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边陲重地(下)

    维持边地守军,需要大量军资。幽州有隋炀帝挖通的永济渠,直通大河,军资输送比安西四镇简单、便捷。尽管如此,幽州设立诸多军屯、兵府,以减少外运压力。边地无小事,都督管军、管政、管种地;无战事,管吃管喝;烽烟起,带兵打仗。

    监察御史不仅查账,还查法规执行及效果。从契丹反叛、平乱全过程,可以评估幽州各系统的运行状况。以此为主线,查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走私,欺压、盘剥士卒,越权、违令;兵、官、商勾连,倒卖军资;卖官鬻爵形成小集团,等等。凡是能想象出的获益方式,都能在这里找到。这样的军队,抢钱可以,如何打仗?折冲府的糜烂程度,同样超出张仁愿想象。

    怪不得圣神皇帝一直让娄师德主持西部军屯,这是保持战力的根本。张仁愿看的头皮发麻,监察御史说的没错,这些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全部杀掉都不冤枉。能这么做吗?不能,即便自己不怕反噬,朝堂诸公也不允许。张仁愿告诫监察人员,必须严格保密,谁透漏风声杀谁。

    又是彻夜难眠,怎么办?圣神皇帝年纪大,心里清楚,怪不得要让自己来。谁都知道问题大,看你的本事、手段,如何处理。如何衡量处理得好?还是需要自己去把握。张仁愿猜测,恐怕圣神皇帝、朝堂诸公,都没有清晰的思路。

    第二天,张仁愿与朝廷的监察御史,都督府的录事参军事、录事,共五人,商议如何处理。张仁愿坚持原来定下的准则:

    “朝廷让咱们来,主要目的是正本清源,不是杀人;仅仅抓人、杀人,来俊臣之流足矣,不需要我们出手。朝廷已经明确,胁从者不予追究;这时候大批抓人,天下人怎么看、怎么想?”

    张仁愿也不清楚,谁是天下人,却不妨拿出来说事。监察御史想了想说道:

    “考绩容易应付,改头换面即可;还是要处理一批民愤极大的人,以儆效尤!”

    按照这个宗旨,监察御史、录事参军事列出名单。张仁愿没心情、没依据去修改;担心出大事,让侍卫到民间了解实情。从本地找来的侍卫作用很大,很快将名单核查一遍,没毛病。清单列出的人不少,全部抓起来,足够幽州地震。还是那个问题,怎么办?

    晚上,张仁愿让识字的侍卫,将案卷抄写一遍收藏起来。现在的洛阳不同以前,那些玩得起游侠的,家里都不缺钱读书,写出的字马马虎虎,不比张仁愿差多少。

    一切就绪,张仁愿以宣布考绩结果为名,召集僚属。侍卫抬出几大箱案卷,张仁愿阴恻恻地解释道:

    “这是核查过程中的记录,情况不乐观啊!我就说嘛,偌大的幽州,怎么没人会打仗了。看了案卷,我才明白,幽州烂透了!”

    张仁愿学着老仙的样子,双眼发出摄人的目光,扫视全场;直到所有人低头,才用温和的口吻,慢悠悠地说道:

    “不过,圣神皇帝有令,胁从者不予追究,我也不能违背圣意。”

    张仁愿摆摆手,录事参军事带领两位录事,按名单,从箱子里挑选出相应的卷宗。然后,侍卫将箱子扔到院子里,准备点火焚烧。监察御史不清楚状况,大声疾呼,想要阻止侍卫。张仁愿看了录事参军事一眼,三人起身将监察御史拉走。自己的僚属同样不明所以,却要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张仁愿用阴沉的语调说道:

    “我学人家烧卷宗,不是收买你们的心,是执行圣神皇帝的旨意。名单上的人,由你们商量,如何处置。我要与侍卫去训练,等我回来,给出答案!”

    训练完毕,张仁愿满身大汗回到议事厅,众人已经商量好结果,大部分充入先登敢死,少部分依法处置。所谓的依法,都会诛杀,少部分族诛。张仁愿漫不经心地看着名单,议事厅静悄悄,等着最后的决断。擦去脸上的汗水,张仁愿缓缓地说道:

    “不错,很公平。不过,狄公不杀的人,我也不能杀,都充入先登敢死,由我亲领!”

    这是张仁愿第一次与幽州势力强力对碰。说实在话,三个录事究竟坐在哪张椅子上,没人知道,更不要说其他人想什么。这种处理方法,看似震慑,实为妥协;输了里子,挣到面子,不算亏。

    肃政台中丞校验幽州都督,军政官吏都怕过度株连,人心惶惶。处理结果出炉,雷声大雨点小,皆大欢喜。连那些充入先登敢死的人,除了暗叫倒霉以外,表面上也是松口气,不就是冲锋、守关吗?能保家族平安,很不错的结果;一旦抓进牢狱,倾家荡产都是最好结果。不愿意倾家荡产呢?全家籍没。

    来到幽州,张仁愿没人可信,也搞不清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无论监察御史还是幽州官吏,不知道他们坐在哪张椅子上,以哪里的利益为准则。只能如此处理,希望起到震慑作用。

    张仁愿将先登敢死与一部分侍卫整编,组成若干核查小队,四处巡查,保证严格执行既定的规矩。张仁愿亲领打架最厉害的一组,经常与军镇、府兵,甚至各族村镇比武;除了单人比斗,还经常阵战,火对火,队对队。侍卫队赢多输少,表面上博大家一乐,实际上训练阵战能力。

    走的地方多了,都督府管辖的地界,不再是舆图,而是脑海里形成的,实实在在的山川河流。站在居庸塞,俯瞰幽燕大地,虎踞龙盘,形势雄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地也。

    太宗东征高丽的时候,在幽州停留很长时间,不会不了解这里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不投入人力、资源发展。如果徙民几十万至幽州,数十年之后,一定还给朝廷一个天府之地。张仁愿仅仅是有感而发,一瞬间的想法而已;这是宰相、皇帝所权衡之事,与自己无关。感慨完毕,还要走山路继续巡查。幽州边陲,军、守捉、军镇、军城很多,巡查一次,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