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道至权
繁体版

第六章

    陈憬边听边心算,皱眉道:“君侯若不言,我等还真的没想到情势如此紧迫。”

    当今圣上确实是天选之人,生辰在正月初一寅时,每年都会因为元旦大朝会和圣上寿诞同时举行搞得朝廷上下焦头烂额,左支右绌,多年来因此获罪的官员大有人在。再加上今年是圣上六十大寿,操办必然十分巨大,花费必然数倍于往常。不好好准备怎么能行呢?

    光是冯道周说的这三件硬事就够燕王林彦忙活的了,进京贺寿的人选要筹划、贺礼花费需要筹集、边疆的敌情需要防备。但是想一想,林挚就有些头疼,幸亏自己已经退休了,不用再操心朝堂之事了。

    “关于二公子的事,王爷是怎么想的,他没有给我说过,我也很难参透他的想法,但臣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冯道周并没有回避杨后最关心的问题,但他知道在这件事上他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他的一言一行被无数人关注着。

    冯道周自许并不是一个贪恋禄位的人,以他现在的身份似乎也已经不必在乎什么拥立之功了,他现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弥合林彦林康、杨后林宁两方的分歧,确保不会因为立储之事造成家国的分裂。

    杨后看着冯道周,用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她明白在自己丈夫林彦的心里,冯道周说的话比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如果他肯说的话。

    “之所以安排二公子随行,主要是怕朝廷误会,也怕塞外的蛮夷君长误会……”说到这里,冯道周变得支支吾吾。

    这反倒是勾起了杨后的兴趣,“那会造成什么误会呢?”

    “这……这就是说王爷的儿子都有资格随他出巡,之前大公子去只是因为他年龄最长,并没有其他的含义。现在二公子也已长大,可以随王爷出巡了……”

    冯道周轻描淡写一句话,就把林康数次顶风冒雪、披坚执锐随林彦北巡所付出的辛劳轻松抹去了,强想把他拉回和懵懂无知的弟弟林宁同一条起跑线上。

    杨后颔首表示认可。

    但是陈憬不太认可陈憬“那大王怎么没有给二公子加官呢?当年大公子首次随大王北巡,朝廷任命为宣威将军,封侯,不过当时王爷上书谦让,辞去了封侯之赏。但让林康以宣威将军、中军统帅的身份负责行营宿卫事务。这次朝廷给二公子的官爵,大王怎么都谢绝了?而且也没给二公子安排什么职事,就是一辆车拉着就随驾北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带孩子来旅游呢,见了外邦君长怎么说,一句这是我二儿子就没词了?别人见了怎么称呼二公子?大王怎么连这个都不提前想清楚。”

    冯道周心中暗笑,这就是大王的高明之处,他的意图不会轻易被人看透,他也不想被人轻易看透,即使是日常的一言一行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像刚才陈憬所说的问题,林彦可以迫于形势做一番表演,带着林宁去北巡,但是他现在对林宁并不完全认可,这一点明眼人能看出来。那些以为林康已经失势,被大王抛弃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姐夫,你这还不明白吗?大王这是瞧不上我们林宁啊。”杨后幽幽道。

    “哎,王后你这话严重了,大王对林宁一向是疼爱有加,将来还要子承父业呢。”林挚来救场找补,转头示意冯道周帮忙圆场。

    谁知冯道周低头喝茶,假装没有看到,实际上就是认可了杨后的说法。

    陈憬怕杨后不悦,继续找补道:“林宁还小,才十五岁,多出去历练历练就能长进,再说他天资聪颖,一定能培养成栋梁之材。王后勿忧。”

    到这份上了,冯道周也不得不说点什么,接茬道:“纸上得来终觉浅,二公子随大王大王北巡,亲历战阵,接触异土殊俗,将来无论是谋略还是心性定然大有长进。”

    唉。

    “当年孟母寡居,所以能三迁教子,妾困居深宫,服侍大王不能离开,确实是妾的职分所在,只是可惜我儿孤陋寡闻,难成伟器。孩子正当学龄,却不能潜心钻研学问,结交良师益友,反倒要去塞北腥膻之地,和那些不服王化的蛮夷共事,万一他被带坏了,沉迷射猎酒色,将来可以就万事休矣。”

    杨后忧愁满面,林宁现在是她和林彦唯一的孩子,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曾经对孩子过于溺爱了,林宁一直长在深宫之中,锦衣玉食,基本上没和王府以外的人接触过,就这样将来怎么和那些如狼似虎、狡诈善变的文臣武将打交道?

    冯道周终于能在杨后脸上看到一种不带任何矫饰的感情流露,看来林宁将来怎么培养确实是杨后最关心的问题。不过他还不敢贸然提出意见,他想听听杨后是怎么打算的。

    杨后双手紧握,为难道:“妾已经麻烦君侯为清霜择婿了,但妾还是想冒昧地请求您再为宁儿再指一条明路。”

    看来今天给林清霜择婿并不是杨后的主要目的,她真正想知道的还是以冯道周为首的外臣对二王子林宁的态度。

    冯道周不能多说也不能不说,言多必失,若是说出什么偏差,他是没办法在林彦面前交代的,但是现在说得不到位在在杨后面前是没办法过关的。

    好在冯道周大场面见得多了,就算是先皇和当今圣上都问不住他。

    冯道周稍微整理思路,从容道:“《礼》云: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之者。二公子虽然出身高贵,但是现在朝廷还没有正式的策命,我斗胆将二公子看做一名普通的士人。古人云士之进取,唯有婚、宦二途。”

    冯道周确实是老成缜密,杨后其实就是想委婉得了解他在燕王立嗣一事上的态度,但他一番话语,倒转主客,把自己轻轻松松撇了出去,把球又踢给了杨后。

    “哦,妾愿闻其详。”

    “二公子马上就十五岁了,也应该拣选淑德,以充椒房,老臣斗胆建议,为二公子择妻,所谓成家立业,将来二公子若有一夫人作为贤内助,定然能成就大业。”冯道周侃侃而谈。

    杨后显然被他说动了,感叹道:“君侯所言甚是,清霜一直想在大王膝下尽孝,耽误这么多年,妾深感惭愧,也是时候给宁儿择一佳偶了。只是大王是皇上最亲近信任的实封藩王,妾娘家是天下第一等的士族,若是以门当户对来论,这样的姑娘可不好找。”

    杨后这一番话甚至没有任何一点自夸的成分,都是事实。

    林挚盘算道:“为二公子择偶,不仅要姑娘贤良淑德,必须也要门第相当才行,选得好能让我们燕国的社稷更加巩固,选不好不仅影响二公子的前程,也会丢我们燕国的脸。可是老夫板着指头数一数,这样的姑娘还真不好找。全天下实土封王只有两家,一个是我们林家,另一个是楚王马家,但是马家家风人品我略有耳闻,大都庸俗粗鄙,想来他们马家的姑娘也好不到哪里去。前朝和关中杨家齐名的几大士族都已经衰落,在朝堂上寂寂无名,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新兴的士族兴废无常,根基浅薄。所以说,为二公子择偶一定要早做打算,慎之又慎,否则恐怕无处下手。”

    林挚说来说去,最终话题逐渐指向了一个方向:要不要给林宁娶帝家之女。

    若是能娶到帝家之女,林宁凭借母亲、妻子的身份地位就可以狠狠地压林康一头,到时候让谁继承燕国大统可不就是林彦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但是杨后却果断打住了话头,谦虚道:“帝女高贵,非我儿所能染指。”

    她当然明白林挚的想法,但是现在朝堂上形势波诡云谲,夺嫡之争愈发激烈,这是林挚等人所不知道的,求取帝女这种事没有丈夫林彦的首肯她是万万不敢贸然行动的。

    显然林宁的婚姻将会十分棘手,不是他们几个人所能决定的,于是冯道周继续说下去:“圣朝自开创以来,高祖皇帝深疾权贵萌荫子弟,浮华冒进,于是重立科举取士之法,当今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除了开国功臣的后裔已经都是科举拣选的人才。老臣听说二公子聪明好学,耽读经书,学而不厌。老臣以为可以为二公子延选名师,加强教育,同时在燕国大臣子弟中选一些年龄相仿的青年才俊作为伴读,假以时日,待圣朝开科取士,二公子大展身手,考取功名,纵使不必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也可以表现出二公子名不虚立,有真本事,不是凭借父祖余荫的膏粱子弟。到时候大王以武显威天下,二公子以文誉满朝堂,绍父祖之余烈天下人必然称颂赞扬,这才是为二公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林挚、陈憬都对冯道周的见解表示赞同,毕竟现在天下太平,四海清净,没什么仗打了,再像他们那代人一样冲锋陷阵、攻城夺地争取功名已经不太可能。如果林宁真的能像冯道周所说的那样能够登科取士,确实是当下最好的一条出路。

    杨后豁然开朗,林宁本来就长于学问,短于武略。

    若是林宁真能争一口气,考取功名,也足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是杨后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为难道:“君侯说的确实让我醍醐灌顶,但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担心。”

    “王后在担心什么?”

    “礼闻往学,不闻往教,我们诚心求教,但是如果要求对方来王府教学的话,是否有些以权势压人,真正的博学之士能否屈就?再说燕国境内本来就学术凋敝,人才稀少,未闻有什么名师硕儒。”

    林挚道:“此事不难,我们可以遍访山门,延请名师,找个老师科比找个配偶简单多了。”

    杨后却好像没听到一样,继续说道:“妾家兄弟自童蒙起便有家中长者开蒙教授,十岁起送入学校,十五岁起便外出游历求学。当年先王征战河北,王爷便在洛阳太学求学,若非有这种经历,大王也不会有如此的学识谋略。所以妾希望宁儿能效仿长辈,南下到内地学习。”

    此言一出,三个老头面面相觑,一时间不明白杨后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后又补充道:“魏王营建洛阳新都初成,长安国学的名师硕儒年高德劭,大都已经迁到洛阳国学去了,还有好多名师,比如家父的后学好友河内大儒程猷等,洛阳附近还有嵩山等书院,学风文雅令人向往”

    她话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上,看来是在冯道周发言之前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所以大家心照不宣,不再阻拦。

    但是冯道周心里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假装为难道:“王爷只有二公子这么一个嫡子,怎么可能让他去洛阳求学?而且现在边疆多衅,外敌未靖,大王宵衣旰食,正是用人之际,恐怕不会同意您的想法。”

    杨后道:“大王爱惜宁儿,妾岂不知?只是可惜我儿天资聪颖,却没办法接受知识的洗礼,将来无知面壁实在是可惜。大王英明,岂会偏信妇人之言,但是如果你们三位大人肯仗义执言,为宁儿长远打算,我相信大王一定能恩准。”说得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林挚、陈憬本来就唯杨后马首是瞻,为此事向大王上书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冯道周是否肯行个方便,杨后拿不准。

    冯道周知道如果答应杨后的请求,那肯定会让林彦认为自己和杨后达成了某种交易,亦会影响自己的在外的声望。虽然冯道周已经全部想到了种种不利,但是他毅然决定答应杨后的请求向林彦上书,仔细论说此事,因为他有更长远的打算,这事非杨后首肯不可。

    冯道周面无表情看着杨后满怀期待的双眸,下定决心道:“为了二公子,老臣义不容辞。”

    此言一出,让杨后既欢喜又意外,欢喜的是如果冯道周肯出面说话那事情便有了八九分的把握,意外的是冯道周竟然这么痛快的答应了,没有丝毫的犹豫,这可不像是他的性格,莫非他还有所请求?

    杨后高兴道:“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有君侯这句话,妾母子无忧矣!”

    冯道周也难得露出轻松的笑容。林挚和陈憬心里犯嘀咕,以他们对冯道周的理解,这么痛快可不像他的脾气。

    杨后转头对身后的下人说:“现在就把我准备的礼物给三位大人送到府上去。”

    “是。”

    林挚谦虚道:“承蒙王后错爱,这都是臣等分内之事,不敢叨求赏赉。”

    冯道周、陈憬也都摆手辞让。

    此刻杨后心花怒放,轻松道:“些许小物,聊表寸心,诸位可以闲来把玩,仔细看看。”

    “唉!”

    这时冯道周轻轻叹了一口气,马上被小心的杨后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