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长生,从修炼九阴真经开始
繁体版

四十七、进城

    “四月十五,出熊山,连败鄂州禁军好手十人。”

    “四月十六,至房县,败房州禁军好手八人。”

    “四月十八,至谷城,败鄂州禁军好手五人。”

    ......

    “四月二十九,至庐江,败无为军第一高手。伤。”

    “五月初一,至南陵,斩杀千里追风剑卓不凡。”

    “五月初二,斩杀血手人屠谢长风。”

    “五月初三,斩杀岭南双魔尤氏兄弟。”

    听着完颜雍念完情报,完颜明月还有些意犹未尽。

    “舅舅,就这么多?”

    “这是十日前的情报,今日五月十三,想来长生已踏进临安府地界。”

    “为何自五月初一起,所有对手都是被杀?”

    “因为那些人不是来自军中。”

    “那是来自何处?”

    完颜雍一字一句道:“大理寺诏狱。”

    完颜明月霎时吓得脸色煞白。

    “宋帝为何.......要从狱中派人......”

    完颜雍叹道:“因为赵构已经起了杀心......”

    同时也是朝廷无人可派。

    武盟虽才成立,却已经传令天下各派,不得派高手参予此事。

    否则,必将群起而攻之。

    可禁军好手虽多,与长生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最后,只得将几名羁押多年的高手,放了出来。

    也算是无奈之举。

    完颜明月担心一阵,突然想起师父已经回来,当即问道:“师父呢?”

    “长生给他交待了差事,嗯,此事你莫要过问。”

    临安城,皇城司。

    “为何一定要杀长生?”

    诸葛元芳大声质问着父亲。

    诸葛常胜冷冷道:“难道你不知道?”

    四月二十日,金使到达临安,向官家传达了完颜亮的旨意,交出长生人头,交出《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已被毁去,若是再交不出人头,宋金必定开战。

    官家想了几日,便决心杀长生,安抚金人。

    “长生是宋人,他的生死,岂能由金人决定?”

    “他若不想死,大可躲得远远的,为何偏要往官家面前凑?”

    诸葛元芳一时无语,可他仍是梗着脖子道:“就算要杀长生,为何非要你动手,你可别说,那些死囚不是你放出去的?”

    诸葛常胜突然一阵气闷。

    幸好诸葛元芳扶他坐下,又替他抚胸,又打开窗户透气。这才慢慢恢复正常。

    看着儿子忙前忙后,心中总算得到几分宽慰。

    “元芳,你可知道,咱们皇城司的职责是干啥的?”

    “执掌宫禁、宿卫官家、刺探情报......”

    “唉,说白了,就是官家养的狗。”

    “......”

    “话不好听,可理就是这么个理。没有官家,咱们屁也不是。所以,官家既然要长生死,咱们不动手,难道还等官家亲自动手?”

    “可朝中还有那么多相公?”

    “我呸,他们看热闹还来不及呢。”

    诸葛元芳自诩为大宋第一聪明人,这番道理他怎会不懂。

    方才与父亲争吵,也只是为了发泄一番心中不满。

    可父亲有句话没说错,有官家,才有皇城司,也才有诸葛家的权势。

    他对长生,虽有好感,亦有钦佩,可也仅此而已。

    “据我所知,大理寺关押的高手,共有十人,称为‘十大天干’。卓不凡是甲字号,癸字号的任自行前日也被杀了。如今你还能派出什么像样的高手?”

    见儿子主动请教,诸葛常胜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可得意不到半刻,诸葛元芳便惊声道:“难道是‘十二地支’?”

    诸葛常胜苦着脸点了点头。

    诸葛元芳却是倒吸一口凉气。

    十二地支,本不止十二人。

    十多年前,一群人自海上而来,自称是日本国“无影流”的高手。

    他们从福建沿海,一路北上,四处挑战武林门派。

    若是正常比武交流倒也罢了,这群人却不管输赢,都要将挑战对象灭门,然后将钱财、秘籍、女人抢劫一空。

    此事很快就引起武林公愤。

    随后便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围剿行动。

    只可惜,那时没有武盟,各派自行其事,不听调派,再加上这群人武功着实不俗。

    剿了半年,硬是啥都没剿着。

    最后,还是有位苦主告到衙门,朝廷调动禁军围剿,这才将他们抓住。

    考虑到他们是异邦之人,朝廷便将人一直押在大理寺中。

    如今多年过去,这群人只剩下十二个,也是当年杀人最多,最最凶残的十二人。

    良久之后,诸葛元芳才颤声问道:“他们现在去了哪里?”

    诸葛常胜悠悠道:“自然是去了该去之地。”

    临安城,郊外三里。

    一人一剑一马,缓缓前行。

    突然,白马一声长嘶,变得焦躁不安。

    长生轻抚马背,将它系到路旁的大树上。

    然后才转过身去,看着路口站着的人群。

    六个人,三人持刀,三人持枪。

    刀,不是中原武林常用之刀。

    人,既不是宋人装扮,也不是金人装扮。

    长生看着六人一水儿的地中海发型,忍不住喊道:“倭奴?”

    当先一人,听到这话,当即皱起眉头。

    长生以为他要动手。

    这厮却上前几步,朝着自己扎扎实实鞠了一躬,诚声道:“无影一刀流小野毛人,请多指教。”

    长生想了想,还是一本正经回道:“在下西门吹雪,你们要单挑还是群殴?”

    小野毛人微微一笑:“长生阁下年纪虽小,剑法却已通神,我们早有耳闻。若说单打独斗,肯定不是您的对手。”

    长生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临安城门,心中顿时掀起滔天战意。

    “一起上吧,我赶时间。”

    小野毛人似乎深受感动,对着长生又是一个深鞠躬。

    就在起身那刻,长生却察觉到一股凌厉杀气,自这倭奴身上而起。

    说时迟那时快,一道寒光,自上斩下,令人猝不及防。

    若是长生没有空灵之境,说不得还真会中招。

    以这一刀之威,就算不死,也会受伤。

    可他有了防备,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只见他脚尖点地,身子便快速退出几丈远。

    不等他站稳,小野毛人身后的三杆长枪,却在这刻袭杀而至。

    长生再次疾退。

    三把倭刀,却如影随形袭来。

    小野毛人以为他又要后退,不想长生却突然向前疾冲。

    “来得好!”

    小野毛人心下暗喜。

    他双腿分开站定,强制调匀呼吸,左手拇指悄悄将刀锷推起稍许。

    就在长生冲到三尺之内,他的气势亦到顶峰。

    “杀!”

    小野毛人一声暴喝,鞘中长刀已划作流光斩下。

    身未歇,刀已至。

    面前少年,被他一刀两段。

    小野毛人心中狂喜。

    这一刀深得一击必杀的奥义。

    十年苦牢,十年磨砺,终让他的拔刀术大成。

    “小子,这一刀有十年之功,你拿什么挡?”

    等到刀光落地,他才发现,竟是斩了个寂寞。

    原来方才落入他眼中的身影,只是一道残影。

    “这世上竟有这般身法?”

    小野毛人脑中刚刚闪过这个念头,便觉喉咙一凉。

    随即全身气力,快速消散。

    长生杀掉小野后,半刻不停,唰唰五剑,分刺剩下五人。

    最近的持枪汉子,上刻还和小野一般,沉浸在喜悦之中,这刻便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他反应只慢了半拍,便被刺穿喉咙,和小野作伴去了。

    余下四人,更为警觉,一见不对,当即后退。

    长生也不追。

    你要跑,尽管跑。

    那四人跑了数十丈远,眼看长生没有追击,反倒回过头,又围了上来。

    长生笑呵呵道:“朝廷给你们许了什么好处,这么玩命?”

    其中一人答道:“杀了你,我们就可以回日本,重振无影一刀流。”

    这次,四人一起出击,刀、枪配合,威力竟大了不少。

    原来这四人使的,正是一套战阵配合之术。

    进攻威力虽小了,可防守威力却增加几倍。

    这便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

    “跟我耗,你有这个实力吗?”

    论到续航能力,长生根本不怵。

    这连日大战,虽然极苦极累,可正是这种极限压力,让他突破到二流圆满境。

    独孤九剑也算得上略有小成。

    五人又拼了数十招,长生忽然脚下一滑,似乎有些脱力迹象。

    四人大喜,进攻越发起劲。

    长生眼看不敌,一个旱地拔葱,竟然跃过四人头顶,朝着城门方向奔去。

    四人没料到这小子竟然不战而逃,当即气得哇哇大叫。

    长生跑出不到十丈远,正好来到这六人方才现身的位置。

    突然,数道劲风从两边树丛袭来。

    这一下偷袭,完全没有预兆。

    长生却似早有准备,双手一扬,也是数枚暗器出手。

    只听一阵叮叮当当,十二枚铁蒺藜,尽数被打落在地。

    可敌人的偷袭并未结束。

    六道黑影,极为突兀的自空中袭来。

    与此同时,后面四人也已追到面前,双刀双枪,如毒蛇直扑过来。

    地上四人,空中六人,这十人竟在顷刻间,封死了长生所有退路。

    长生嗤笑一声,身形骤然跃起,竟在瞬间化出六道身影。

    每道身影,几乎同时刺出三四剑。

    一阵刀光剑影中,惨叫声此起彼伏。

    等到尘埃落定,众人全部落回地面。

    唯有长生一稳稳站住。

    对方十人,全部跌落地上,没了气息。

    一剑之威,恐怖如斯!

    长生脸上却没半分笑意,甚至还有几分懊恼。

    说好的《螺旋九影》,可他到现在也只能化出六道身影。

    也不知老黄的在天之灵,会不会骂他太笨。

    武道之路,何其修远!

    吾必将而上下而求索!

    好在,临安城的路,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