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轻舟已然过了万重山
繁体版

第六章 守住那份刚蒸好的鸡蛋羹

    (一)

    时至今日,算算,已有快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拿起画笔了。

    要说忙碌,每天的空闲时间也还是感觉很充足。可回到家,又想莫名其妙的做些其他的事情,课程的学习进程就一直卡在了一年前,一动不动。估计下次再打开软件,账号都还得重新登陆一次。

    想起这个梦想,也是从小就培养的。可如今,不知怎的,就感觉,少了那么一点最初的原动力。

    可能是后来掺杂的东西的变多了,想得到的,也变多了。究竟是想得到些什么呢?是别人对自己画技的认可?还是自己技能增长的速度?

    学习了一段时间,或许发现还是这样,就会焦虑,烦躁。越是想做好,精神就越容易紧张,从而还会导致自己犯一些连自己都不能容忍的低级错误,比如控笔,明显感觉有所下降。再这样接着下去就会进行自我怀疑,然后陷入自证自疑的不良循环中,一直包裹在自己的不足和错误里。

    可这样的情绪累积起来,拖垮的,只有自己。看着逐渐包裹起来的自己,想起了老师之前讲过的一句话,应该是面对压力和不好的情绪的。

    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而从内,则是新生命。

    (二)

    那天,一口气,买了五幅数字油画。

    因为自己目前有个最大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耐心。在家练习素描时,总想着画几笔就要出效果,更别说精雕细琢一个地方。可大师的作品,细节都是最值得推敲的。

    你会发现,一幅画之所以能让人欣赏,是因为它的每根线条和每块颜料都发挥出了它的作用。就算是那幅画上再细小的物品,大师对它的描绘都从不会匆匆一笔带过。反倒是这个“学艺不精”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偷懒”,再美其名曰,随性。

    可往往这样缺乏细节描绘的画作,你会发现它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不真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始描画。也算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培养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先慢慢走进画里,去看清每块颜色背后的意义;再慢慢从画中走出,清晰描绘出每根线条最初的痕迹。

    找到,与它同频共振的点,也就找到了最初拿起画笔的原动力。

    (三)

    前一天的晚上,刚刚练完一幅速写。

    想给自己解解馋,便起身走进厨房,打开冰箱,一根菜的影子都没瞧见,只剩下上次去超市带回来的两颗鸡蛋孤零零的站立在冰箱里。想着再去弄点配菜,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时钟,已临近九点,菜场早都关闭了。

    “只有蒸蛋了。”

    记得那是自己第一次在家蒸鸡蛋羹,制作顺序是跟着网上的步骤学做的。

    重要的是要掌握住水与鸡蛋的比例,还有参进蛋里的水,一定要记住不能完全烧开,要不然最后蒸出来的蛋成不了形。

    可第一次操作,在我以为会失败时,但仿佛感受到了“新手保护期”,一切操作都莫名的顺利。十五分钟后,待没那么烫的时候从蒸锅里端出来,浅尝一下,味道确实还不错,看形状,水也是加的刚刚好的样子。最后,这碗蒸蛋拌了两碗米饭。

    一件事情做顺后,另一件事情应该也会多少沾点光吧。至少,想去做事情的兴致,要比平时高一些。想着,那就再练习一张。再次进入画室画速写时的手感,觉得一下都顺畅了不少,我想,应该不是蒸蛋的缘故,应该是我的“水”,这次,在画纸上也加得刚刚好。

    所以,最后这幅画,既没有很“实”,也没有很“虚”,也没有不耐烦。

    (四)

    后来,繁杂琐碎的工作使我又有很久没有吃到过自己亲手做的热气腾腾的鸡蛋羹。

    每天的餐食都是想着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简单怎么来。

    但好在,蒸鸡蛋羹的步骤我没有忘记。以后,肯定还会有机会做给自己吃,至于味道嘛,那得看当时的心情和手法了。但只要内心里记得这道美食,曾经在某个时刻温暖过自己的内心,不管最后蒸出来的是什么味道,过程都是值得纪念的。

    现在回想,离自己目前最近的一碗鸡蛋羹是两周前。

    当时家里没猪油了,所以蒸好了,就只放了点酱油和葱花。

    那天的画,画的是一组静物。最前面的瓶子上有一个小缺口,里面插着一根干草,周围放了一个苹果,一串香蕉和两个梨,练习静物的前后遮挡关系。

    画到最后,自己吃蒸蛋的碗也放了上去,在画布上给它腾着位置。

    (五)

    其实,我想对自己说的是,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次从热气腾腾的锅里端出那碗蒸蛋的感觉。

    虽说有点烫手,但味道确实不错。

    即便自己以后因为“手感”不同,蒸不出当时的味道来,但至少我的味蕾记住了以前的味道,或许,有段时间忘不掉了。

    只可惜后面几次的鸡蛋羹,真的印证了我之前的担心,从那之后,我又有许久没有下厨了。

    但我记得,后来的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刚刚练习完几张素描,到了饭点,就去打开了冰箱,这次,还有其他的菜,但我只选择了鸡蛋。

    还是按照之前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把鸡蛋打进碗里,接着搅散,放盐,加不完全烧开的水。蒸好后,再淋上酱油增加味道。

    万幸的是,十五分钟后,我又尝到了我第一次蒸蛋出来的那个味道。

    是的,没错,那天画了一个瓶子,一个插进瓶子里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干草,还有昨天买回家的一串香蕉和两个梨。最后,再加上我手里的碗筷,放在了角落里,练习遮挡关系。

    (六)

    事情的发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我最爱吃的肥牛,在沸腾的火锅汤里,汆烫二十秒左右,就可以享用了,在加上我自制的酱料,味道肯定会不错。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能被我们完全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少。就算是我们计划好的事情,完成的时间都会比预计的时间要多出那么一些。或许,这才是常态,也是我们生活的最真实的状态。可正是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是独一无二的,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要是一切都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那当然是好,可是就会少了很多的意外惊喜。比如,像是那碗水平“忽高忽低”的鸡蛋羹,或是画来“时顺时顿”的线条。

    (七)

    要记住,那份刚刚蒸好的鸡蛋羹,得快速享用,才是对它最好的“封存”。

    就像我们的生活,要用力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才是对它最好的“享用”。

    如果暂时没有也没有关系,因为鸡蛋羹蒸熟都要十五分钟左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