃国外的发展机会回来开疆拓土。

    前几日看到孙志这份项目申请书后他特意找到了比罗尔的论文,是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柳叶刀》上,国内国外应该不会有现成的中文翻译版。孙志能够以它作为参考,说明孙志是自己翻译的,或者说他有这方面的资源。

    这让黎伯先大为激动,所以才特地跑到燕大找孙志询问。

    孙志其实早就想做关于青霉素结构模型的研究,但是一直找不到出发点,项目申报书也不知道如何写。

    半个月他在互联网冲浪时,无意间搜到比罗尔的这篇文章,让他大为欣喜,便引用到项目书中。

    “黎老,这篇文章是我在一个医学网站上搜到的。”孙志如实回答。

    “医学网站?”黎伯先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嗯,是专门为医学服务的网站,叫‘杏林’。”孙志当初打开这个网页时,也是大感意外,之前他也从不知道还有专注医学知识的网站。

    “杏林?是中医院弄得么?”黎伯先对于医学界新生事物非常有兴趣。

    孙志摇摇头,回道:“应该不是。网页里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主要还是和西医有关。最近我看他没两天都会更新一篇国外文献,都是最新的医学成果。”

    “嗯,估计是某个机构搞的吧?你和小魏联系联系,看看能不能找到医学专业英语的人才,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燕大医学英语专业成立。”

    “好的。”孙志和魏振华异口同声应道。

    溧县广成小区。

    “老张,都特么几点了,你怎么不喊我?”张晨的房门被一脚踢开,梁非凡扯着喉咙喊道:“我滴个乖,还在弄这些乱七八糟的,真不打算上学了?”

    “还剩最后一点,弄好就去。”张晨自从搬到梁非凡兄弟这,自主调配的时间多了许多。一个多月一直在为杏林充实内容。

    现在基本上每两天就会更新一篇翻译文献,隔三差五地也会更新其他内容。

    如今杏林的浏览量如日增多,张晨是乐此不疲。

    至于学校的事,这一个多月时间,又进行了两次考试。

    第一次张晨考了721分,第二次老师就不让他考了,说是怕打击其他同学的自信心。

    上课的话,张晨可去可不去,老师没意见学生也没有意见,一个没得教,一个不想比。

    梁非凡无奈道:“跟你个禽兽没法比。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你好歹重视一些行不?我都看不下去了。”

    “对哦,下周就是期末考试了。”张晨望着屋外飘落的雪花,要放寒假了,看来杏林要停更一段时间了。

    放假前在杏林首页发个通告吧,春节期间网页服务器关闭,暂停使用。

    “这次寒假放多久?”

    “农历27放假,放到初9,前后13天吧。”梁非凡掰着手指数,数完仰天长啸,“高三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啊!”

    “这么久?”张晨无比纳闷。那杏林岂不是要关闭13天,这才刚刚有起色,突然关闭还真舍不得。

    梁非寻瞟了他一眼,目露凶光:“你个王八羔子,天天过得跟放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