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秋
繁体版

第八章 出降日邓艾定蜀

    季汉炎兴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一月。

    魏伐蜀之战,进入尾声。

    魏将邓艾,在击败诸葛瞻,占领绵竹之后,经过短暂休整,此时已率军离开绵竹,到达雒县。而雒县官吏百姓早已逃命,仅留一座空城,于是邓艾随之占领。

    汉将姜维,得知诸葛瞻兵败消息,连夜率军撤出剑阁,此时路过巴西,继续向南,往广汉郪县进军,并决定在郪县等待成都方面的消息。

    汉将阎宇,惊讶诸葛瞻速败,于是自己停留江州,派人向成都、剑阁打探情况,等候形势变化。

    而在成都,因诸葛瞻军损失殆尽,成都兵力告罄,援军遥遥无期,魏军即将兵临城下。季汉朝廷之上,群臣或言背城死战,或言奔走东吴,或言南入建宁,经过不断朝议,皇帝刘禅最终接受谯周之谏,开城出降。

    刘禅以张绍、谯周、邓良三人作请降使者。张绍接过请降书,他看着手中书卷,手指颤抖,冷汗直流。旁边谯周、邓良二人,则低头沉默。

    此时此刻,刘禅作为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或许他还有些不舍得皇位,但也只能接受亡国之结果。

    在三位使者即将离开时,刘禅道:“诸位爱卿,先帝的基业,大汉王朝,从此亡也。等待诸位的结局又会如何?在洛阳获得高官厚禄?还是辞官隐退从此不问人间事?还是向诸葛瞻那样为国尽忠?明日此时,皇帝不再是皇帝,太子不再是太子,诸臣不再是诸臣,我倒要看看,诸臣的结局会是什么。诸臣食汉禄久矣,竟成亡国之臣,痛哉!”

    刘禅这番话语,让很多人都哭了。之后刘禅挥了挥手,示意使者可以离开。

    于是三位使者领旨,离开了朝堂。

    走出朝堂,张绍看着谯周,不解道:“谯大夫,陛下为何不听群臣之策,而听从你之计策。”

    谯周看了眼天空,道:“陛下仁厚,若先帝或丞相尚在,我出此言,早被斩首十次。”

    邓良道:“可是谯大夫,你今日劝降,遭至国家灭亡。多少年后,后人会怎么议论你,你将永负卖国之名,你有考虑过否?”

    谯周摇头一笑,道:“难道我会不知,一口汉贼不两立,四五十年也,结果又如何?天下终究要一统,百姓盼望这一日。与其怀念旧恩,不如期待新德。相比天下人愿,牺牲我一人之名誉又未尝不可。”

    张绍道:“邓艾真会接受请降,而不加害陛下与群臣?”

    谯周道:“邓艾收到请降书,便会建不世之功业,他邀功请赏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做伤天害理而被天下人耻笑之事。”

    于是张绍、谯周、邓良三人离开成都,去往绵竹。

    此时雒县。

    邓艾占领这座空城后,这让他更加确信他的对手已无抵抗之力,他不久便将率军到达成都。

    见白得一座城池,邓忠激动道:“父亲,我军连克江由、涪县、绵竹,如今又占领雒县,离成都不到百里,仅再需一日,我军就可到达成都,连克五城,活捉蜀主,献于陛下与相国。”

    邓艾道:“是也,我军从九月进军沓中,到十一月逼近成都,进展可谓神速。只是不知如今成都君臣是决定坚守城池,还是向雒城一样已弃城,所以能否活捉蜀主,还不能确定。”

    师纂道:“邓将军,绵竹一战,我军损员数千,如今能抵达成都之军队只有万余,我担心蜀主会固守待援,若固守十日,南中蜀军与巴东蜀军就会到达成都,便与成都城中蜀军里应外合,兵力与士气皆强于我军,到那时,就很难对付了。”

    邓艾想了想,道:“就不知蜀主意志是否坚定,成都城中是否保留军队,是否有忠节勇士可以依赖。若真如你所说,那情况还未明朗。但又说回来,难道蜀主身边就没贪生小人,卖国求荣者,我看蜀主未必一定会坚守。你立即派人到成都打探情况。”

    师纂道:“诺!”

    师纂刚要离开,邓艾道:“慢着,师纂将军,由你亲自前去打探。”

    师纂道:“遵命!”

    师纂离开后,邓忠道:“父亲,蜀主年老昏聩,怕是已吓破胆心,准备请降。”

    邓艾看着他,道:“这是最好之结果,无论蜀主是坚守、弃城或请降,都待情况查明之后才能做定论。成都已近在眼前,我军必取之。”

    邓忠道:“诺!”

    此时姜维本人正路过巴西郡,巴西太守刘干,阆中令王化在阆中城外见到了姜维。

    姜维下马,走至二人身前,刘干道:“大将军,在下听闻诸葛瞻兵败绵竹,大将军这是要绕道巴西,去救成都否?”

    姜维道:“刘太守,王县令,涪县、绵竹已失,雒县情况不明,我不知朝廷方面会固守成都待援,还是南走建宁,东奔巴东,所以我不能再坚守剑阁,须绕道巴西而向广汉。”

    刘干看着王化,王化道:“大将军,放弃剑阁之后,钟会是否会尾随,大将军离开巴西,阆中是否会被钟会所取?”

    姜维道:“事紧急,我无力派军坚守巴西,诸位或随大军一同南下,或闭门坚守!”姜维道后便上战马。

    刘干追至马前,道:“大将军,此行真能阻挡邓艾否?”

    姜维道:“我必杀邓艾,刘太守,王县令,再会!”姜维道后,策马而去。

    不久,贬官在家的陈寿听说大军向巴西而来,于是奔走阆中,然而还是迟了,当他到达阆中城外时,大军已经走远。

    姜维在赶去郪县的路上,收到江州方面的消息,右将军阎宇询问如何救援成都,姜维立即回复,要求他率军到郪县与自己汇合,然后一同援救成都。

    姜维刚离开剑阁,钟会便率军占领。

    而钟会在离开白水之前,诏令到来,于是钟会用囚车将诸葛绪押回洛阳。

    此时,钟会站在剑阁关楼前,对旁边杜预道:“我军被阻挡在剑阁外一月余,粮草即将耗尽,已在商议北还,此时姜维却突然离开剑阁,这毫无疑问,定是邓艾在南边取得重大胜利。”

    杜预道:“邓艾将军偷渡阴平,奇袭江由,必然是击败江由守将,此时或已向成都进军。”

    钟会道:“邓艾要立下头功也,命令全军,不作停留,立即出发,目标涪县。”

    杜预道:“诺!”

    于是钟会刚到剑阁,即率主力向涪县进军。

    张绍、谯周、邓良离开成都数十里,与魏将师纂相遇,三人于是向师纂说明来意,师纂闻之大喜,即带三人去雒县见邓艾。

    不久,张绍等三人在雒县见到邓艾,上交请降书,邓艾拿到文书,见蜀主请降,心中暗喜,却又镇定道:“你主请降,可是诈降乎?”

    张绍三人感到惊讶。

    张绍道:“此书乃我主亲笔所撰,绝对真实,不敢有诈。”

    谯周道:“成都之军尽覆绵竹,我主派我等三人为使,请求出降,这是对贵军军势之敬佩,亦是对大魏天威之折服。”

    邓良道:“望将军成全我主美意,保全我主及蜀中民众性命,使我蜀人感受大魏恩德,早日开城,递交降表。”

    三人言后,师纂道:“邓将军,我观三人之言及请降书之语,应为真也。”

    邓忠抽出佩剑道:“若说假话,就地诛灭!”

    邓艾对邓忠,道:“不得无力。”邓忠于是收回佩剑。

    邓艾看着三人,道:“我相信你主是真降,本将军代表大魏,接受你主之意,稍等,我立即写下回信,你等带回复命。”

    于是邓艾持笔写道: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皆前哲归命之典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

    通俗意思为:过去朝纲失去道义,使各地英雄纷纷起兵,龙争虎斗,最终都归于真正的君主,这就是天命安排去旧而归附新的大道。自古以来的圣明君主,哪里比得上汉、魏的君主,接受天命而成为王者,而王者都来自中原之土。黄河出现《河图》,洛河出现《洛书》,圣人得到这些书,就用来振兴大业,凡是不顺从的人,从来没有不毁灭的。隗嚣占有陇西而败亡,公孙述据有蜀地而覆灭,这些都是前车之鉴。我圣上明理智慧,宰相忠臣贤能,我们的国情可比之轩辕黄帝的盛世,功绩与历代帝君那般。我现在奉天命来征讨,很想听到好消息,果然劳烦你派来使者,用此书通知我,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难道不是上天所开启的吗?以前微子归顺周朝,成为了上宾;君子成年后就像豹子一样矫健而美丽,古之大义皆记录在《周易》;你信中言辞谦虚谨慎,用载棺作为礼敬,这些都是古代先哲归顺的标准。保全国家为上策,毁坏国家为下策,如果不是开通贤明聪慧敏达之人,怎会体现这般帝王的大义呢!

    写毕,邓艾亲手将回信交于张绍,并道:“你主大义,我深表敬佩,如今以礼回书,请三位使者速回成都,亲手呈上,表达我之热情与美好期盼,望早日与你主相见。”

    张绍道:“谨遵将军之命,我主见到将军之回书,定大为感动,再派人前来,报答将军与贵国。”

    于是张绍三人不敢怠慢,携带回信,返回成都。

    稍晚,刘禅拿到邓艾回信,见对方接受投降,于是再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去接受邓艾管制,告知明日开城出降之事,又派人将出降命令通知成都附近军营,遣太子仆蒋显奉命去剑阁,传诏姜维。

    新一日,天方亮,刘禅带着皇帝玉玺、绶带、士民薄,率群臣离开成都,前往城北武担山。

    只见刘禅乘坐骡马车出城,并不完全是亡国之礼。

    刘禅身后的王室成员,包括:长子太子刘璿、二子安定王刘瑶、四子新平王刘瓒、六子新兴王刘恂、七子上党王刘璩。

    群臣包括:尚书令樊建、尚书仆射张绍、御史中丞向条、中常侍奉车都尉黄皓、秘书令郤正、秘书郎司马胜之、光禄大夫谯周、殿中督张通、大尚书卫继、东观郎王崇、黄门侍郎寿良、李骧、陈裕、费承、尚书向充、文立、程琼、刘武、尚书郎李虎、费恭、尚书左选郎邓良、步兵校尉习隆、少府镡承、蜀郡太守张君、成都令吕辰、谒者吕雅、益州别驾从事杜祯、柳伸、蜀郡功曹杜轸、太子中庶子张郁、太子洗马高玩、领军龚衡等。

    刘禅一行总计六十多人。

    路上,刘禅问郤正是否有未到者,郤正告诉他,北地王刘谌未到。

    同一时刻,汉昭烈庙。

    见父皇执意投降,刘禅五子,北地王刘谌万分痛苦,无法接受,于是带着妻儿来到这里。

    此时刘谌跪倒在先帝像前,痛哭流涕,并道:“父皇为何要降,难道这个国家真没希望乎?大将军还在剑阁坚守,南中与巴东皆有我国勇士,可为何父皇不待援兵而轻信卖国老贼!先帝,先帝你开创的基业,毁于一旦矣!”

    刘谌转身看着妻儿,道:“我不做亡国奴,我只愿去见先帝,全家一起去。”于是他抽出佩剑,先杀妻子,又杀儿子,随之自刎。

    不远处的一众仆人,见北地王刘谌一家殉国,都流泪了。

    当刘禅君臣来到城北武担山时,全部覆面自缚。刘禅步行在前,张通等抬棺在后,郤正拿着皇帝玉玺与绶带,李虎拿着国家士民薄,众人缓缓向前,在不远处便是邓艾在武担山的军营。

    见刘禅真的来了,邓忠、师纂等人兴奋异常,而邓艾依旧表情严峻。

    刘禅行至邓艾身前,邓艾看着他,道:“阁下可是蜀主乎?”

    刘禅唉声道:“是也,你可是邓将军?”

    邓艾笑道:“我乃大魏征西将军邓侯义阳邓艾也!今奉王命前来成都,非是问罪,而是带来中原王者之仁德恩泽。汉失朝纲,代汉者魏也!”

    于是刘禅将玉玺、绶带、士民薄上交。邓艾让邓忠、师纂收下。

    邓艾亲手为刘禅松绑,派人为所有降者松绑,又派人将棺材烧掉。

    解绑后,刘禅道:“万里之行,有劳邓将军。”

    邓艾道:“本该早来,只奈山高路远也。”邓艾道后拿起士民薄阅览,薄上写道:季汉景耀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通俗意思为:季汉景耀年(公元258-263年),季汉全国总户口为二十八万户,男人和女人的户口为九十四万人,带甲将士为十万二千人,官吏为四万人,大米四十余万斛(汉代1斛=1石,1石=120斤,共4800万斤),金子和银子各二千斤,华丽丝绸与彩色布绢各有二十万匹,其他物资若干。

    阅过士民薄,邓艾开怀大笑。

    邓忠阅之,道:“蜀中物资如此丰富,乃出乎预料!”

    师纂阅之,道:“今日入主成都,从此不再为粮草所忧也!”于是众魏人皆大笑。而对面刘禅等人,皆灰头土脸,还在等待邓艾发落。

    于是邓艾继续安抚降者,吩咐部下不许抢掠百姓。

    不久,在降者的领路下,邓艾等人徐徐进入成都。

    今日,季汉皇帝刘禅率群臣在城北武担山向魏将邓艾投降,季汉正式灭亡。北地王刘琮不忍国亡之耻,全家殉国于汉昭烈庙。那么邓艾进入成都之后,又会做哪些事?太子仆蒋显见到姜维后,姜维是否会接受投降诏令,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封群臣挥刀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