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 乾封泉宝钱

    乾封元年(六六六)五月,大槐树下重新回到粮价。今年没出现什么青黄不接,粮价一路跌,没有抬头的迹象。眼看要到夏收,又是一个丰年。心优谷贱愿什么来着?老糊涂断片,想不起后面的话,也没人提醒。

    百无聊赖之际,大槐树下前后脚收到两个消息。朝廷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高丽渊盖苏文卒。

    大槐树下充分发挥疑问天下的精神,还没得到更多的消息,就固执地以为,两件看似不相关联的事件,一定有着普遍联系。想要强行联系,总是抓不住头脑,只好放弃后者,重点研讨新钱,毕竟“利”字当先。

    乾封泉宝钱,径一寸,重二铢六分,一枚当十个开元通宝钱使用;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一斤为十六两)。

    这就很奇怪,按重量计算,乾封泉宝钱差不多十一到十二枚重一两,比开元通宝还轻一些。这要怎么使用?老头们迷乱。按照千百年来的习惯,民间都是以重量、成色来衡量钱币好、恶,并以此定价;这种低价钱币加价十倍使用,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大槐树下分成几派,论战不休,最终也没能搞明白,这钱该怎么用,怎么影响物价。老糊涂真的糊涂了,包括致仕官员,也都说不明白。

    新钱首先从朝廷采买开始,主要用于购买粮食、军备;从东都洛阳开始投放,沿着运河两岸,延伸到江淮地区,反倒是京都的投放量较少。人们发现,粮价因新钱而大涨,一改过去几年的颓势。大槐树下得到消息,粮商、大户的粮食,被朝廷采买,包括孙圪垱也被分配到一定的量,新钱由此流入市井。官吏、皇城仆役的俸禄,为投放的第二个流通渠道。

    去年以来,外来商贾进洛阳,钱币需求大增,恶钱随着漕运,从江淮进入。等外来商贾撤退,洛阳的物价涨跌不一,有些物价仍旧很高,比如肉类。现在新钱加入,不论最后币值若何,人们都看到物价大涨,起码粮食价格已经高企。夏收前,粮食价格飞涨,农家欣喜,不再心优粮贱。

    小民层级不理会那么多,固执地坚守千百年来的传统,以钱币重量确定实际使用价格。豪族、大商贾不同,不得不使用新钱,这就造成两种价格混战,市场上的物价开始混乱。

    朝廷官吏不是朝廷,所以私人购物,新钱、新币值不被市场接受。以势压人,只能压服极少数人,影响不了大市场。开始的时候,小豕等小商贾,坚决不接受新钱,宁愿用最贱的恶钱。

    高丽的消息并没有结束。当市场价格开始紊乱之时,大槐树下得到传言,渊盖苏文的几个儿子决裂,高丽陷入内战。

    在大槐树下的认知中,与中国为敌的势力中,渊盖苏文是最厉害的枭雄,堪比曹操。成为莫离支之后,即挟王子以令高丽,硬抗中国。算算时间,从贞观十九年,太宗御驾亲征、李勣挂帅开始,到现在为止,共二十一年,大唐连年东征,高丽连年饥馑、民生凋敝,却能抗下大唐之兵,不见衰势。

    渊盖苏文去世后,大儿子渊男生继承莫离支之位,摄政高丽。不知道什么原因,掌控国政之初,权力未稳,即离开京都平壤,巡视诸城,让其弟弟男建、男产留守国政。这时候,出现了大槐树下熟悉的桥段。有人告诉男建、男产,曰:

    “男生痛恨你们这两个弟弟的逼迫,想要除去你们,不如先下手为强。”

    男建、男产并不相信。又有人对男生曰:

    “你的两个弟弟怕你回京后,剥夺他们的权力,想要将你拒之平壤城以外。”

    男生疑心大起,派心腹回平壤探听消息,却正好被两位弟弟抓捕,由此获悉男生的疑心。随后,两人假借王命,召男生回京。男生惧,不敢归;于是,渊男建自封为莫离支,发兵讨伐男生。男生逃到保别城,派其子渊献诚到中国,求皇帝救命。

    六月,皇帝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带兵救援渊男生;任命渊献诚为右武卫将军,作为乡导;任命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同伐高丽。

    得到这些消息,大槐树下一片古怪,怎么跟说书一样迷幻。老头们搔首弄姿,眉目、肢体传消息,随即大笑不止,认定,平定高丽,在此一举。随即,话题转回新钱,明白真正的用途在高丽。大槐树下得出结论,势不可挡,起码商贾、大户不能挡,也不能去挡。

    此后,新钱大量涌入市场,采买各种军资,推高物价。值得一提的是折冲府,单独一个府兵家庭很弱,可以被无视。但整个军府合在一起,实力强劲,买卖全部使用新钱,商贾不能推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估计折冲都尉、果毅都尉,自己都会被府兵灭掉。

    这种时刻,才能够看出,天下的力量真正出自何处。贩夫走卒不认可新价格体系,谁也没办法。对于小农户来讲,实在要购物,拎一袋粮食去市井,通行无阻,可以不需要钱币。对于小豕这种小摊贩来讲,照样可以用粮食替代钱币。作为地方官员,不可能去干涉这种交易,除非朝廷下达死命令,比如采买军资。这种时候,采买量巨大,稍微明白一点局势的,都知道剑指屯粮富户。如果盘剥穷户,费力且无结果,绝对不会有好下场。至于大户的反扑,那是后话,不完成军资采买,能不能保住头颅都难说。这次军资采买,朝廷没有通过加税的方式,所有相关方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新钱基本上堵在大商贾、大户人家手里。漕帮同样不认可新钱,却可以用粮食抵工钱。漕运官员不傻,激起民变,不管漕帮人什么下场,自己先掉脑袋。前朝隋炀帝伐高丽,漕帮的所作所为,每个官员都铭记在心。

    高丽战起,大槐树下出现新的一派,该派成分复杂,有商贾,有致仕官员,有贩夫走卒。该派以为,形势急迫,为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朝廷不得已而发新钱,筹足军资的同时,各地铜矿也会有大量产出,朝廷最终会回收、销毁新钱。大部分老头不认同这种说法,愤懑难耐,对着槐树咒骂,朝廷出了奸臣,祸害老百姓。

    说过也就过去,大槐树下每天都有无数新见解,回收新钱不过是其中之一,随后就抛在脑后。小豕却放在心上,反复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