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农家小子翻身记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柿子挑软的捏

    王泉屁颠屁颠地围着老妈转,扫地、刷碗、洗衣服,一个劲地献殷勤。

    可是,这招不好使。

    老妈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此路不通,换条走。

    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王泉不吝赞美之词。

    把老妈夸得犹如九天仙女下凡,又似雅典女神在人间。

    他的敬仰之情,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又似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在一轮又一轮的糖衣炮弹攻击之下,老妈这次总算开了口,“哪凉快哪待着去!”

    王泉叹气,花言巧语失败。

    眼珠一转,又是计上心来。

    上攻伐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针对老妈的性格,就得来个个性化套餐服务。

    于是,使出了激将法。

    只要自己能搞来启动资金,老妈就全力支持,提供土地和后续资金。

    若是搞不来钱,自己就放弃这个念头,再也不提,还保证好好读书,这个学期拿个第一名。

    这招好似有效,老妈似乎思索了片刻。

    然后,说了声好,便下了最后通牒,“你小子立马放弃大棚种菜的念头,这个学期还要拿个第一名,不然的话,就扫炕笤帚伺候。”

    这,这是啥操作呀?

    这就是霸道、专横、不讲理,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她是老妈呢,也只能是认了。

    王泉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没能拿下老妈来。

    但是他转念又一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好歹今天也算是有了收获,最少老爸那边是有门了。

    山头要一个一个攻,仗要一个一个打。

    想到这里,王泉暂时搁置了说服老妈的想法。

    开始实施他的另一个计划——借钱。

    借钱是个大事,只要能搞定本钱,大棚种菜的事就好办了。

    但是万事开头难,这到底找谁第一个张口呢?

    不用问,柿子挑软的捏,先拿老舅练练手吧。

    来到老舅家,老舅正在打磨秋收的家伙事。

    舅妈正在洗衣服,姥姥在院子里看着小玲。

    打过招呼,王泉先问了姥姥按没按时吃药。

    姥姥点头,说吃了。

    王泉不放心,又数了数药瓶里剩下的药片,正好对得起来。

    他这才笑着对表妹说,“小玲,哥交给你个任务。”

    “好啊,好啊。”小玲拍手称好,小脸乐开了花。

    “以后啊,每天你要监督奶奶吃药,她忘了,你就要提醒她。”

    “好,保证完成任务。”

    听了小玲脆生生的回答,王泉微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说道:“闭上眼睛。”

    乖巧照做,小玲只觉得嘴里一甜,“是糖,谢谢哥!”

    然后,一蹦一跳地跑去玩了。

    这时,姥姥忽然叹口气,又问起了王泉家里丢牛的事。

    王泉便把中午商量再买一头的事说了。

    老舅听了,皱眉道:“眼瞅着就忙了,这个时候买牛,价格高呀。”

    “你和你爸说,先等等。冬天里闲了,再买。”

    “这个秋收,咱两家用一头,先对付对付。”

    老舅这面刚说完,“当啷”一声,舅妈那面洗衣盆就响了起来。

    王泉自然听出弦外之音,连声说不用。

    老舅好似没听见,依然坚持已见。

    舅妈那面,乒乒乓乓,摔摔打打,响起了摇滚乐。

    王泉赶忙应付了两句,转移了话题。

    心中暗道不妙,今天出师不利呀。

    “借钱的是说还是不说呀?”

    转念又一想,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回呀。

    从老舅家借钱,舅妈这一关早晚得过呀。

    于是,他一咬牙,一横心。

    把自己精心策划的种菜大计,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从北方的数九寒冬,讲到大棚的温暖如春。

    从雪花飘飘,冰封大地,讲到青菜满棚,香飘万户。

    从市场紧俏,供不应求,讲到财源滚滚,一本万利。

    从大棚搭建,建材选址,深挖翻土,精选良种,薄膜育苗,讲到采光、保温、通风、浇水、授粉、开花、结果。

    从种植采摘到运输贩卖,从市场开发到客户预定,从成本投入到利润收益。

    每一个环节,王泉都给老舅讲个通透。

    初时,老舅还吧嗒吧嗒抽着烟,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后来,越听越入神,也是插不上话,直到烟屁股烫了手,才是反应过来。

    一拍王泉的肩膀,“你小子,行啊,脑子里有点东西呀。”

    王泉笑了笑,一摊手,揭了底牌,“老舅,光脑子里有东西不行啊,我这手里没货呀!”

    “好你个王泉,绕了一大圈,在这等着我呢?”

    老舅笑了笑,“说,还缺多少钱?”

    听了这话,王泉知道老舅这一关是过了。

    但是他和老爸一样,虽然支持自己,可是不掌握家里财政大权呀。

    于是,王泉看向了还在那里洗衣服的舅妈。

    刚才,王泉吐沫星子横飞,把牛吹得漫天飞的时候。

    舅妈也是竖起耳朵听着,还往这边看了两眼。

    这时,又开始“哗哗”地洗衣服了。

    吃一堑,长一智,王泉知道借钱的事还得和舅妈商量。

    于是,一脸诚恳地说道:“舅妈,要我说呀,咱两家就数你最有眼光和魄力了。”

    然后,又看了老舅一眼,“老舅,你说是不?”

    老舅先是一愣,随即点头,嗯了一声。

    “哼”舅妈瞥了老舅一眼,又对王泉说道:“少给我戴高帽,溜须拍马这一套在我这呀,不好使。”

    “舅妈,我说的是真的。”

    “前几天,就这次我被卷毛打破了头,我就看出来了。”

    “你替我家出头,去找大队部,又出主意想办法,绝对是有胆识有见识,还是中国第一好舅妈!”

    半真半假的话,让王泉说得诚意满满。

    老舅在旁边实在听不下去了,干脆又点起了一支烟,心中暗骂,“王泉,你这个兔崽子,是真行呀,说瞎话不带脸红的。”

    “还什么,有胆识有见识,那是在家里飞扬跋扈惯了,好不好?”

    “还什么,中国第一好舅妈,这话,你也说得出口。”

    不管老舅这面怎么想,舅妈那边倒是听着挺顺耳。

    正所谓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嘴里说着自己不吃溜须拍马这一套。

    但是奉承的话,听在耳里,她心里还就是有点美。

    一直阴着天终于是有点放晴了,舅妈开口了,“王泉,别的不说,你小子这最近是真长本事了。”

    “你刚才说的种菜的事,一般人还真想不到。”

    “就是想到了,也没办法像你那样,讲得头头是道。”

    “就说你老舅吧,现在让他把你说过的话再说一遍,他也是百分之百说不出来。”

    “吧嗒”老舅抽口烟,假装没听到。

    王泉赶紧接过话茬,笑着问道:“舅妈,这么说的话,你是支持我的想法了,那啥,你能借我点钱不?”

    “王泉,你这小子啥时候,这么滑头了?”

    舅妈使劲一拧,把手里最后一件湿衣服扔进盆里,又说道:“你这就杆爬的本事行呀!给你点颜色,你小子就能开出个染坊来。”

    王泉装傻充楞,不接这个话茬,呵呵笑着,“舅妈,我来,我来。”

    说着话,抢过大盆,去院里晾衣绳上晾衣服。

    “少来,我自己就行。”

    “你小子在家有这么勤快不?”

    “让你晾一件衣服,估计那是贵得很呢!”

    语声抑扬顿挫,舅妈出声打趣。

    王泉讪讪地笑了笑。

    听了这话,老舅却是忽然来了火气,“哪来那么多片汤话,你借不借啊,倒是说句痛快话呀!”

    王泉一听,心中叫了声,“要遭”,嘴上连忙笑道:“不急,不急,让我舅妈考虑考虑,考虑考虑。”

    可惜,为时已晚。

    舅妈那才露了半个晴天的脸,霎时又是阴云密布。

    山雨欲来风满楼,老舅妈一声怒吼,“好呀,江林,当着外甥的面,你长本事了,是吧?”

    “你要是真有本事,你就挣钱来呀?”

    “你不挣钱来,你让我拿什么借?”

    “咱这一家老小,不吃不喝,不开销了?”

    “转过年来,小玲不上学呀,不得花钱呀?”

    “还有我爸我妈,身体不好,吃药看病,这不也得花钱呀?”

    “还有你,你说你这两年,又是捣鼓鱼苗,又搞稻田养鱼的,你说你赚到钱了吗?”

    “搭着功夫,赔着本,平时我也就是不说你,现在你倒是跟我吹胡子瞪眼了?”

    ……

    舅妈这顿炮火凶猛,不输王泉老妈。

    老舅被气得满脸通红,血压飙升,站在那里一个劲地运气。

    “不服,咋地?”

    “不是挺有本事的吗?有本事,你倒是说呀?”

    舅妈挑衅,骂道:“真是窝囊废一个,狗肉丸子上不了席!”

    “你……”眼见老舅立马就要爆发,王泉赶忙相劝,又偷偷指了指姥姥。

    老舅看了眼,躲到一边,去看孩子的姥姥,这算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王泉心中门清。

    于是,他赶紧开口,“舅妈,你也别生气了。”

    “借钱这事,我也就是随口一说。”

    “我爸我妈都不知道呢,我就是瞎闹着玩。”

    “你和我舅要是真把钱给了我,我也是不敢要呀!”

    三五句,把事情遮过去,王泉又和姥姥还有小玲打了招呼,便离开了老舅家。

    开局没开好,不仅钱没借到,还给给老舅惹了一身麻烦。

    王泉心中一阵懊恼。

    这最软的柿子都硌了牙,接下来还能顺利吗?

    不管啦,事在人为,豁出去了!

    有路咱走,没路咱就蹚出一条路来。

    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向下一个目标进发。