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十八章 海商之路(中)

    办理海商牌照的过程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牙子花钱也没办法解决。牙子带回消息,有司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法,到底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显然,因为某种原因,有司故意推脱,不给办理。李始头痛,找了很多门路,仍旧不明所以。正当众人不知所措之时,一个毫无名气的南安小商贾登门拜访。小商贾开门见山,提出条件:

    “我可以帮你们解决官府的麻烦,要求只有一个,入股海商队。你们放心,我不需要你们的信任;你们只需口头认可我的条件,等我拿到牌照,咱们再谈。你们一定找了不少门路吧,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出面,不可能拿到牌照!”

    来人底气十足,唬得李始等目瞪口呆。此时此刻,毫无其它办法,也只有如此这般,死马当作活马医。让众人意外的是,几日之后,小商贾拿着文书来到泉州晓月社。众人恍然大悟,不用多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看来,南安的规矩与洛阳大不同。李始等人也想得开,不就是多个股东吗?对晓月社不会有任何影响。

    海船造好之前,海商队只能做短途生意,一则不浪费牌照,二则可以培养商队,让队员之间有充分的时间相互磨合、适应,以及相互选择。

    海商队用小海船到南安外部的小岛,接收走私客的私货,运回港口后,到市舶上税。货物按朝廷的规矩上岸,既为正常货物,不再是私货。而后,商队购买走私客所需要的中国货物,再送回小岛。这种赚差价的方式,利润很薄,一般的商贾都不情愿做。晓月社没办法,只能用这种方式,让商队先动起来。

    诸事妥当,李始带着一支小商队,搭乘别人家的货船,从南安到安南。除了了解安南的局势,李始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到李家、刘家流放过去的人。几十年过去,不知道有没有人活下来。

    海船从南安出发,沿海岸线西南行三日,到广州屯门山补充给养;又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再穿过雷州与崖州之间,西行三日至武安州的海门镇。海门镇是小海港,有河道通安南州治交趾,相距约二百五十里。

    到了交趾,商队暂住,一方面了解本地状况,一方面打听李、刘两家的情况。安南才是真正的蛮夷之地,户籍人口约六、七万;都护府与本地人并不融洽,一言不合,即会拔刀以对。

    李始曾听人说过,垂拱三年(六八七),都护刘延祐倍增安南俚户税赋,俚户不服,拒绝缴纳;刘延祐错判形势,暴力镇压。于是,李思慎等带领本地人暴乱,攻破交趾城,杀李延祐。后来,桂州司马出兵,斩李思慎等,暴乱才得以平息。正是那段时间,刘、李两家流窜安南,李始不清楚,他们有没有遭遇乱战。

    大唐户籍严密,乡、县、州、户部均存有帐册。李始托牙子到都护府查询,轻易找到李、刘两家,居住在太平县李刘村;李刘村在交趾城西南,相距不足百里。

    安南很不安全,穷人都要结伴而行,商队雇佣经略军护送,沿西道江乘船到太平县治,又走陆路到李刘村。双方见面,首先确认身份是否正确。其实,仅凭长相以及一股血浓越水的直觉,李始心里已经认定,找对了地方。双方激动地说起家族往事,的确都是李怀璧后人;刘德的后人也没错。

    李、刘两家的家主与李始同辈,名李思洛与刘忆阳。撇开商队其他人,三人到静室单独交流。仅仅几句话,三人嚎啕大哭,再也说不下去;哭了好长时间,三人才略微平静,哽咽着谈起各自的往事。

    与洛阳相比,安南潮热雨水多。当年,来安南的路上,刘德等人不堪旅途劳累,不幸去世。到安南没多久,李怀璧也因水土不服而病逝,李始的父亲李谏言接掌家族。

    安南地广人稀,不安全,两家人买了十几个本地人奴婢,找了一个有溪水的小山谷,安顿下来。

    初期的时候,两家人垦荒种地,借以生存。安南四季常青,即便是冬、春之季,也不缺果腹之物,不存在饿死的可能。最难抵御的还是环境,蛇虫、瘴气,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疾病,很容易夺走生命。

    老一辈还是不能适应本地生活,都早早离世。李思洛、刘忆阳比李始大七、八岁,流放的时候才十来岁;到了安南,年轻一代很快接受本地人的生活方式、习惯,看起来,身体很不错。

    李始带来不少好东西,送给两家。所谓的好东西,是那些能在这里卖出好价钱的东西。现在的李刘村,大约五六十人,自家人与奴婢各半,温饱还是没有问题。加上这些东西的补贴,村子的实力能上一个台阶。

    几天之后,三人重新聚会,谈论以后的打算。以李始及洛阳刘家的身家来讲,将这批人全部带回去,也不是什么难题;问题是,如何安排,才有利于家族的繁衍与发展。三人最后说定,带五六个孩童回去,分别到洛阳、南安生活,其余人全部留在安南发展。想在安南做生意,这几十号人还真不足够。

    李始安排好诸多事务,自己先回洛阳。李始早已将以后做什么、怎么做,想得很清楚,绝对不可能亲自参与那些搏命赚钱的生意,背后的那些股东同样不会去做。只有一些在洛阳、长安混得不如意的子侄,才会走这条路,其中包括安南李、刘两家。

    商量家族安排之前,李思洛、刘忆阳私下不知道商量过好多次,现在回洛阳,自己这一代及下一代,基本上都会变成吃闲饭、无法做事之人。与其回去遭人嫌,不如留在安南打拼;来日打下一片自己的新天地,想怎么做都不难抉择。

    按李始的谋划,晓月社提供足够多的资源,两人需要将送来的货物,沿着安南通天竺道卖出去。这是要用命才能填出的商道,而为了自家后辈,两人情愿背负这种危险;两家人的后辈子侄,同样不乏勇气。此前,没有晓月社的资源,两家人都有过类似的谋划,准备积攒一些家底,重操祖业。

    两人不敢贪大,先将走商的目的地定在古涌步(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以西),沿西道江西行,距离太平约一千五百里。古涌步又名贾勇步,再向西行,都是崎岖山路,需马驮人扛才能通过。商道大多如此,真正能走通全程的商队少之又少,大部分商队仅仅行走部分路段,而货物以接力运送的方式,走过千山万水,到达遥远不可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