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五十章 逃亡(上)

    皇帝布局天下,除了反叛的安禄山,其它节度使均已调换;过程中,没有任何波折,风平浪静。民心所向,天下仍旧姓李。民间传言,皇帝年精神不济不大管事,太过信任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而安禄山辜负皇帝的信任竟然叛乱,贪官杨国忠及杨氏五家祸乱朝政,是大乱之源。

    皇帝很有信心,在财赋公卿努力之下,均田制得以维持,“有恒产者有恒心”,安禄山无可施之恩给百姓,亦无饥民起事追随,安禄山必败无疑。杨太真暗想,以后的局势走向,一看皇帝借危难之机还要做些什么,二看洛阳这只鹿够不够分量。从各方消息看,安禄山约束手下,没有大肆劫掠洛阳百姓,叛军将士并没有得到多少财货;以此观点来看,局势走向难料。

    杨太真猜测,叛乱之初,杨国忠太过相信朝廷文武官员的忠诚,过于看轻安禄山的号召力,以为与契丹李尽忠叛乱相似,仅限于幽、营,最多波及河北部分郡、县。皇帝的心胸更为宽广,以为与突厥默啜过飞狐陉劫掠河北相似,战乱仅限于河北,最多波及洛阳。

    杨太真不清楚皇帝能不能如愿,可以确定,不管战局如何演绎,留给她的时间都不会多,唯一的出路还是逃离皇宫,逃离皇帝!

    此时此刻,安禄山据洛阳,高仙芝、封常清屯守潼关。安禄山的主力暂时不可匹敌,而偏军的战力不强。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己亥,恒山太守颜杲卿等败何千年,收复河北十四郡;杀李钦凑,俘获何千年、高邈,押送京城。平原郡太守颜真卿、饶阳太守卢全诚、司马李正等以兵讨安禄山。

    监军边令诚上奏:

    “封常清以贼摇众,而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皇帝大怒,癸卯,遣边令诚到军中宣敕,斩高仙芝、封常清。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闭门养病,皇帝拜其为兵马副元帅,将兵八万讨伐安禄山。哥舒翰以病重固辞,皇帝不许,将蕃将火拔归仁等各将部落兵归其统领,合并高仙芝旧部,号二十万军,屯守潼关。皇帝仍敕天下,四面进军,会攻洛阳。

    叛将大同军使高秀岩攻打振武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与其战于河曲,官军大胜,郭子仪乘胜攻克静边军。叛将大同兵马使薛忠义寇静边军,郭子仪派左兵马使李光弼等逆击,大破叛军,坑其骑兵七千。

    乱世最能考验人的秉性、眼界及抉择,有人真投降,有人“假”投降,有人奋起反抗。前有颜杲卿、颜真卿等人,后有济南太守李随、单父尉贾贲、濮阳人尚衡、东平太守嗣吴王祇、真源令张巡相继起兵。叛将尹子奇屯陈留,准备出兵东扩,行军至襄邑,无功而返。

    安禄山亲自带兵攻打潼关,行军至新安,听闻河北局势大变,无奈之下,退兵回洛阳,派蔡希德将兵万人自河内北击常山。

    天宝十五载春正月乙卯朔,安禄山称帝于洛阳,国号大燕,建元圣武;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

    壬戌,判将蔡希德攻破常山郡,俘获太守颜杲卿等,杀民吏万余,城中流血。

    甲子,哥舒翰进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丑,叛将安庆绪攻打潼关,哥舒翰击退之。

    二月丙戌,李光弼、郭子仪带兵东出井陉进河北,击溃叛将史思明,进取数十郡县。

    户部尚书安思顺与安禄山为堂兄弟,关系密切。哥舒翰抓获安禄山的信使,获取送给安思顺的密信,上奏皇帝,请皇帝诛之。丙辰,诛杀安思顺及太仆卿元贞,家属徙岭外。

    四方战事不利,安禄山感到丝丝凉意,猛然想起“箕子明夷”,盘算着是否退兵回范阳。为此,将严庄、高尚等人找来唾骂:

    “汝等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尔谋何在,尚见我为?”

    有传言,王思礼等藩将劝哥舒翰上表,请皇帝诛杀杨国忠,或派兵将其劫持到潼关诛杀。有人劝说杨国忠:

    “今朝廷重兵尽在哥舒翰手,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

    杨国忠恐惧,上奏皇帝:

    “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

    于是,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选监牧少年三千,在苑中训练;又令杜乾运募万人,屯军灞上。哥舒翰听到消息后,上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哥舒翰召杜乾运到潼关,以违反军令为由斩杀。

    有探子传信,叛将崔乾佑屯陕郡,仅有羸弱士卒四千,皇帝令哥舒翰进兵收复陕郡。哥舒翰以为,这是安禄山诱兵之计,官军应该坚守潼关。郭子仪、李光弼也上奏:请求带兵北攻范阳,占领叛军巢穴,以他们的妻、子为人质招降,叛军必溃!潼关大军应固守待敌,不可轻易出击。

    杨国忠等上奏,认为哥舒翰大军固守潼关,定会坐失良机,失去围攻洛阳的机会,皇帝认可他的说法,认定应主动出击。

    哥舒翰无奈,带兵八万,分兵两路,由大河南、北两岸进军陕郡。己丑,南路前军进入灵宝西原,与崔乾祐军接战,官军中埋伏溃败,战死者十之六、七。南路军后军、北路军见状溃逃,刹那之间,两岸为之一空,而真正逃回潼关的官兵只有七、八千人。哥舒翰逃到关西驿,被其帐下部落将火拔归仁等绑架,投降安禄山军。

    辛卯,叛将崔乾祐攻克潼关,河东、华阴、凤翔、上洛防御使皆弃郡走,守兵四散逃亡。

    将近十万大军中埋伏,说出去都是笑话;包括久经沙场的部落兵在内,为什么没有战意,值得怀疑。

    这一日,皇帝一直很镇定,不时召见哥舒翰军信使,了解战况。到了傍晚,不见平安火,皇帝方有惧意。

    壬辰,皇帝召宰相商议战事。早在安禄山反叛之初,杨国忠即令剑南节度副使崔圆阴备战,以备不时之用。现在长安危机,杨国忠首唱幸蜀之策,皇帝依旧认可杨国忠的策略。

    癸巳,杨国忠召集百官到朝堂,惶惧流涕,请众人出谋划策;百官唯唯诺诺,唯独没有办法。杨国忠自辨道:十年前已经有人告发安禄山有反迹,无人相信。局势走到这种地步,不是宰相的错。

    甲午,上朝的百官不到两成。皇帝御勤政楼,下制准备亲征,听到的官员没人相信。皇帝当天移仗北内;傍晚,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陈玄礼秘密行动,不让外人知晓。

    杨太真清楚,自己的时间即将来临,是危机也是时机,能否逃出牢笼,生与死,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